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探索·發現
新發現!日冕物質拋射空間分布顯著不對稱
近日,中國科學院云南天文臺在日冕物質拋射的空間分布方面獲得了新進展,研究結果對于理解爆發性大尺度磁結構在南北半球上的耦合模式,以及日球環境的動態變化過程具有重要意義。這一成果發表在《皇家天文學會月刊》雜志上。
太陽大氣上存在不同尺度、形態各異的磁活動現象,它們在不同緯度帶上的分布可用經典蒙德蝴蝶圖較好地描述。但長期觀測數據表明,它們在南北半球存在明顯不對稱性。研究太陽上不同尺度磁活動現象的活動周分布規律,是準確預報日地空間環境中災變事件和預警的重要途徑之一。
日冕物質拋射與黑子相對數在第23和24活動周上的分布曲線。 云南天文臺供圖
過去半個世紀,太陽物理學家對太陽磁活動的半球不對稱性研究集中在以太陽黑子為代表的活動區尺度磁結構和低層大氣上,鮮有研究者對日冕物質拋射在不同活動周的半球分布特性做系統性研究。
云南天文臺博士研究生張小娟與鄧林華研究員等人,基于從1996年到2020年涵蓋第23和第24活動周的相關高質量觀測數據,將日冕物質拋射分為規律性和特殊性兩類事件,前者遵循太陽黑子數的分布規律,而后者與日冕和日球的物理環境密切相關。
他們發現,日冕物質拋射的活動周分布存在明顯的半球不對稱性,但這種差異主要是由特殊性事件引起的,規律性事件相對次要。由于高緯度和低緯度事件產生源區不同,其南北半球分布不一致,意味著日冕物質拋射的半球分布是緯度分布的函數。
此外,該研究發現在不同的太陽活動周,日冕物質拋射的優勢半球、累加趨勢和幅度分布存在顯著差異,表明日球環境、光球磁場和子午環流等都會影響日冕物質拋射的分布和演化。
編輯:馬嘉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