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23新春走基層>滾動新聞
新春走基層 | “這是我們的傳統”
本報融媒體記者 謝阿愁
祥龍穿梭、特色非遺高蹺走街,鑼鼓開道、小車會慶賀太平。1月23日,農歷正月初二上午,2023年北京市房山區河北鎮“大年初二,回村過年”節日活動在河北村拉開帷幕,村民們紛紛走出家門,共同感受濃濃的年味兒。
開道的小鑼邊走邊敲,與高蹺踩步相扣,活潑有趣。開幕式后,伴隨著陣陣鑼鼓聲,有著不一樣的臉譜和裝扮的12名非遺傳承人蹬上五尺五寸高腿子的高蹺輪番登場,踩著鑼鼓點穿插行走,通過藝術動作和唱曲扮演不同人物角色,講述人物故事。
“春節踩高蹺會,來年步步高,這是我們的傳統,一到過年就期待!”“這就是我們的年味兒。”“現在的表演者都是十幾歲的孩子,活靈活現的,從心底里為他們感到驕傲。”村民們笑稱,如果不看高蹺會,就感覺少了些年味兒。
高蹺會作為一種民間傳統藝術形式,在河北村傳承了近170年,據《房山縣志》記載,河北村高蹺會成立于道光二十五年(即公元1845年),現有11代傳人,已于2009年被列入房山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河北村高蹺會是民間花會中的一種,會戲中有12個角色。相傳這12個角色是一伙落難的英雄,遭到朝廷的追捕,為了逃難,扮演出各種角色,最后闖關成功。”河北村黨支部書記、高蹺會第十代傳人安少奇介紹,后人將這12個角色安排了藝術動作和唱曲,編成了花會演出,流傳至今。
“對踩高蹺的興趣來自于我的父輩們,可以說從小我就是摸著高蹺腿子長大的。”11歲的安玉桐出生于高蹺世家,他的爸爸和爺爺都是踩高蹺高手,從小耳濡目染的他三歲時就踩上了高蹺,如今已經成為優秀的第十一代傳人。
“能進河北村高蹺會,就是一種榮譽。”安少奇表示,為更好地傳承非遺文化,2016年河北村高蹺會還走進了校園,得到了村民和孩子們的大力追捧,至今,已經選拔并培養出了一批又一批年輕的非遺文化傳承人,這不僅鍛造了孩子們不怕苦、敢于拼搏的精神,還進一步將優秀的傳統文化發揚光大。
編輯:賈元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