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妇人妻中文字幕久久,男女猛烈无遮掩视频免费,在线看免费无码av天堂,色97久久久综合影院

首 頁 資訊 鄉村振興 美麗鄉村 農業科技 精準扶貧 三農人物 品牌興農

首頁>農業>鄉村振興

好溪,好村!

——浙江省麗水市縉云縣好溪村抓黨建促振興印象

2023年02月28日 10:55  |  作者:徐恒杰  |  來源:農民日報 分享到: 

好溪,好村!

圖為好溪村美景。 受訪者供圖

好溪,是浙南甌江上游支流,其流湯湯,并非北方人概念中的潺潺小溪。

以好溪命名的好溪村,位于浙江省麗水市縉云縣壺鎮鎮東南部。好溪繞村流淌,給村莊平添了不少詩情畫意。

好溪村不僅有水,還有山。面積僅約1.4平方公里的村子,位于赤巖山下,地處三府(麗水、金華、臺州)四縣(縉云、永康、磐安、仙居)交會的壺鎮鎮西南方向2.5公里處,距縉云縣城25公里。2010年,當地行政村區劃調整,將原好溪、李莊兩個自然村合并成新的好溪村,共700余戶,1612人。

好溪村南臨好溪水,西懷赤巖山,環境優美,風景秀麗,交通便利。這樣的村莊,應該說有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天然優勢,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過程中發展得如何?前不久,記者前往好溪村進行了專題采訪。

  

美麗鄉村開新篇


好溪村歷史悠久,相傳在東漢年間就有人家在此居住,靠農耕維生,但長期沒有很好的發展。

解放后,好溪村人在黨的領導下,聽黨話,跟黨走,無論在互助組、合作化、人民公社時期,還是在興修水利、學種棉花、栽桑養蠶等方面,都走在前,埋頭干,取得了較好成績。

改革開放后,在黨中央和省、市、縣、鎮各級政府的領導下,好溪村人也和全國、全省人民一樣享受到了改革開放的紅利,人民群眾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但隨著物質生活的改善,人民群眾對村居環境的改善、精神文明水平的提高,有了新的需求和期待。

2011年,村里一位30多歲的共產黨員鄭理堅,當選為村黨總支書記,逐步揭開了好溪村美麗鄉村建設的新篇章。

改革開放初期,鄭理堅年紀輕輕就開始創業,事業比較順利。可是,年輕人思想比較敏銳,察覺到農民群眾對村莊發展的需求,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很想為改變村居面貌做些工作。這時候,他注意到浙江省委提出了建設美麗鄉村等目標,于是就積極謀劃通過基層黨組織的帶動來促進村莊的發展。

鄉村要振興,要進行舊村改造,建設美麗鄉村,需要很多錢。錢從哪里來?

改革開放以來,地方工業經濟、商品經濟有了很大的發展,不少村民個人收入有較大增長。但是農村整體面貌變化不大,主要原因是村集體經濟薄弱,很多村僅有少量的固定資產出租的租金收入,這種收入是很少的,形成了“民富村窮”局面。2010年好溪行政村總收入僅7萬余元,其中李莊自然村2萬余元,好溪自然村5萬余元。

鄭理堅問記者:“這么點錢,連維持村里日常開支都捉襟見肘,怎么搞舊村改造,怎樣實現鄉村振興?”他又自己回答說:“盡快使集體經濟壯大起來,讓村里有內生的資本力量,是當務之急。”

農村最大的資源是土地。當時土地都承包給村民個人了,農民分散經營,土地利用率不高。村里即使有了好的經營項目,也無法實施,況且要搞舊村改造,道路要拓寬,綠化要改善,公共活動場所要增加,村民生活越來越富裕,汽車越來越多,需要有地方停放……這些都需要進行土地置換。而要在個人與個人之間協調是十分困難的。怎么辦?唯一的辦法是在保證農民土地承包權、宅基地使用權不變的前提下,土地通過流轉由村集體經營。黨和地方各級政府也看到了這一問題,提出鼓勵進行土地流轉的主張和措施,縣政府也推出了土地流轉50畝以上給予一定獎勵的辦法。

鄭理堅說,真要推進這項工作,難度是很大的。因為土地是農民的命根子,土地流轉出去了,村民擔心收益能否得到保障,土地是否會被村干部隨意揮霍掉,使自己最終失去土地?所以阻力很大。

據介紹,為消除村民的顧慮,好溪村黨總支、村“兩委”先后召開了十幾次會議。開會的目的,就是統一領導班子思想,反復研究制定本村土地流轉方案,幾上幾下,使方案更加完善,打消村民疑慮,使村民能夠接受。

從2010年村集體經濟年收入僅7萬元起步,隨著各項經營項目的展開,好溪村集體經濟收入也逐年增加。第一屆班子結束時的2013年,好溪村的村集體經濟年收入超過了50萬元。

  

從頭邁步向振興


截至目前,鄭理堅已連任四屆好溪村黨總支書記,全村有72名黨員。對鄭書記這十余年的“村官”工作,該村今年70余歲的返鄉退休干部盧仕南評價說:“他為建設富裕美麗的村莊嘗遍了酸甜苦辣,村民看到了較好的成果。”

隨著形勢的發展,好溪村舊村改造工作提上了議事日程。如何推進?首先還是要統一思想。領導班子思想要統一,村民的思想要統一。怎么統一?鄭理堅的辦法是,引領大家外出參觀,開闊眼界。

2011年初,村里先組織村“兩委”成員,黨員、村民代表等,到新農村建設搞得好的永康市園周村參觀,看了以后,大家都感覺他們的新農村建設搞得好,自己村能做到這樣,那就好啦!下半年,村里又租了2輛大巴車,組織更多的村民到杭州市蕭山區航民村參觀學習。

參觀后,村里的老書記盧祝坤感慨說:“農村要是能建設成這樣,真是太好了!只是我們這樣年紀的人可能是看不到了。”

在參觀學習基礎上,村里按一戶一宅原則統一設計了兩種新房圖紙:農民公寓套房、排房,制訂出房屋置換方案,讓村民根據自身條件和喜好選擇。

幾年來,好溪村根據各階段事業需要,先后多次組織外出參觀學習,作為開闊眼界、統一思想的重要方法。每次外出參觀學習,都有啟發,都有收獲,對統一大家思想認識,減少工作阻力,激勵大家齊心協力開創事業很有幫助。

思想統一之后,村里的新農村建設工作啟動,停建多年的村民公寓樓重新動工興建。到去年7月底,好溪自然村已有3/4共300余戶村民建好了新房。農民公寓是商貿樓上的套房,底層為商貿市場,其他新房為一幢二戶的排屋,前后幢按1∶1間距設計,每戶都留有花壇,便于種植花草或種點蔥、蒜、小菜等,房屋寬敞、漂亮了,大大改善了村民居住條件;道路寬闊了,汽車好開、好停、便利進出了。以前因沒房或房屋破舊,談不成對象、討不到老婆的單身青年,也很快成家了。據記者走訪了解,村居置換新建后的面貌大大改觀,群眾是滿意的。

在村莊改造的同時,隨著經營渠道的拓寬,好溪村集體經濟實力不斷增強。鄭理堅任黨總支書記的第二屆班子屆滿時的2016年,村集體年收入達到100萬元;第三屆班子結束的2020年,村集體年收入達到200萬元;在第四屆班子開始后的2021年,由于瑯琊谷景區開始試營業,村集體經濟年收入達到325萬元。

集體經濟發展了,村黨總支最先想到的,是要重視老人生活和青少年教育。鄭理堅說:“老人們辛苦操勞了大半輩子,現在老了,余下的日子越過越少。我們不能等到有了更多的錢,再去做敬老的事。應該在現有條件下,盡量多做些使老人們感到幸福的事。”所以,村里每年重陽節,給年齡逢十的老人集體過生日,發點紅包,表點心意;平時給60歲以上的老人,每人每個季度發45斤米,15斤油,過年時給長壽老人發紅包,80歲以上300元、90歲以上500元、100歲以上2000元;在老人班組織外出旅游時給以補貼,標準是費用的30%,但不超過每人300元。村里每年還花6萬多元,給村民辦了保險,使村民在出現意外時有一定的保障。

記者在村干部陪同下,去看望了101歲的李月桂老人。她是村里目前唯一的百歲老人,已經住進新式的民居。記者進屋時,老人正坐在竹編的老式椅子上休息,見孫女婿領著客人進屋,吩咐日常照顧她的女兒讓客人坐下來,還要給客人做飯吃。

幾年前感慨看不到好溪村會像別的村一樣好的老書記盧祝坤,他三個兒子的新房子均已通過審批,分別在建設中,2023年均能入住新居。

有了經濟實力后,村里斥資將兩座祠堂進行翻修。其中一處改造成了老人活動室和村文化禮堂。老人活動室中,設有圖書閱覽室,乒乓球活動場,撲克、麻將桌等供村民們休閑娛樂;另一處改造成村集體旅游接待中心。村文化禮堂可以讓青年、婦女們唱歌、跳舞、演節目。大會堂前建有籃球場,赤巖山腳有游泳池,村里還開辟了生態種植園,近年又利用山地、溪灘建成了有高空玻璃滑水棧道、山坡滑草、人工湖中劃船、湖上索橋、通了小火車的生態種植園,山腳下建了攀樹、步步驚心、射箭、繃繃床、鉆圈圈、搖搖板、蕩秋千等活動項目的瑯琊谷樂園,大大豐富了當地群眾的業余文化生活。

村里還給品學兼優的學生以獎勵,凡考上縣中的每人獎1000元,考上大學一本的獎2000元,考上研究生的獎4000元,考上博士獎8000元,激勵青年努力學習,奮發向上。

  

共同富裕再逐夢


黨的十九大確立了逐步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目標,好溪村黨總支也確定了進一步加強村“兩委”會領導班子建設,增強農村基層干部的責任感、使命感,繼續為家鄉的美麗鄉村建設事業而奮斗的目標。

回顧十年來好溪村的建設與發展,鄭理堅感慨地說:“這些年,雖然在鄉村振興方面做了很多努力,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要做的工作還很多,如舊村改造工作正在進行中,還有10%的民居沒有全部更新,一些需保留的古跡還沒能進行修繕,村莊的道路、水、電、環境衛生、景觀建設等還要花不少錢去搞。初步匡算一下,僅基礎設施一項,村集體就需投入1800多萬元。所以還要努力想辦法發展經濟,增加收入。困難很多,阻力不小,但對下一步工作,村‘兩委’還是有信心、有打算的。”

通過在村里采訪,記者了解到,好溪村目前遇到的困難,主要是樂園項目有不符合有關部門要求的地方被強行叫停。但是,鄭理堅和村“兩委”對村子的發展前途并沒有氣餒。鄭理堅的辦法有兩個,一方面是在鎮里和縣里的支持下,積極整改,爭取盡快達到有關部門的要求,早日恢復項目正常運營;一方面繼續進行發展的規劃與外圍工作,推進與好溪村鄉村旅游相關聯配套的年代主題旅游等項目。

為實現更宏大的鄉村旅游目標,鄭理堅在緊緊依靠上級黨組織和各級政府部門之外,還聯系了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在記者采訪期間,見到的有集體經濟研究專家老何、鄉村育種專家老鄭、鄉村石匠老徐、鄉村赤腳醫生老張、項目運營師小黃等人。

其中的集體經濟研究專家老何,61歲,是山西省代縣黨校原常務副校長,皮膚黝黑,有經常下鄉調查的印記。退休之后,老何積極從事發展集體經濟促進鄉村振興的相關研究和活動。他認為,實現鄉村振興,勢必組織農民步入新型集體化道路,由家庭自治下的集體所有制走向鄉村自治下的集體所有制,即新型集體化的管理體制不再是政社合一,而是村社一體化。老何熟悉很多集體經濟發展較好的村子,為好溪村提供了不少學習借鑒的樣板。

醫生老張,縉云縣方溪鄉外師姑自然村人,70歲,身體健壯,性格豪邁,堅守赤腳醫生崗位近50年。當許多人離開大山外出掙大錢,村里人口越來越少時,他依然選擇留在村子里。記者到他家中時,老張講了一個日常行醫的一個小故事。他說,前些天有個村民手指被蛇咬了,他接到電話背上醫藥箱20分鐘就趕到了,進行草藥外敷和湯藥內服后,病患第二天就好了。村民于是前來感謝醫生,要給200元錢,張醫生卻對這位村民說:“我只耽誤了一個小時,收50元足夠了。”聽聞這樣好的醫患關系,記者和同行者禁不住報以熱烈的掌聲!

在村里前后采訪3天,記者覺得鄭理堅頭腦中不斷涌現著他要付諸于行動的事情的風暴:加強對村民的思想教育、宣傳工作,形成良好的村風、民風,爭取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建設雙豐收;千方百計開發新項目,不斷壯大集體經濟,重點放在發展生態農業上,不僅讓人們吃飽,還要吃好、吃得健康;繼續做好新農村建設,盡快完成未建新房工作,不斷完善道路、供電、供水、供氣、環衛、景觀等公共設施建設;努力發展觀光旅游業,發展民宿經濟,使村民們都有事做、有收入;如果搞得好,還能利用外來游客將縉云本地土特產推銷出去,真正實現共同富裕……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村。”期待在基層黨組織領頭人帶領下,像好溪村這樣的村莊有更多更好的振興故事。

編輯:董雨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