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科技中國 使命擔當>政策導讀
《質量強國建設綱要》解讀
“這是首個由黨中央、國務院印發的中長期質量綱領性文件,確立了新時期質量工作的全新方位,為統籌推進質量強國建設提供了行動指南、注入了強大動力。”2月16日,在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談及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質量強國建設綱要》(以下簡稱《綱要》),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副局長、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主任田世宏說。
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綱要》對質量強國戰略進行了全景式頂層設計,擘畫了未來發展的藍圖和發展路徑。
業內專家普遍認為,貫徹實施好《綱要》,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促進我國經濟由大向強轉變、實現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是更好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途徑。
目標明確 形成支撐制度層面的四梁八柱
質量是人類生產生活的重要保障。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引發質量理念、機制、實踐的深刻變革。
“必須把推動發展的立足點轉到提高質量和效益上來,培育以技術、標準、品牌、質量、服務等為核心的經濟發展新優勢,堅定不移推進質量強國建設。”田世宏說。
為此,《綱要》明確指出,到2025年,質量整體水平進一步全面提高,中國品牌影響力穩步提升,人民群眾質量獲得感、滿意度明顯增強,質量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作用更加突出,質量強國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效。
到2035年,質量強國建設基礎更加牢固,先進質量文化蔚然成風,質量和品牌綜合實力達到更高水平。
“其中,到2025年,是質量強國建設的關鍵時期,這個時期的目標可以從六個方面來理解。”田世宏介紹,一是經濟發展質量效益明顯提升,二是產業質量競爭力持續增強,三是產品、工程、服務質量水平顯著提升,四是品牌建設取得更大進展,五是質量基礎設施更加現代高效,六是質量治理體系更加完善。
“這些目標,既考慮了我國質量工作現實基礎和國家發展重大需求,同時也兼顧了國際質量發展環境和趨勢,為質量強國建設提供了預期,具有較強的激勵導向作用。”田世宏說。
圍繞上述重點領域、關鍵環節,《綱要》同步部署了區域質量、產品質量、工程質量、服務品質、品牌建設、質量基礎設施、質量安全等7項重大工程,還提出了培育壯大質量競爭型產業,實施產品和服務質量分級,推動區域質量協同發展,打造質量強國建設標桿,推進質量基礎設施分級分類管理,開展質量管理數字化賦能等一系列創新措施。
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特邀副研究員劉典認為,六大目標、七大工程為質量強國目標的實現制定了具體的實現路徑,從政策上支持和推動相關領域的質量強國建設。
夯實基礎 提升品牌影響力
質量強國建設離不開計量標準、檢驗檢測等質量基礎設施的支撐。無論是載人航天、深海探測,還是萬物互聯、人工智能,甚至是家政服務、醫療養老、網上購物等社會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都離不開質量基礎設施的支撐保障作用。
田世宏表示,針對質量基礎設施建設,《綱要》從三個方面作了專門部署,并以專欄的形式設定了“質量基礎設施升級增效工程”章節。
具體來講,硬件上,要加強質量基礎設施的能力建設;軟件方面,優化質量基礎設施的管理;應用上,提升質量基礎設施服務效能等。
企業是質量強國建設的主力軍。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產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司司長段永升介紹,《綱要》就引導企業發揮好主體作用,增強企業質量和品牌發展能力方面也提出了系列舉措。如各類企業都要找準市場定位、發揮主體作用,要著力提升質量管理水平。順應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大趨勢,加快構建數字化、智能化的質量管控模式,實現質量管理數字化升級。
同時,還要著力實施質量技術創新。各類企業要強化創新主體地位,加大投入,推動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應用,促進品種開發和品質升級,加強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等創新研發。
品牌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象征,也是質量強國的內在支撐。《綱要》明確,企業要大力實施質量品牌戰略,將產品設計、文化創意、技術創新與品牌建設融合,提升品牌建設軟實力,努力培育中國精品。
編輯:馬嘉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