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十四屆全國政協雙周協商座談會>加強地理標志保護>會議新聞
全國政協雙周協商座談會現場報道——
溯源體系“火眼金睛”識“李鬼”記者 張園
武夷山大紅袍、牛欄坑肉桂、黃山毛峰、西湖龍井……這些歷史上久負盛名的茶品,消費者能不能辨識其是否來源于正宗產地呢?
“我的回答是:不能。”
全國政協7月21日召開的“加強地理標志保護”雙周協商座談會上,全國政協委員、武夷星茶業有限公司董事長何一心訴出了地理標志產品面臨的侵權困境。
地理標志作為一種新型知識產權,連接著產品、品質和地理來源,是產品品質、特征、信譽的標志。然而,商標侵權問題讓這份品質在消費者心里打上了問號。
據了解,深受冒名之害的不只茶葉。全國政協委員、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副市長張海華介紹,目前五常大米年產量70萬噸左右,但每年掛著五常大米品牌的銷售量卻達到1000萬噸。
面對市場上的“李鬼”產品,如何保障消費者權益,維護品牌聲譽?委員們不約而同地提到了建立地理標志產品溯源系統。
全國政協委員、京東集團高級副總裁曹鵬建議:“由國家相關部門發起建立全國地理標志產品統一溯源體系,一物一碼,為地理標志產品提供統一‘標識’認證,并利用區塊鏈等技術,提供可信防偽認證和全流程數字化溯源服務。”“利用大數據、小程序等為消費者構建準確便捷的查詢平臺。”何一心補充道。
“因溯源系統使用不具有強制性,缺少法律法規支撐,所以沒有實現全覆蓋。”張海華介紹,2020年國家知識產權局制定的《地理標志專用標志使用管理辦法 (試行)》,缺少對地理標志品牌進行有效保護的專門規定。“同時,部分農戶、農業合作社及米業加工企業因溯源費用導致成本增加,不愿納入溯源管理。”張海華分析當地實際情況后進一步建議,應出臺相應法律法規,加大扶持補貼力度。
而除了幫助消費者“火眼金睛”識別產品真偽,溯源系統也為打假維權和行政執法提供了遵循。在溯源系統基礎上,有關部門、平臺能夠及時對假冒偽劣產品進行有力打擊。張海華建議:“實行聯合維權,組織專項行動并完善工作機制,由市場監管總局牽頭、公安部門配合,在全國范圍內開展維權專項行動。”
建立健全溯源系統,提高造假售假成本,降低產品冒牌率,將有助于地理標志品牌進一步走上良性發展的道路。
《 人民政協報 》 ( 2023年07月22日 第 02 版)
編輯:張佳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