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妇人妻中文字幕久久,男女猛烈无遮掩视频免费,在线看免费无码av天堂,色97久久久综合影院

首 頁 要聞 要論 協商 統戰 黨派 委員講堂 理論 人事 社會 法治 視頻 文化

首頁>專題>科技中國 使命擔當>要聞

用科技守住輻射環境安全線

2023年10月10日 09:46 | 作者:李禾 | 來源:科技日報 分享到: 

日本福島核污染水排海引發了公眾對核安全的高度關注。在國新辦日前舉行的發布會上,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強調,核安全是核事業的生命線,也是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多年來,我國核與輻射安全狀況總體良好,未發生過國際核與輻射事件分級表二級及以上事件或事故。下一步,我國將嚴格落實核安全責任,全面提升核安全監管能力,嚴格開展核安全監管,強化核安全科技創新,確保核安全萬無一失、絕無一失。

以安全為前提發展核事業

我國是核能、核技術的利用大國,大陸地區現有運行和在建核電機組77臺,居世界第二位。我國還有16.5萬枚在用放射源、24.8萬枚廢舊放射源和27.1萬臺(套)射線裝置,放射源輻射事故年發生率保持低水平。

黃潤秋說,我國將核安全納入國家安全體系,上升為國家安全戰略,始終以安全為前提發展核事業,經過多年努力,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的核安全之路。

從政策法規體系來看,我國已形成一套既接軌國際又符合國情的法規標準體系。2018年實施的《核安全法》,與《放射性污染防治法》是2部頂層法律,還有7部行政法規、28項部門規章、107項安全導則和千余項技術標準,確保核安全管理要求從高不從低、管理尺度從嚴不從寬。

生態環境部副部長、國家核安全局局長董保同說,經國務院批準,《核安全與放射性污染防治“十三五”規劃及2025年遠景目標》發布實施,統籌提升全行業核安全能力水平。目前,我國已形成行業主管部門、安全監管部門、企業主體和地方政府分工明確,社會公眾廣泛參與的核安全體系,維護核安全成為全行業全社會的共同價值觀和行為準則。

建立行之有效的監管體系

“我國建立了行之有效的核安全監管體系。”董保同說。

據了解,為建立核安全監管體系,我國依靠審評許可實現源頭嚴防,強化對核設施、核材料、核活動和放射性物質的安全管控,相關管控覆蓋核設施選址、建造、運行、退役等各階段;依靠監督執法過程實現嚴管,督促企業落實主體責任、持續健全安全管理和質量保證體系;依靠輻射監管實現環境保護,完成核基地與核設施放射性水平調查、污染源普查,建成全國輻射環境質量監測、重點核設施周圍輻射環境監督性監測、核與輻射應急監測“三張網”;依靠經驗反饋實現核安全水平持續提升,建成全國統一的核電廠和研究堆經驗反饋平臺,全面完成日本福島核事故后我國核設施安全改進、核與輻射安全隱患排查三年行動,并實施核電行業安全質量提升行動等。

紅沿河核電廠位于遼寧省大連市。為全面系統掌握紅沿河核電廠大圍堰工程建設過程中海洋動力環境變化趨勢,保障核電廠冷源取水安全,國家海洋環境監測中心組織開展了核電廠取水口精細化海流專題監測工作。據該中心公布的消息,監測工作采用聲學多普勒流速剖面儀(ADCP)走航與定點觀測相結合的方式,準確獲取核電廠取水口局部海域三維精細化流場結構,并精準確定取水口潮周期典型時刻的流場結構,空間分辨率達5米,實現核電廠取水口主要通道全覆蓋;準確確定核電廠取水口海流分布特征和生物入侵路徑,為核電廠攔網布設風險生物、堵塞物打撈等風險防范工作提供技術支撐。

今年夏季,持續的高溫天氣使核電站各廠房內溫度升高,給設備的可靠、穩定運行帶來了考驗。大亞灣核電站配備了高精度的溫度監測設備,用于實時監測關鍵設備和部件的溫度。溫度監測系統會將實時采集到的溫度數據傳輸到中央控制室、監控中心,并通過數據智能分析系統進行分析和處理。

“該系統可實時監視溫度變化,并對異常情況進行自動檢測和智能診斷。如果系統觸發報警,工作人員則會進行調查分析,制定落實處理措施。”大亞灣核電站日常生產管理副總工程師曹光炳說。

高水平科技提升監測能力

當前,我國已建成了國家、省和部分地市三級機構組成的輻射環境監測組織體系。其中,國家輻射環境監測網共布設1835個國控輻射環境監測點位,覆蓋了全國各地級及以上城市、重要河流湖泊、國家重點監管核與輻射設施周邊地區和其他重要邊境地區,實時數據獲取率穩定在97%以上。

生態環境部(國家核安全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生態環境部高度重視日本福島核污染水排海問題。2021年、2022年先后組織開展了我國管轄海域海洋輻射環境監測,摸清了目前相關海域海洋輻射環境的本底情況。當前,生態環境部按照監控重點區域、覆蓋管轄海域、掌握關鍵通道的思路,正在組織開展2023年度我國管轄海域海洋輻射環境監測。

為協助公眾了解輻射環境變化情況,在生態環境部(國家核安全局)及輻射環境監測技術中心網站上,實時發布輻射環境自動監測站空氣吸收劑量率監測數據。而蔚藍地圖等第三方網站也上線了“福島環境樣本輻射監測”地圖,可查看福島周邊海水、海洋生物、海底土壤、降水等的輻射監測數據。

當前,輻射環境監測技術已較為成熟,比如用氣溶膠、液體、固體采樣器收集氣體、水、土壤等物質,送到實驗室進行檢測分析。為進一步推進我國輻射環境監測技術發展、標準體系完善,生態環境部輻射環境監測技術中心開展了國家重點研發項目《主要人工放射性核素的跟蹤監測技術和標準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我國輻射環境自動監測網數據質量關鍵科學問題研究》等,編制完成國家或行業標準20項,研發的全國首套空氣氚在線自動監測系統等儀器設備,提升了樣品采集、處理和監測、預警等能力。

廣東省環境輻射監測中心研發的新型水中氚電解濃集儀、無人機放射源搜尋處置系統等,性能優越;四川省輻射環境管理監測中心站研發的水體放射性核素實時在線監測系統、高氡環境放射性氣溶膠自動監測系統等,填補國內多項技術空白;江蘇省核與輻射安全監督管理中心研發的大體積放射性水樣蒸發濃縮裝置等實現了樣品前處理的自動化,γ核素監測無人車可保障核應急時監測人員安全。

國家核安全局副局長、生態環境部核設施安全監管司司長江光說,推動核安全高質量發展,還要繼續打造高水平科技,加快提升安全分析、經驗反饋、海洋輻射環境監測、監督一線輻射環境監測等能力。

編輯:馬嘉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