首頁>專題>講好中國新型政黨制度故事>北京
【講好中國新型政黨制度故事】“你來說,我來辦” 政協委員工作站書寫基層民主生動實踐
中新網北京11月29日電 (薛凌橋)“通過開展各種活動和服務,(政協)委員工作室成為了我們密切聯系基層群眾,傾聽基層一線聲音的平臺”。11月24日,“講好中國新型政黨制度故事”網絡主題采訪活動媒體記者團先后走進北京市房山區海逸半島委員工作站和石景山區劉嶸委員工作室。其間,北京市石景山區政協委員劉嶸作出如上介紹。
劉嶸委員向記者團表示,委員工作室組織社區居民幫助制定議事規則,引導居民有序發表意見,打造了基層協商議事的新模式。
基層協同共治發展服務于人民
“委員工作站成立后,我們相繼開設了‘委員接待日’、‘征集意見箱’等服務項目,讓群眾走進政協訴民聲、讓委員走進群眾辦實事”,海逸半島委員工作站負責人黃科向采訪團記者們介紹。他表示,委員工作站是助推社區基層治理的重要力量,應積極參與基層協同共治,真正服務于社區發展、服務于社區居民。
據介紹,海逸半島社區成立于2004年,目前有居民658戶,共計2158人。隨著時間推移,社區老舊、基礎設施不完善等問題逐漸顯現,基層治理任務日益繁重。
對此,委員工作站積極參與到基層協商和基層社會治理中,探索建立“好鄰居好商量”議事制度。此外,工作站還定期召開“好鄰居好商量”議事協商會,就年度工作的重點、群眾關心的難點問題,根據社區需求有針對性地制定年度工作計劃。
法律公益服務是海逸半島委員工作站的一大創新舉措。站長黃科發揮其房山區律師協會會長優勢,多次率領律師團隊為社區居民開展法律知識講座,義務為社區居民提供法律咨詢。法律咨詢宣傳、矛盾糾紛調處經由政協委員牽線,真正融入了社區基層治理。
劉嶸委員工作室設在石景山區蘋果園街道黨群服務中心內。在那里,多名政協委員發揮自身優勢和資源,主動為居民帶來了包括傳統文化培訓、法律咨詢、金融知識講座等服務,委員工作室成為政協委員深入基層、為民服務的平臺。
“我們每年會舉辦近2000場科教活動,平均每日可達六七場。每周五下午,我們會為社區居民特別提供基礎法律業務”,石景山區政協委員劉嶸介紹稱。
作為石景山區首批政協委員工作室之一,劉嶸委員工作室在街道黨群服務中心先后開設 “民意倡言廳”和“老街坊議事廳”等交流平臺,安排政協委員與社區居民面對面溝通、解決疑難。
架起政協群眾“連心橋”
“通過委員工作站,政協委員在社區(被)激發了‘主人翁’意識,做到了腳步向群眾中去、信息從群眾中來,密切了與群眾的聯系”,海逸半島委員工作站負責人黃科介紹稱。他表示,房山區 目前正加快轉變服務模式,由“接訴即辦”“要我辦”,逐步變為“未訴先辦”“我來辦”。
截至目前,海逸半島社區已開展“委員接待日”活動20余次,記錄居民意見問題40余條,并先后多次組織社區“便民服務日”志愿活動和“社區大講堂”活動。
在委員工作室發揮社區“好鄰居”的作用下,社區生活垃圾分類、社區黃土裸露、車位施劃、道路破損整修等關切,先后得到了關注和妥善解決。社區面貌得以改善,社區環境得以優化。
石景山區的劉嶸委員工作室開設民意暢言廳,在社區群眾和政協委員面對面溝通的基礎上,積極提寫建議,架起聯系服務群眾“連心橋”,暢通社情民意。
“部分意見與政策相關,我會現場進行解答和解釋。其中,部分意見會作為社情民意,報送給區政協。”劉嶸向記者團介紹。她補充道,工作室草擬的推進社區精細化管理工作的建議,曾被評為區政協優秀提案。
委員工作站是政協和政協委員聯系服務群眾的重要平臺。面向未來,政協委員工作站和工作室將進一步發揮平臺作用,廣泛聯系“好鄰居”,聚合力、共協商,暖民心、解民憂,為不斷提高居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做出新貢獻。
編輯:王慧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