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農業>品牌興農
甘肅兩當生態養殖產業惠及數千農戶
近年來,甘肅省兩當縣大力發展生態放養綠殼蛋雞等特色產業,通過加大產業扶持力度等方式,走“小群體、大規模”之路,帶動群眾尤其是農村留守老人、婦女增收致富,許多年輕人也回鄉創業,鄉村振興的活力得到了極大激發。
經過幾年來的發展,目前全縣共建成42個生態放養雞養殖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養殖場),今年上半年,全縣養殖生態放養雞115萬羽,其中,放養蛋雞以綠殼蛋雞居多,存欄48.6萬羽。今年年末養殖生態放養雞預計突破150萬羽,產蛋量可達2340萬噸,產業產值預計達到2億元,戶均18901元,一個惠及數千農戶的生態養殖產業正在加速崛起。
張家鄉興隆場村林下雞養殖基地內,工人們正將脫溫后雞苗裝進籠子里,隨后將送到村黨群服務中心發給等待的養殖戶們。林下雞養殖場籌建初期,面臨較大的資金缺口,正是依靠申請的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項目資金50萬元,才得以順利建成。現在該基地占地8.5畝,有現代化養殖圈舍2座,形成了產供銷一體化產業鏈條,為農戶分散養殖提供產前、產中、產后服務,輻射帶動全鄉及周邊鄉鎮發展生態放養雞養殖,每年為村集體分紅4萬元。
2019年以來,兩當縣持續加大資金扶持力度,積極爭取中央、省級扶持發展村級集體經濟資金1050萬元,下撥縣級財政資金700萬元,統籌整合村級資產、資源,發展壯大集體經濟項目40個,聚力打造成規模、成體系的產業發展集群。
為了讓農戶消除顧慮,張家鄉生態養殖推行“四統一”,即統一購買雞苗、統一雞舍標準、統一技術指導、統一產品銷售,不但提升了產品質量,也更新了群眾的思想觀念,產業結構不斷迭代優化,聯合分散經營的農戶抱團發展,項目示范帶動作用逐步彰顯,達到了“支部帶動、項目拉動、群眾聯動”的效果,村級集體經濟內生動力明顯增強。
今年上半年,全縣村集體經濟累計收入達到1400余萬元,116個村平均收入為12.75萬元。經營性收入累計1200余萬元,村平均收入為10.65萬元,目前在全市排名第一。
站在魚池鄉蒲灣村隴興生態養殖專業合作社的現代化雞棚外,風吹來的都是撲鼻的草木清香。墻上兩只巨大的風扇轟轟作響,為雞棚調節室內溫度,棚內幾千只雞苗吃料、喝水,嘰嘰喳喳叫個不停。
“咱們縣對生態放養雞扶持力度很大,就今年來說,‘三類戶’脫溫雞苗獎補標準為12元/羽,新建標準雞舍并投入使用的一次性獎勵2000元;一般戶脫溫雞苗獎補標準為7元/羽,新建標準雞舍并投入使用的一次性獎勵1000元。全縣上半年預撥生態雞獎補資金達到336.28萬元。”縣畜牧獸醫站站長晉華杰說。
兩當縣已連續7年持續落實《農業特色產業發展獎補辦法》《農業特色產業發展獎補實施方案》,整合各類涉農資金向種養戶和合作社累計兌現獎補資金9000余萬元,為全縣山地立體農業發展提供政策支持,為產業發展保駕護航。
今年,魚池鄉隴興生態養殖專業合作社采用“借雞下蛋”模式,前期為周邊50戶群眾免費提供脫溫雞苗6萬余羽,后期保底回收雞蛋和淘汰雞,并提供技術指導,配合產業獎補政策的扶持,有效破解了農戶養雞缺資金、缺技術和銷售難問題。
“趙文書,你現在是‘紅人’呀!”聽到村民調侃他,西坡鎮西坡村文書趙炳樂只是摸摸頭憨厚地笑笑,“沒有沒有……”
回想過去,并不輕松。在外務工的趙炳樂為了不讓自己的妻子孩子長期成為農村“三留守”人員,2013年他毅然返鄉創業,務工的時候他掌握了一些養殖技術,想要在家鄉發展土雞養殖,但農村年輕的勞動力大量流失、產業基礎薄弱、缺乏起步資金等困難也擺在他的面前。
西坡鎮鎮黨委、鎮政府和村兩委得知他有發展養殖產業的意向后非常重視,多次到他家共同商議發展計劃,為他爭取村級集體經濟項目和產業獎補資金,邀請縣內外專家來進行技術指導,將他推薦為鄉土人才,多次聯系外出培訓。趙炳樂也不負眾望,將他領辦的合心種養合作社發展成了集土雞孵化、育雛、養殖、銷售以及深加工于一體的綜合性養殖龍頭企業,成了縣里的養殖標桿。
為了助力多元富民產業發展,該縣為12個鄉鎮選派科技專員及金融專員24名,還專門成立生態雞養殖、中蜂養殖等專家工作站,邀請縣內外專家定期進行技術指導,廣泛推廣生態雞、中蜂等特色產業發展的經驗做法。同時,將相關領域的省內外高層次人才認定為“人才志愿者”,為全縣產業發展提供智力支持。
編輯:董雨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