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農業>鄉村振興
全國兩會前夕,委員、專家赴北京平谷走訪座談,了解數字農業新進展——
讓鄉村振興插上數字經濟的翅膀早春二月,乍暖還寒。2月24日,十余位參加“2023數字經濟助力鄉村振興”走訪座談活動的政協委員、專家學者來到北京遠郊平谷區。
平谷區是首都生態涵養發展區,也是傳統的農業大區。近年來,平谷區借助農業科技創新示范區建設,推進農業科技創新,加速打造北京“農業中關村”。
委員、專家們首先來到北京沃德辰龍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走進中國智慧蛋雞大數據中心,若干個展示屏上,實時數據正在不停變動著。正中間最大的展示屏上顯示——平臺注冊用戶191031名;養殖場總數70978個……在另一塊小的展示屏上顯示,全國蛋雞存欄107820(萬只),平臺存欄79375(萬只),平臺存欄占比73.6%……一個平臺竟然掌握了全國蛋雞的數據,這讓大家驚嘆不已。
北京沃德辰龍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劉愛巧向大家介紹,2016年9 月6 日,他們與北京市華都峪口禽業有限責任公司聯合開發的“智慧蛋雞”APP 正式上線。“智慧蛋雞APP“由“匯資訊、會養雞、惠交易、匯成員”組成,通過“互聯網+”的手段對飼養蛋雞品種的7萬多養殖場(戶)進行全產業鏈的管理服務,加快提升了蛋雞養殖效率,縮短了產業鏈上下游距離,形成了和諧共享氛圍。隨著生物技術、信息技術、生物技術·信息技術的數字化表達,智慧蛋雞平臺將服務全產業鏈為目標,通過智慧育種、智慧養殖和智慧服務,開啟蛋雞養殖的“智慧新時代”。
委員、專家們走訪的第二站是平谷區峪口鎮西營村的田間地頭,這里是北京第一個“盒馬村”。只見地頭邊矗立著蟲情測報燈、風吸殺蟲桿、小型氣象站、土壤墑情監測儀、蒸水勢傳感器等裝置。阿里巴巴駐平谷鄉村特派員張楠介紹說,這就是平谷的“數字果園”。阿里巴巴將數字技術從餐桌延伸到土地,積極探索平谷大桃產業全鏈路數字化。從產業鏈暢通入手,搭建產供銷一體化的數智平臺,全鏈路管理增效、助力訂單農業。阿里巴巴還為平谷專門打造了“桃醉平谷”區域公用品牌,包括大桃在內的農產品都能借助區域品牌影響力擴大市場。
有專家問什么是“盒馬村”?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項煌妹說,盒馬村是指根據盒馬訂單,與盒馬形成穩定的供應關系,推動農產品精細化、標準化和數字化改造,發展農業+數字化基地的典型村莊代表。到目前,全國已經建成盒馬村152個,計劃到2025年底,將在全國建設1000個盒馬村。阿里希望以沉淀20多年的數字商業基礎設施,助推農業數字化,助力實體經濟發展,通過數字鄉村建設服務社會。
村里合作社的負責人告訴大家,“自從與盒馬合作,搞訂單農業和數字化基地建設后,我們只要按照規模化、標準化、精細化、數字化的要求,從土壤改良開始,一步一步、全心全意把桃樹種好就行,再也不用為銷售發愁了。去年6月平谷遭受冰雹,盒馬與果農風險共擔,專門推出‘雹傷桃’,優惠出售,挽回了果農的部分損失。”
聽了介紹后,委員、專家們連連稱贊道:“這項工作做的非常好!你們為農村農業插上數字化的翅膀,一定會成為激發農業內生動力的新引擎。”
產學研多方座談:為數字經濟助力鄉村振興建言獻策
2月24日下午,由人民政協報社指導、人民政協報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承辦的“2023數字經濟助力鄉村振興”座談會在北京市平谷區舉辦。多位全國政協委員、專家學者、代表性企業負責人圍繞相關主題集智聚力,建言獻策。現將座談會上的發言摘登如下。
北京市平谷區政協主席李永生:
平谷,建設農業中關村
平谷區在北京市的“最東方”,每天首都的第一縷陽光就映照在金海湖上。平谷區的生態環境優美,有獨立的水系——北京五大水系之一泃河水系。該水系從河北到平谷,又從河北到天津,水質優良。平谷區森林覆蓋率和綠化的林木率在北京數第一,是北京市首個全國森林城市。
具有后發優勢的平谷區提出建設“高大上”平谷。“高”就是農業的高科技,“建設農業中關村”,打造農業中國芯。“大”就是物流的大流量,為服務新發展格局,打造首都物流高地,平谷區在馬房鎮建設北京乃至華北地區五個最大的物流港之一。“上”就是休閑新時尚,平谷在2020年曾舉辦世界第16屆休閑大會,主題是“擁抱新消費,新生活,打造世界休閑谷”。目前,在美麗的金海湖畔,有十大營地,特別是草地上的“三里屯”特別美麗,平谷歡迎大家。
阿里巴巴副總裁項煌妹:
探索數字化助力鄉村振興之路
大家都知道平谷桃好,我們設計了“桃醉平谷”,桃醉平谷是一個名字,怎么承載這個名字,我們就把桃子設計成IP,做成小動畫讓大家來玩桃子游戲,讓品牌化的大桃更加符合互聯網的玩法。這就是阿里巴巴數字化助力鄉村振興的一個探索。
阿里巴巴的三大戰略之一就是農村戰略。在2009年就啟動了“千村萬縣”計劃,當時在全國開了很多淘寶村店。2017年,阿里巴巴成立了第一個脫貧攻堅的基金,現在把脫貧基金變成了鄉村振興基金。在2021年3月25號獲得了全國脫貧攻堅先進集體的光榮稱號。
阿里巴巴始終結合當地產業和發展的現狀助力鄉村振興,總結出來主要有四條路徑:
一是品牌化提升鄉村價值。從商品與品牌入手,對接新消費,優質優價、分選分級、打造品牌,讓家鄉優質特產都“有名有姓”,而且這個名字要取得更加時尚一點,讓平臺上的消費者能夠更加接受,更加符合互聯網的特點。
二是互聯網化助力農文旅融合。從農文旅融合的新業態入手,線上信息融合,旅游節 + 一鍵游,持續運營,讓綠水青山在線上成為金山銀山。去年疫情期間,我們搞了一個“平谷云上桃花節”,超過1000萬人在平臺上賞花,曝光量達到1.7億次。
三是數智化暢通產供銷全鏈路。發揮好技術優勢與農業產業深度融合,讓數字技術在農業的生產流通經營全鏈路中發揮作用,從而助力鄉村振興。
四是實訓化促進鄉村的就業創業。從產業人才培育入手,培訓到實訓(孵化/大賽/陪跑),“授人以漁”,服務新農人、創業者,讓鄉村創業低門檻。
發揮數字經濟在農業農村的積極作用,是阿里巴巴特別關注的,我們希望實實在在地扎根鄉村熱土,利用好數字技術,為全面鄉村振興貢獻力量。
阿里巴巴駐河北省青龍縣鄉村振興特派員劉琳:
幫扶就要找到富起來的辦法
我從小在農村長大,一次特別機會我看到一個視頻,偏遠山區姐姐過生日,弟弟妹妹用泥巴做了一個蛋糕,姐姐許的愿望是希望腳上有一雙鞋穿。我非常觸動,想著有機會一定要到鄉村做公益。
2021年阿里巴巴發布“熱土計劃”,招聘鄉村特派員,我非常幸運成了全國欠發達區域27名特派員其中之一。公司對于特派員的要求是:在縣域結合產業、人才、科技以及民生保障,深入調研縣域的需求,通過阿里以及生態伙伴的力量能夠針對性地展開幫扶。
我當時被派駐到河北的秦皇島市青龍滿族自治縣。青龍是優質板栗總產區,種植面積100萬畝,遠超出大家熟知的遷西板栗。雖然它全國種植面積是第一,但由于知名度不高,品牌不響,每年到采購季都會被經銷商、采購商壓價收購,好品賣不上好價。
剛到縣里調研,縣委書記就跟我說:“一定要幫助我們青龍把板栗走出去,通過電商把產業做起來,讓農產品走出大山。”
所以當時我給自己定了一個小目標,希望通過我的努力把板栗定價權留在青龍。
怎么做呢?第一步先建品牌。盒馬的糖炒板栗是一個爆款,但是盒馬從2019年就跟遷西達成了長期合作,后來通過協調,我們爭取到跟遷西一起面向盒馬的盲測機會,也就是那次盲測讓盒馬真正認識到青龍板栗的好。當年我們達成500噸采購成效。后來又在板栗深加工上做研發,定向為盒馬生產了冰板栗和糖炒板栗老冰棒,彌補了盒馬每一年銷售板栗的空檔期。因為以前做糖炒板栗只能銷售5個月,有了冰板栗和糖炒板栗老冰棒就可以讓盒馬一年四季都能賣板栗,也讓農戶板栗增收達到了30%以上。
2022年9月14日,我們又跟盒馬簽約了盒馬縣,讓青龍的板栗從商品走向精品之路。可以說,青龍板栗真正用商業的邏輯撬動了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產業的發展離不開人才。我一直在想,作為特派員在縣域待兩年,但如果有一天走了,到底能夠給縣域帶來點什么?留下些什么?我覺得應該給縣域留下真正能夠幫助農民致富的人才。所以我就開始打造致富帶頭人,培養他們的電商意識,給他們分層做培訓,包括直播帶貨、網絡運維等。
通過這一年的努力,我們縣域的電商企業從20家變成了500多家,最重要的轉變是,以前沒事打麻將嘮嗑的農村留守婦女們現在都走進了直播間,通過她們,讓農特產品跟著農村電商走了出去。現在,青龍縣通過電商帶動女性就業達到600人以上,讓更多留守婦女實現自我價值。
農產品分大年和小年,去年是小年,板栗減產了40%,但是因為有了銷路,品牌響了,青龍縣的板栗平均最高的價格已經達到15塊錢一斤,比往年高出一倍還多,老百姓真正拿到板栗的定價權。看著他們臉上洋溢的笑容,作為一名鄉村特派員,我覺得我做的所有付出和努力都是值得的。
北京沃德辰龍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劉愛巧:
“智慧蛋雞”讓蛋價不坐“過山車”
養殖業基本上都在農村,鄉村振興需要用產業帶動,讓養殖的人掙到錢,家庭富裕了,鄉村也就會富裕美好。
由于技術成熟,我們在蛋雞和肉雞兩個領域的生物技術上已經做到了不比國外差,甚至有些技術還超過國外,因為我們完全按照中國人消費習慣培育的品種更適合中國人。
農業養殖的環境復雜,受天氣、環境、營養等種種因素影響,所以研究這個領域比工業難得多。我們利用信息技術賦能傳統行業,致力做“智慧蛋雞”。
智慧蛋雞做產業互聯網平臺,把產業上中下游都鏈接起來,鏈接起來以后大家共同服務同一個用戶。品種的事兒我解決了,疾病和動保的事兒也有相關單位包了,大家一起在這個平臺上來服務養殖戶,解決痛點和難點問題。
過去說“家有萬貫”帶毛的不算,就怕雞得病,雞得病以后帶來的損失是比較大的,有可能全軍覆沒,所以要把問題消滅在萌芽狀態。我們利用大數據搞養殖預案、智慧獸醫,目前,養殖的雞已經實現了遠程診斷,“無人機”飛過,38種常見病自動識別,只要把雞的癥狀在癥狀庫一勾選就自動匹配診斷,病診斷出來以后需要怎么治療,一切盡收眼底。
同時我們用了8年時間,建設了養雞的數據庫。過去通過傳統手段層層上報表,時效性長。現在把全國養殖情況數據放在平臺上,就可以及時了解一個地方現在多少只雞,都是什么樣的結構,明年再制定政策,是什么方向就很清楚了。通過大數據分析未來行業發展,給政府決策提供了很好的線上抓手。
數據還可以跟科研院所對接,科研院所根據這個情況做流調,數據會助推整個行業健康發展。
通過大數據養雞,用數據控制源頭,養雞業基本實現了高產出、高效率、供需基本平衡。
全國政協常委,會計審計學家、中國稅務學會副會長張連起:
數字經濟賦能鄉村振興高質量發展
數字經濟是一種全新的經濟形態,數字經濟賦能鄉村振興,是推動高質量發展、推動農業現代化進而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需要。
阿里巴巴的“熱土計劃”體現出,阿里既是數實融合的新實體企業,又是供應鏈數字化服務商,同時也是數字化外溢生態資源聚合者。
數字經濟給中國式現代化帶來巨大創造力和內驅力。 2022年經濟總量達到121萬億人民幣,數字經濟將近50萬億規模,成為中國第一大支柱產業。
在農業領域,“大國小農”仍然是“三農”工作基本國情。要積極探索數字技術對海量農村訂單進行有效供需分配的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模式并復制推廣;要建立基于數字平臺的數字農村合作社,數字農民合作社。以數據鏈帶動和提升農業產業鏈,供應鏈和價值鏈。平谷的大桃產業全鏈路的數字化就是一個典型。
為此,我建議,第一個是抓住數字經濟機遇,多領域拓展新經濟業態,充分發揮數字經濟的優越性,厘清農副產品增收規律,預判產品深度加工帶來效益,帶動廣大農民依靠數字經濟延伸產業鏈。
第二是,營造一流營商環境。借助數字化,智能化手段,將金融活水精準滴灌到鄉村產業鏈上,不斷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模式;
第三個建議,數字經濟落地要有“三千精神”,吃千辛萬苦,說千言萬語,謀千方百計。數字經濟融入鄉村振興,要統籌規劃,把優秀企業的技術骨干、技術保障,指導講解等,潤物無聲地接通最后一米。
總之,運用數字經濟賦能鄉村振興戰略,是聚焦發力的方向,中國農村現代化進而中國現代化,行穩致遠的程度可能就看這個。
全國人大代表,北京市政協農業和農村委員會主任、北京市農林科學院院長李成貴:
要充分認識信息化、數字化的巨大力量
平谷在全力打造“農業中關村”,這是北京市委市政府的重大決策,也是農業農村部全力支持的一個事情。所以我們在平谷召開這個座談會,探討數字賦能助力農業農村發展,也是對平谷“農業中關村”建設的拓展和深化。
剛才聽了三個典型案例發言,挺有感觸。我們搞鄉村振興,發展農業,要發揮好政府作用,這是很重要的,但同時,一定要發揮企業和市場的決定性力量,還要特別重視社會的力量,像鄉村特派員劉琳的故事就非常感人,中國特別需要這樣的一些社會力量,給大家點贊!
我曾經是研究農業歷史的,農業是發展最慢的產業。工業革命是18世紀開始的,農業革命上世紀才開始,我們先有農機、化肥,后來是有雜交種等等,農業發展是相對滯后的,要用科技、工業的裝備來武裝農業。
農業這幾十年發展很快,主要是生命科學和信息科學雙向發力的結果。我們一定要充分認識信息化、數字化的作用,這個力量是巨大的,有無限的空間,可以挖掘存量也可以創造增量。信息化、數字化運用到農業農村領域,可以使之更加高效、便捷和精準可控。特別是高效,整個全產業鏈的高效,包括生產、流通 、消費,還有農資的購買、海量的信息整合等等都能實現高效。這方面阿里、京東等很多的平臺企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還有剛才劉愛巧女士談到的無人機當“醫生”抓病雞,其實就是信息化的結果。300萬只雞的蛋雞廠,一只雞病了怎么辦?可以用無人機進去找病雞,怎么找?靠啄食習慣來判斷,正常的雞老點頭吃,病了它就不好好吃了,無人機就能把它找出來。現在,北京市農林科學院有全世界最大的農業信息化和智能裝備的研究團隊。這個團隊加起來近1000人,就是為了加強農業、畜牧業這方面的信息化建設。現在已經有更多畜牧業信息化的技術,比如奶牛、豬臉的識別,體重的測量,動物的表型組學等等都完全信息化了。
建議:從國家層面還是要重視搞好核心關鍵技術的攻關,要看到與國際上的差距。比如智慧農業采摘這一塊,國際上的機器裝備可以采摘藍莓,我們的機器采個蘋果都夠嗆。我們必須要把這種核心的關鍵技術搞好,一定要趕上來。
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市朝陽區政協副主席,北京國際城市發展研究院院長連玉明:
數字化是建設農業強國和加快城鄉融合發展的必由之路
今天來到平谷區,實地感受阿里、沃德兩個企業運用數字技術,推動數字化從消費端“餐桌”,來到生產端“土地”的創新實踐,很有意義。從“智慧蛋雞”到“未來果園”,再次彰顯“數字引擎”融入鄉村生活的眾多場景,數字經濟助力鄉村振興正在走深走實。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是黨的二十大的戰略部署,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底層邏輯。正確認識和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必須堅持農業強國,必須堅持城鄉融合發展,這兩個堅持為破解城鄉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指明了方向。從現實看,如何暢通城鄉要素流動,如何縮小城鄉發展差距,如何平衡城鄉自然承載力,這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必須正視的重大課題。實踐證明,最有效、最關鍵的路徑就是加快推進數字化,核心是強化數字技術賦能鄉村振興。阿里踐行品牌化提升鄉村價值、網絡化助力農文旅融合、數智化暢通產供銷全鏈路、實訓化促進鄉村就業創業四個路徑,為全國縣域提供了綜合可持續的數字鄉村解決方案。
基于上述創新實踐,強化數字技術賦能鄉村振興還必須抓好三方面工作:
一是優先布局數字基礎設施,夯實數字鄉村發展基礎。在條件較好的鄉村加快5G基站建設,加速布局區塊鏈、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基礎設施,擴大數字技術應用場景。
二是推進數字技術與農業農村發展深度融合,加快城鄉數據要素流動。加快農村傳統基礎設施數字化改造,推動數字鄉村與智慧城市統籌建設試點的規劃與實施。建立統一的農業農村大數據平臺,實現涉農數據深度共享。完善電信普遍服務補償機制,提高信息惠民水平。加強涉農主體數字素養,強化數字鄉村智力支撐。
三是推動金融科技在鄉村振興中的普及應用,暢通數字鄉村金融血脈。深化農村支付服務環境建設,推進移動支付服務在農業特色產業、農產品購銷鏈中的廣泛應用。持續完善涉農金融科技產品和服務,優化金融科技服務環境,加大農村金融服務網點、普惠金融服務站、自助服務終端等基礎設施數字化改造和智能化升級,拓寬線上線下相融合的農村金融服務渠道。
全國政協委員, 武警獵鷹突擊隊上校參謀長西西瑪:
全面鄉村振興靠青年人才
實現數字經濟助力鄉村振興,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推進全面鄉村振興,關鍵還是靠人,靠數字化的青年人才。當前存在青年人才資源儲備和人員素質還不能很好適應農業農村發展需求的情況,需要進一步推動農業農村人才隊伍不斷發展壯大。
建議:加大農業農村數字化青年長期培養的政策支持力度;升級農業農村數字化青年技能培訓的線上線下渠道;健全農業農村數字化青年薪酬保障激勵機制;打造農業農村數字化青年人才交流國際化合作平臺。我認為阿里巴巴和人民政協報社可以牽手推動這樣的事情,共同促進農業農村數字化青年職業技能提升。
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云南聯通黨委書記、總經理張云勇:
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
書寫鄉村振興新篇章
在加快建設農業強國的新征程上,規模化推廣各類數字化、網絡化、智慧化創新應用是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數字經濟快車道。2023年中央1號文件明確提出要“深入實施數字鄉村發展行動,推動數字化應用場景研發推廣。加快農業農村大數據應用,推進智慧農業發展。”通信央企作為深耕數字經濟的“國家隊、主力軍、排頭兵”,在數字鄉村振興領域開展了許多創新實踐,取得了積極的成效。
以中國聯通為例,2022年中國聯通的智慧云農平臺覆蓋了云南省內12個州市,37個縣域,應用于肉牛、烏骨雞、水果、蔬菜、花卉、中藥材、煙草以及咖啡等的養殖或種植中,賦智賦能近35萬余畝耕地,126個養殖場,300萬羽雞,30萬頭牛,特別是昭通鹽津烏骨雞項目幫扶近2.5萬人享受脫貧攻堅紅利,云菜項目帶動近17萬農戶致富,玉溪雪茄煙草項目被農業農村部推薦為全國智慧農業優秀案例。
為鞏固成果、防止返貧,持續鄉村振興的新使命,提出幾點建議:一是持續充分依靠黨委統領、政府統籌的掌舵領航作用。二是持續充分發揮資金助力、科技助推的支撐賦能作用。三是持續充分放大產業共建、價值共贏的生態牽引作用。(視頻連線)
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教授霍學喜:
打通從土地到餐桌的全鏈路數字化
數字化是建設農業強國的重中之重,如何打通從土地到餐桌的全鏈路數字化,這是時代的命題。阿里等數字經濟頭部企業要充分發揮其物聯網、云計算、數字賦能優勢,持續創新和推進數字化技術向農業領域延伸。
建議要重視促進五方面的融合發展工作:一是促進數字化技術與農業產業組織融合,創新整合農戶、合作社、涉農企業的數字化平臺與模式,依托“公司+合作社+農戶”模式,支撐形成具有競爭力的農業經營體系;
二是促進數字化技術與農業產業結構融合的平臺與模式,依托“農業產業+農產品及食品供給”體系,創新整合農業產業結構與農產品及食品市場需求結構動態匹配的農產品及食品供求體系;
三是促進數字化技術與農業產業布局體系融合的平臺與模式,依托農業區域資源稟賦和農業比較優勢,支持構建區域分工合理、比較優勢明顯、區域競爭力和功能強的農業產業布局體系;
四是促進數字化技術與農業科技創新、推廣體系融合的平臺與模式,創新數字化技術與生物科技,農業資源、生態、環境科技,農業工程技術,以及農產品貯藏、加工、物流、配送工程技術,支撐構建科技創新、推廣應用和保障能力強的農業科技體系;
五是促進數字化技術與農業市場體系融合的平臺與模式,支撐建成國內市場具有有效性及國際市場具有競爭力的農業及食品市場。(遠程連線)
中國農業大學原校長柯炳生:
建設農業強國,需要數字農業的強力支撐
今天關于數字農業的實地走訪和座談活動,很有意義。位于北京平谷區的沃德公司中國蛋雞大數據中心和阿里巴巴盒馬村數字農場(果園),都對我國數字農業的發展,具有很好的示范和啟發帶動作用。
數字農業的本質,是數字技術在農業領域的應用。在這個過程中,必然涉及到技術創新、生產方式創新、流通模式創新等各種創新。在生產領域,數字技術必然在增加產量、提升質量和降低成本等方面有顯著成效;在流通領域,所帶來的改變更是革命性的,尤其是使得信息流和資金流,變得極為便利、高效和可靠。蛋雞大數據中心就是這個方面的突出案例。
數字經濟在物流方面,也深刻地改變了傳統模式,數字技術支持下的快遞物流,建立起了消費者和生產者直接連接,真正實現了讓生產者“賣得好”,讓消費者“買得好”。盒馬村數字農場,利用已經建立起來的線上網絡平臺的信息流與資金流優勢,又構建起線下與優質農產品生產基地的直接聯系,就是這個方面的典型案例。在這個基礎上,阿里巴巴還向盒馬村所在地派駐了特派員,探索在生產領域提供數字技術服務等,也很有意義。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數字農業的發展,主要是依靠市場的力量,尤其是企業的力量。而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也發揮著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包括提供各種政策性支持,以及發現、總結、宣傳和推廣企業在實踐取得成功的創新模式。
原國務院國有重點大型企業監事會主席趙華林:
用數字化解決鄉村振興的融資難問題
大家都知道鄉村振興有五大領域,產業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人才振興。科技振興就放在產業振興里,而且是一個主要內容。
國家對農業農村的定位有三個:第一是保證國家的糧食安全;第二是農村要傳承中國傳統文化;第三是國家的生態安全,真正使國家的生態持續保護好,重點在農村。
現在城鄉差距越來越大,沒有城市的參與,光靠鄉村自己是振興不起來的。鄉村振興關鍵就在于城里的資金流、人才流、物質流能不能進去。要打通政策上的障礙,讓城里人能夠到鄉村去,城里的資金能夠賺錢,人才能夠發揮作用,資源也能夠進去,這樣,鄉村才能真正地振興,所以城鄉融合非常重要。
鄉村振興,需要生產、流通和信用三位一體,特別是信用,信用就是金融,農村金融最大的問題是數額比較少,又急需,銀行也想做,但是成本比較大,風險比較高,所以做起來比較難。鄉村數字化就能夠在很大程度上,用大數據的辦法,用數字化和平臺的辦法,能夠判斷他做的是不是要干的事,村里有沒有還款能力,這樣既解決了產業的問題,也在一定意義上解決了農村的金融問題。
中央軍委紀檢委原駐中央軍委訓練管理部紀檢組組長常信民:
數字經濟促進鄉村振興升級轉型
大力發展鄉村數字經濟,有助于鄉村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的培育與發展,引領鄉村產業轉型升級,我們要站在時代潮頭,以數字經濟發展為牽引,多措并舉推進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建議:
一要加快現代設施農業建設。實現設施農業現代化提升行動,當前鄉村建設發展還不均衡,農業信息技術、農產品流通等領域還有不少短板,偏遠地區這方面差距比較大,還要下很大功夫,為數字經濟與鄉村產業融合奠定基礎。
二要以科技創新牽引鄉村產業振興。在構建農業科技創新體系方面下功夫,優化第一產業,大力發展二三產業,要提高科技含量。充分發揮數字經濟在農產品流通當中的重要作用。
三要為鄉村振興提供人才保障。一方面是重視自身培養,挖掘人才。另一方面,政府也要發揮主導作用,把高校、科研機構和一些專業公司的優質人才向農村引進,就像阿里巴巴組織鄉村振興特派員下鄉一樣,就是一個很好的模式和方法。
要發揚“釘釘子”精神,堅持一分部署,九分落實,不斷積小勝為大勝,不空喊口號,要做實干家,以實際行動按照一號文件繪就的鄉村振興路線圖走下去。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農業科學院原黨組書記、鄉村振興學院院長張合成:
產業振興需要數字經濟來助力
數字經濟助力鄉村振興,兩大主題放到一起來研討,很有意義。鄉村振興,數字經濟怎么助力?怎么賦能?從我的視角觀察,我認為應該助力三個方面:
第一,要助力“賣難”。這是第一大難題,沒有種不出來的,只有賣不掉的,“賣難”這件事可以靠數字經濟來解決。要構建優質高效的服務業新體系,推動現代服務業同現代農業深度融合。通過加快發展物聯網,建設高效順暢的流通體系,降低物流成本的同時,讓難走出去的產品“邁出”鄉村。目前,數字技術正向農業農村快速延伸和滲透,為促進鄉村產業數字化和數字產業化提供契機。電商平臺以及各類APP都趨于成熟,通過互聯網、大數據和物聯網等信息技術與農業的深度融合,利用好數字技術就一定能解決“賣難”的問題。
第二,要助力規模經濟。“大國小農”是國情農情,為數眾多的小農戶將長期存在,中國農業的規模化肯定是有瓶頸的。小農為主體的經濟怎么產生規模效益?也需要數字經濟。利用數字經濟的特點,在物聯網、信息化基礎上,通過實現集貨、區劃、布局功能,功能性規模化也能形成規模效益,也能形成規模農業,從而突出小農經濟的產業價值。小農經濟是以家庭為生產、生活的基本單位,農業和家庭手工業相結合,具有相對靈活的優勢。可以通過數實融合,利用互聯網的傳播優勢,發展鄉村特色產業,從而拓寬增收致富渠道。
第三,要助力精準治理。鄉村治理,農業的精準管理都需要信息化,只有信息化才能實現精準管理。鄉村振興的總要求是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村文明、生活富裕、治理有效。治理有效,需要改進傳統治理方法,創新治理模式,引進現代化信息化管理模式,為鄉村治理現代化、信息化、智能化提供新方向和新路徑。信息化可以縮小城鄉“信息鴻溝”,通過鄉村信息化建設,城鄉發展鴻溝逐漸彌合,為實現鄉村振興奠定基礎。推進鄉村信息化建設,搭建起便捷暢通的群眾利益訴求和信息反饋渠道,有利于實現不同治理主體的協同聯動,提升農村治理效率,改進和完善鄉村治理體系建設。
黨的二十大對鄉村產業給了一個最新的定位,即重中之重。重中之重在定位“三農”問題時常用,直接用到產業振興上來,為什么?因為產業振興太難了。現在說農業不強,國家就不能強,現代化就不能實現。其實,如果產業不強,農業就沒法強。產業振興,離不開數字經濟。所以,充分發揮數字經濟龍頭企業的作用非常重要。(文/毛立軍 高志民)
編輯:董雨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