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慶祝人民政協報創刊40周年>特刊
不惑之年再出發·共同行動
四十年,感動我們的那些人與事站在報社不惑之年的新起點上回望
這40年,我們從未敢忘記自己肩上的責任
這40年,我們用筆墨去承負起應有的使命
這40年,我們從未停止對真、善、美的追求
這40年,我們遇到許多困苦與災難
也見證許多微笑與溫暖
這40年,我們一次次淚流滿面
奔波在這片堅強與愛心共存的土地上
因為愛,我們和腳下的土地血脈相連
因為愛,我們為面對災難和貧困昂首抗爭的人們喝彩
因為愛,我們關注和幫扶每一個弱小生命的存在
因為愛,我們盡己所能去撒播善良的種子
……
40年彈指一揮間
不論你望得多遠,仍然有無限的空間在外邊
無論你能數多久,仍然有無限的時間在前面
我們回首昨天,把記憶存檔
是為了能更好地走向明天
在未來的時光里
我們仍將用良心、熱心、細心、專心、愛心
去堅守社會良知,去關注民生冷暖
去回應社會關切,去弘揚向上向善
去新時代的潮頭卷起飛揚的新輝煌
去匯聚起同心共圓中國夢的磅礴力量……
這一刻
春日溫暖的陽光已經灑滿大地
前路漫漫,我們將一起上下求索
為了真愛永恒,為了道義長存!
■捐資助學
教育是百年大計、民族之本,也是政協報人的情懷所系。
2003年,由人民政協報慈善周刊組織捐建的德澤希望小學在河北獻縣十五級鄉邊馬村落成。
從那時起,大山深處多了一份份牽掛,在政協報社的努力及各方愛心人士支持下,慈輝愛心小學和億都川第一、第二、第三愛心小學相繼在河北、甘肅等地建成。
援建愛心小學的同時,人民政協報還通過手中的紙筆呼吁改善欠發達地區教育教學條件。
讓政協報人銘記和難忘的,還有2014年底援建完成的甘肅省武山縣城關鎮梁山教學點。當時,家鄉在梁山村的香港中文大學博士生王小兵在微博上,用一組照片講述了1位老師和6名學生在危房中上課的故事。故事引起人民政協報記者關注。采訪小組隨即來到梁山村,一篇題為《一個老師六個娃》的報道在本報整版刊發。
全國政協委員,香港嘉里集團董事長郭孔丞看到報道后,第一時間與人民政協報社取得聯系,希望能在核實情況后,幫助援建一所新的小學。
一次次關注援建工程進度,一次次詢問孩子們的情況,一次次赴梁山學校的工地實地考察……從全國政協委員到人民政協報社再到當地各級政協,梁山教學點的援建工作,牽動了許多人的心。
不久后,新校舍圓滿竣工,黃房、紅瓦、白色的圍墻,五星紅旗在院子里高高飄揚。遠遠望去,梁山教學點成為大山深處一道別致的景觀。
新校舍落成啟用當天,報社的同志們專程趕到梁山,與當地各級政協領導一起,看望了孩子們和老師王克俊。一同送去的,還有報社職工捐贈的15箱書籍、文具、衣物等物資。
那一天,王克俊特意在黑板上寫著“政協”,他說要讓孩子們記住這兩個字,記住政協報人留在這里的一片深情、一份愛心。
◎2003年3月,由人民政協報慈善周刊組織捐建的德澤希望小學在河北獻縣十五級鄉邊馬村落成。
◎2004年9月,由人民政協報慈善周刊組織捐建的慈輝愛心小學在河北威縣郝家屯村落成。
◎2005年4月,由人民政協報慈善周刊組織捐建的億都川第一愛心小學在甘肅安西縣建成。
◎2006年7月,由人民政協報慈善周刊組織捐建的億都川第二愛心小學在甘肅慶陽建成。
◎2007年7月,由人民政協報慈善周刊組織捐建的億都川第三愛心小學在甘肅慶陽建成。
◎2014年12月,希望工程25周年之際,本報榮獲“希望工程杰出貢獻獎”。
◎2015年7月,人民政協報社聯合相關機構,向安徽省阜陽市潁東區教育系統的老師和學生捐贈服裝11094件。
◎2018年,人民政協報社組織黨員干部向安徽舒城、潁東兩地的貧困學生進行愛心幫扶,共募集捐款近5萬元,給予44名貧困學生生活補助;向潁東捐贈60萬元,援建音樂教室和科技教室、計算機教室。
◎2019年,人民政協報社持續對舒城、潁東兩地的40名貧困學生進行愛心幫扶;投入幫扶資金30萬元支持潁東脫貧。同年本報還聯合互聯網教育企業,向安徽舒城、潁東兩地教育局提供教育大數據與精準教學系統,總價值100萬元。
◎2020年,人民政協報社持續對舒城、潁東兩地的40名貧困學生進行愛心幫扶;投入幫扶資金20萬元,支持舒城縣鞏固脫貧成果。
■扶貧濟困
做一件好事并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堅持不懈做好事;一個人做好事不難,難的是帶動更多的人一同做好事……
但在人民政協報社,這兩件“很難的事”,在40年的歷程中已經成為觸手可及的追求與理想。從報社黨委到各個部門,從報社領導到每位員工,都在積極踐行扶貧濟困、傳遞社會正能量,報社的感人事跡也如雨后春筍,數不勝數。
早在1992年3月10日,本報刊發長篇通訊《中國扶貧十年》,報道了民主黨派、工商聯轉戰南北、歷盡艱辛,開辟中國扶貧第二戰場的事跡。1994年9月,本報又刊發了《千秋功業——民主黨派、工商聯智力支持扶貧紀實》等長篇通訊。
政協報人不僅為扶貧大業鼓與呼,也是扶貧事業積極的推動者和踐行者。
在20世紀90年代,本報就多次攜手地方政協與愛心企業,聯合開展扶貧活動。
時光來到新世紀,隨著本報慈善周刊的創刊,本報在扶貧濟困方面的形式和內容更加豐富多彩、更加卓有成效。
◎2002年8月,人民政協報刊發報道,呼吁救助多囊腎患者白劍,全國各地讀者紛紛捐款捐物,助其渡過難關。
◎2003年11月,人民政協報慈善周刊獨家協辦的“世代無肝炎”慈善演唱會在北京首都體育館舉行。演唱會籌集的資金幫助困難群體進行肝炎病的治療和預防,造福社會。
◎2005年4月,由人民政協報社組織捐建的陜西省扶風縣章村道路硬化工程開工建設,并于當年9月完成。
◎2005年12月,人民政協報慈善周刊以《9個小時親歷:一個流浪者的救助之痛》為題,報道了身患重病的流浪人員趙廣征的艱難救助過程,在報社記者的幫助下,趙廣征最終返家與親人團聚。該系列報道被全國數百家媒體轉載,引起了強烈的社會反響。
◎2006年3月,由人民政協報慈善周刊組織捐建的甘肅省會寧縣漢岔鄉飲水工程建設完成。
◎2007年8月,人民政協報慈善周刊組織愛心企業和機構到山西陽泉,為當地的老百姓打井,讓他們喝上放心水。
◎2009年7月,人民政協報慈善周刊聯合中華慈善總會共同舉辦“中華慈善事業突出貢獻獎頒獎典禮”,進一步激發社會各界參與慈善事業的熱情,推動我國慈善事業更好更快地發展。
◎2014年到2015年,人民政協報社聯系愛心人士和機構,陸續捐資185萬元,在貴州畢節地區開展修筑飲水工程、道路改造、學校建設等一系列扶貧公益項目。
◎2015年11月,人民政協報社攜手有關單位與機構,向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的包蟲病貧困家庭捐贈價值100萬元人民幣的種羊和共計80萬元的生活用品、圖書以及現金。
◎2016年7月,本報報道了廣西靈山患重度地中海貧血癥的顏玉玲、顏玉蓮姐妹倆的求助。報道引發社會廣泛關注,在本報慈善周刊的聯系下,兩位小姐妹第一時間獲得慈善組織資助,進入南寧解放軍303醫院進行搶救式治療。
◎近年來,人民政協報社積極履行全國政協機關幫扶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職責,持續對安徽省舒城縣、阜陽市潁東區開展形式多樣的精準幫扶。
◎2022年,人民政協報慈善周刊牽線搭橋,聯合中華慈善總會相關部門,引導并促成愛心企業捐贈價值300萬元的進口兒童洗護用品。
■援疆援藏
黨中央高度重視援疆援藏工作,作為統戰媒體,人民政協報對此也一直高度關注。同時,政協報人也把援助之手伸向天山南北、雪域高原,用愛心澆灌出一朵朵民族團結的友愛之花。
◎1997年5月16日,人民政協報與天津市政協等聯合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開展為期半年的扶貧活動,包括在西藏興建希望小學、為干旱缺水的新疆和田地區掘井、建立少數民族扶貧教育基金等。
◎2012年7月,由人民政協報慈善周刊輔助成立的劉彪慈善基金會在民政部正式登記注冊,成立現場,在報社引導下基金會捐資500萬元,用于對西藏、新疆等省區的少數民族先天性心臟病患兒實施救助。
◎2013年1月,人民政協報慈善周刊創刊10周年之際,周刊聯合慈善機構,為西藏和寧夏的1萬名孤兒捐贈大病保險。
◎2014年12月,由人民政協報社組織的“援疆慈善萬里行”活動中,為新疆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卡拉蘇口岸邊檢站捐建蔬菜大棚,還捐贈了一批凈水設備以及20臺電腦,總額約為200萬元。在隨后不到一年間,人民政協報社聯合地方政協和愛心人士先后開展了兩次慈善援疆之旅,給南疆鄉村送去安防設備、為小學教師帶來培訓機會、讓邊防官兵喝上放心水。
◎2015年1月起,人民政協報社為西藏自治區政協和西藏各地(市)政協全體委員以及各縣(區)政協常委連續3年贈閱《人民政協報》。
◎2015年6月,經本報聯系,全國政協委員郭孔丞向新疆喀什地區巴楚縣多來提巴格鄉中心小學助教捐贈20萬元,極大地改善了該校的教學條件。
◎2015年7月,人民政協報社聯合相關單位等共同開展“關愛行動”,為西藏貧困牧民捐贈價值5490萬元的66287件冬衣。
◎2015年9月,人民政協網聯合愛心機構共同發起“‘啟航工程’天路行暨愛心物資捐贈”活動,向西藏自治區政協捐贈價值1000多萬元的愛心物資。
◎2020年,人民政協報社先后向新疆、西藏、內蒙古等民族地區捐贈安防設備、教學設備、醫療用車等大批物資。
◎2021年4月,人民政協報社安排記者赴新疆采訪,并組織活動助力當地棉產業、文化旅游和教育事業發展。
■關切民生
1987年12月22日,人民政協報頭版頭條發表人物通訊《在坎坷道路上奮進的女發明家王菊珍》,提出要使全社會形成“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風氣。”
本報的相關報道在社會上引起反響,不但改變了王菊珍的處境,更是在推動真正落實知識分子政策上,發揮了積極有效的作用。
早在1985年2月8日,為解決長期以來北京市存在的“做衣難”“吃飯難”“住宿難”“乘車難”等問題,本報頭版頭條位置開辟專欄,陸續刊登專題調查綜述,得到有關方面的高度重視。
1988年5月,為使人民群眾更好地理解和支持國家放開四種副食品零售價格的措施,人民政協報社舉辦座談會座談并刊發報道《物價改革有風險,有困難,有希望》。
這些只是人民政協報社關切民生、勇于擔責、推動社會進步與發展的一個側影。40年來,這樣想民之所想、急民之所急、解民之所憂的事例在本報不勝枚舉。
40年來,從關注農村義務教育到推動解決城市農民工子女就學難;從幫助殘疾人解決實際問題到關愛青少年健康成長;從推動古文物建筑保護到多次送醫藥下鄉;從呼吁解決百姓方便出行到助力抗擊疫情……人民政協報社在履行社會責任、關切民生方面,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多次獲得社會各界的高度認可與贊賞,也使得本報的公信力、影響力、傳播力持續穩步提升。
◎1999年4月,為弘揚中華民族相互關愛的傳統美德,人民政協報社會部與有關單位聯合舉辦“情暖人間”征文活動。
◎2002年9月,殘疾人幫扶機構北京萬輝關愛中心面臨困境瀕臨關閉,人民政協報社慈善周刊通過各種方式給予幫助,使其在北京建立新址,走出困境,給更多的殘疾人以幫助。
◎2003年春,人民政協報社全力投入抗非典報道工作,期間本報慈善周刊被中華慈善總會指定為抗非典社會捐贈情況唯一指定公布媒體。6月,全國政協辦公廳、中華慈善總會聯合主辦,本報慈善周刊、中央電視臺《同一首歌》欄目組承辦的“凝聚每份愛”——《同一首歌》特別節目在全國政協禮堂舉行,慰問抗擊非典中作出巨大貢獻的醫護人員。
◎2004年8月,人民政協報社與中華慈善總會共同啟動中華慈善宣傳年系列活動,有力地推動了我國慈善事業發展。
◎2007年9月,人民政協報社慈善周刊組織愛心機構在山東及河北兩省設立的5所農村社區醫療服務站建成。
◎2009年起,人民政協報社慈善周刊聯合中華慈善總會舉辦企業社會責任系列高層論壇,引導和鼓勵企業積極行善。
◎2011年10月,人民政協報社與多家單位聯合拍攝的公益主題電影《勝似春暉》舉行開機儀式。
◎2015年7月,人民政協報社組織的“全國政協委員關愛抗戰老兵義診”公益活動在廣東梅州舉行。
◎2015年9月,人民政協網聯合有關單位啟動“陽光成長與法同行”系列公益活動,以實際行動為青少年普法。
◎2015年9月底,人民政協報社聯合有關單位,舉辦公益助力大學生創業主題峰會,發動公益組織為助力大學生創業出謀劃策,商討路徑。
◎2020年,新冠疫情防控最吃緊的時刻,人民政協報社落實30萬元資金,想方設法購買醫用口罩捐贈給湖北、浙江兩省的醫院和社區;聯系愛心企業向山東省政協捐贈價值10多萬元的防疫物資;幫助農戶將40噸蘋果順利運達武漢市捐贈給各家醫院。
◎2022年,人民政協報慈善周刊與有關公益組織合作,報道和獎勵了一批優秀抗疫青年志愿者,為抗疫助力,為青春加油。
■賑災救災
我國是一個自然災害多發的國家。
千百年來,中華民族經過了多少磨難依然屹立不倒。艱難困苦,玉汝于成。災難帶給我們傷痛,也讓我們更加勇敢和頑強。
面對災難,只有團結和互助,才能讓我們變得更加堅韌。只有責任和擔當,才能讓我們變得更加強大。
手手相牽,心心相連,眾志成城。40年來,面對一次又一次的重大自然災害,政協報人始終用自己的一個又一個實際行動向災區人民傳遞著溫暖和關愛。
從感動無數人的1998年抗洪救災,到舉世震驚的汶川大地震救援,再到云南、青海等地的一系列地質災害救援和災后重建,都有著政協報人奔忙的身影。
◎1998年1月10日,河北張家口地區發生地震災害,本報派記者當即趕赴震災一線發回多篇報道。
◎1998年8月—9月,長江、嫩江、松花江地區發生特大洪澇災害,本報多名記者親赴抗洪第一線,對抗洪救災進行全面報道。
◎2007年8月,我國南方等地遭遇嚴重洪水災害,人民政協報慈善周刊聯合中央電視臺同一首歌欄目舉行“凝聚每份愛”大型賑災義演活動。
◎2008年初,我國南方發生雨雪冰凍災害,為及時救助和慰問受災地區群眾,人民政協報慈善周刊聯合中央電視臺同一首歌欄目組、中華慈善總會舉辦“凝聚每份愛——同一首歌抗冰雪·獻真情特別節目”。
◎2008年5月,“5·12”汶川特大地震牽動了全國人民的心。災情就是命令,地震發生后,本報多名記者奔赴災區一線采訪,為災區救援工作鼓與呼。同時積極調動各方資源,呼吁社會各界為災區獻愛心。
◎2008年5月14日,由人民政協報慈善周刊會同中央電視臺等承辦,中華慈善總會、中國紅十字會、中華思源工程扶貧基金會主辦的“凝聚每份愛”——大型抗震救災義演在北京舉行,為地震災區募集善款超過1億元人民幣。
◎2008年5月14日,經人民政協報慈善周刊牽線搭橋,哈藥集團決定再向災區捐贈價值1500萬元的抗生素等急缺搶救類藥品,并第一時間包機送往四川。同時,中華慈善總會特批簡化捐贈手續建議,并派員赴川協助接收。5月17日,在四川省政協支持下,這批藥品被交付投入救災使用。
◎2012年9月,云南彝良地震發生后,本報第一時間報道現場救援情況,并主動聯系公益組織對救災工作進行支持。
◎2013年4月,四川雅安蘆山地震,本報第一時間報道現場救援情況,了解災區需求,并對接公益組織支持災后重建等。
◎2014年8月,云南魯甸地震,本報第一時間報道現場救援情況,了解災區需求,并對接公益組織進行支持。
◎2021年,云南漾濞、青海果洛兩地發生強烈地震后,本報積極展開報道,幫助受災地區對接公益組織運送救災物資。
編輯:張佳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