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教育>成長·導航
幸福家庭是親子間的雙向奔赴
《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所稱家庭教育,是指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為促進未成年人全面健康成長,對其實施的道德品質、身體素質、生活技能、文化修養、行為習慣等方面的培育、引導和影響。結合自身實際,我認為家庭教育是一個家庭的終身教育,不僅僅限于對十八歲以下的未成年人,哪怕兒女已經大學畢業走上工作崗位乃至成家立業,家庭教育也依然在路上,在幸福家庭的創建上是父母和孩子的雙向奔赴。
女兒大學畢業后就職于設計公司,每日的加班成為常態,在我們這樣一個重視早睡早起的家庭中,我們無奈地接受了她經常深夜回家的現狀。心疼著、提醒著還是迎來了她坐下就站不起來的腰部疼痛的狀態。那是年前剛剛放假的一天,悠閑地躺在沙發上看電視的她,剛剛站起來沒走幾步就“哐當”一聲倒了下去,等我們趕緊跑過去時發現她居然出現了短暫的昏迷。一番電話咨詢后,才知道就是因為久坐導致脊柱神經遭到過度壓迫,給出的建議就是先吃點止痛藥后,進入循序漸進的鍛煉中即可恢復。
此時正值疫情剛剛暴發的那個春節,全國上下都是居家辦公,也正好有了可以自主安排時間的自由。于是全家人制定了健身計劃,爸爸以減重為目標,開啟騎車、跑步、踢毽子相結合的模式。女兒以恢復自由行走為目標,參與踢毽子并嘗試跑步。每天下午六點到七點半的時間是雷打不動,一家人踢毽子的水平也從直接從一個提升到連續踢30個不落地,每日在三口人的大汗淋漓、歡聲笑語、大嚷大叫中,女兒的腰疼好像也被驅趕得無影無蹤了。一晃兒三個月過去,爸爸的體重也開創歷史新低,居然減掉了30斤。這期間難免出現女兒不想動的情況,爸爸立馬以身作則,拿著毽子先下樓。等爸爸懶得跑步時,女兒和媽媽先跑起來。
那一年的年底,我們三口人也光榮而自豪地挑戰了第一次全家都參加的半程馬拉松比賽。疫情持續三年,陸續得到的獎牌掛滿了半面墻壁,這或許就是我們一家人共同成長的見證。
結合這樣的家庭互動,我更傾向于將家庭教育定義為“具有增進家人關系與家庭功能之各種教育活動”,家庭是一個動態的、親子相互影響的交互系統(Parke&Buriel,1998)。此間在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上,“潛移默化,言傳與身教相結合;相互促進,父母與子女共同成長”是必須有的原則之一。
培養孩子的普遍目的在于幫助孩子成長為他們的文化中能作出貢獻的一員,這一點在世界各地都很相似(Whiting&Child,1953)?,F在我們也在和有共同理念的家庭一起倡導更多的家庭讀書、運動,旨在用更多的形式讓家庭成員共同成長,在成為書友、隊友的基礎上培養共同的興趣愛好,潛移默化地推動共同的價值觀形成,為一家人成為永久的精神伙伴,共同締造幸福家庭而努力,為社會和國家培養人才。隨著越來越多的人加入我們幸福家庭的建設中,我們也更加意識到,幸福的家庭不是憑空出現的,需要建設和推動。比如,我們在確定早起讀書或周末跑步的目標后,全家人要真實地花費時間在這件事情上,思考、計劃和排列優先次序。同時還要將才智、愿望、觀念以及決心結合在一起,在家庭經營上下功夫并作出必要的犧牲。
家庭教育永遠在路上,幸福家庭的建設也永遠在共同成長中。
(作者單位:北京師范大學)
編輯:位林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