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22年度全國政協委員優秀履職獎>履職風采
為多黨合作事業作出新貢獻
——訪2022年度全國政協委員優秀履職獎獲得者潘新洋
潘新洋: 全國政協委員、臺盟中央原秘書長
2019年11月,潘新洋在第六屆大江論壇分論壇——第五屆兩岸青年成長創業論壇期間同參會的臺灣青年代表交談。
2021年全國兩會期間,潘新洋委員(左)與王二虎委員就鄉村振興中如何支持家庭農場高質量發展交換意見。
人民政協網北京1月30日電(記者 孫金誠)“獲此殊榮,有點意外,也有驚喜,更是一份激勵。被肯定,當繼續努力。”聞知獲授2022年度全國政協委員優秀履職獎,電話那頭,身體微恙的潘新洋只是淡然一笑,嗓音略帶沙啞地說,“參好政,履好職,不負人民重托,這是作為一名政協委員的使命和責任”。
從區政協委員、市政協委員到全國政協委員,潘新洋是一名履職服務20多年的政協“老委員”。這20多年來,他始終心懷責任擔當,把政協工作當成“主業”,一直走在履職的道路上,用行動書寫委員責任與擔當。
“書”寫履職路
“政協是個大學校、大舞臺。”回首五年履職生涯,潘新洋表示,他最大的感受就是,學習是擺在第一位的,也因此收獲良多、感悟良多。
2020年,全國政協委員讀書活動一開始,潘新洋便積極參加包括疫情防控讀書會,“中共黨史學習”“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等專題讀書群。他特別關注和重點參加了“中華兒女大團結與祖國統一”“走近臺灣、推進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等專題讀書群,并在“中華兒女大團結與祖國統一”讀書群擔任《中國共產黨與祖國統一》一書的導讀人。
“和委員們一起讀書、一起學習,是一件快樂的事情。因為平時工作比較忙碌,安靜讀書的時間很少,所以有了委員讀書平臺,我便積極參與。”潘新洋說,“委員讀書活動,讀書是內容,委員是主體,提高自身素質和履職能力是目的。”
“讀書群中氛圍很好,一個團隊大家一起讀,一個人能帶動一群身邊人一起讀。”作為讀書群的導讀人,潘新洋表示,導讀人主要是解讀原文內容,分享閱讀心得,提出討論話題,引導其他委員交流互動。“導讀不是放任自流,也不是橫加干涉,而是積極引導。不僅要注重圍繞重點,適時拓展讀書范疇,豐富讀書內容,保持讀書活動的持續動力和吸引力,還要隨時關注讀書群動態,把好學習方向和政治關,及時跟評,鼓勵委員發言,引導群內討論,營造讀書氛圍。”
導讀人用心策劃導讀是讀書群中最大的特點,也是持續的生命力。為了引導好委員讀書,潘新洋每天早早起來,思考當天要在群里交流哪些內容。同時,他堅持制作精致的導讀示意圖供大家參考——先用前一天的內容喚醒閱讀記憶,再提煉當天的重點內容,最后拋出一個思考題。一般晚上是讀書群交流的黃金時間,潘新洋利用這一時間點,結合時事熱點,提高讀書群的參與度和活躍度。“一晚上下來,兩個多小時,我在群里能分享七八十條文字。”
除了隨時關注群動態,作為導讀人,每晚還要對討論情況進行小結。幾個月下來,潘新洋經常是夙夜在線、隨時引導,有時小結從晚上10點多開始,直至凌晨兩三點仍在線,確保群內讀書活動的持續熱潮。
因為來自不同領域,有時,委員們會就一個話題產生觀點交鋒,偶爾還能嗅出一絲“火藥味兒”。在潘新洋看來,這不是壞事,因為只有從“交流”變成“交鋒”,從“討論”到“辯論”,大家才能把握履職盡責的方向。“在邊讀書邊議政的過程中,委員們提出了許多有價值的意見和建議,既豐富了政協協商議政的內容,也有利于凝聚思想共識和提升建言資政水平。”潘新洋表示,通過導讀,他感受到自己對百年來中國共產黨為解決臺灣問題、實現祖國統一而不懈奮斗的歷程更加清晰,理解更加深刻,進一步提升了作為一名政協委員的使命感,“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已經進入不可逆轉的歷史進程,祖國統一僅是時間問題、方式問題,其進程同樣不可逆轉。”
“在讀書中履職,在履職中讀書。”因為在群中的表現,得到委員們的肯定和支持,潘新洋被評為讀書活動積極分子。“這給了我極大的鼓勵,也讓我感受到讀書的力量,感受到讀書、學習應該是一種常態。”潘新洋說,“多讀書增加智慧,善讀書增強本領。委員讀書活動集政治學習、凝聚共識、協商議政、溝通聯絡、委員履職等功能于一體,打破了時空、界別、身份限制,打通了履職、學習、生活邊界,成為全天候、全覆蓋、扁平化的履職新方式。開展讀書活動是委員增長知識水平、加強自我修養的重要手段,也是適應互聯網發展趨勢提高協商能力和履職水平的創新探索。作為政協委員,應把讀書作為一種政治責任、一種精神追求,不斷提升履職本領。”
“我相信,委員讀書群可以成為各界別委員參政議政的一種新形式,通過更為高效、快捷的方式,忠實傳遞社情民意,為國家各項改革和決策提供專業、及時的意見建議。”潘新洋希望,政協能夠把這種讀書形式繼續保持下去,形式也可以多樣化。
為兩岸融合出實招
調查研究是參政履職的基礎課、必修課,調研工作做得好,參政履職才會言之有物,有的放矢。
作為臺盟界別政協委員,潘新洋參加的調研考察活動以及提交的提案和建言,大都和對臺工作有關。
“兩岸關系越是面臨挑戰,我們越應克難前行,扎實履職盡責,力求讓更多臺胞了解祖國大陸發展成就,攜手推動兩岸和平發展、融合發展。”祖籍臺灣臺中縣的潘新洋從20世紀80年代初就投身兩岸交流一線。“臺灣和我的關系挺大的,上學時因為各類填表,同學中從來只有我一個籍貫寫的是臺灣。1979年元旦,那時,我剛上高中,新年伊始,全國人大常委會發表《告臺灣同胞書》,讓當時的我——一個生活在大陸的青年臺胞記憶深刻。1984年,我有幸到臺盟中央機關工作。以后又光榮地加入了臺灣民主自治同盟,成為一名臺盟盟員。”
“作為8個民主黨派里唯一具有地域特色的參政黨,我們的工作重點就是推動兩岸交流、增進兩岸融合發展。”在潘新洋看來,作為一名臺盟盟員、一名臺盟中央機關工作人員,了解臺灣民眾生活,反映臺灣民眾呼聲,是義不容辭的責任。基于此,他積極結合臺盟的對臺工作,圍繞廣大臺胞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開展調查研究,加強與臺胞的經常性聯系,傾聽意見建議,幫助他們反映解決各種困難、訴求,得到廣大臺胞的好評。
2020年6月,臺盟中央承辦了全國政協“完善外賣食品安全監管”雙周協商座談會,潘新洋作為專題調研組成員參加了此次會議。他首先想到的是:在京的臺灣餐飲企業和臺灣青年們對此怎么看的,怎么想的,有什么意見建議和訴求反映。他先后走訪和電話詢問了多家臺企的朋友,聽取他們的反響反應。“傾聽和反映臺灣2300萬同胞鄉親的聲音是臺盟盟員和臺籍委員議政建言的重中之重,我們要時時關切他們的關切,多多了解他們的意見和想法,為臺灣同胞又快又好地融入祖國大陸多做實事。”潘新洋說。
全國政協十三屆四次會議期間,潘新洋被推薦在大會委員通道接受記者采訪。借助委員通道這個有影響力的特色平臺,他適時轉達了疫情下在大陸的臺灣同胞積極配合政府抗疫防疫、恢復生產生活的信心和愿望,轉達了他們對兩岸關系融合發展的愿望和期待。
“兩岸本來就是一家人,兩岸同胞應該大力地去推動兩岸融合發展,早日實現祖國統一。”接受采訪時,潘新洋對媒體表示,我們始終都有“不畏浮云遮望眼”的底氣在,也一定會迎來“病樹前頭萬木春”的盛景。隨著大陸“十四五”規劃的深入拓展,隨著兩岸融合發展的深入拓展,相信兩岸一定會應通盡通,也一定會給廣大臺灣同胞帶來實實在在的融合發展的機遇和紅利。“參加委員通道大大拓展了我作為臺盟界別政協委員,開展爭取民心工作的聲音和渠道,很多臺胞和盟員們反映影響廣泛,效果很好。”
為兩岸融合發聲一直是潘新洋履職的重點。他認為,作為臺盟盟員、臺籍委員借助鄉情親情優勢,提交涉臺提案有的放矢,能夠為黨和國家對臺工作提供真知灼見。
據了解,五年來,潘新洋先后就促進兩岸關系和平發展、融合發展,推進祖國統一大業,反對“臺獨”分裂活動和開展對臺爭取民心工作等主題,向全國政協提案委員會提交了7件提案,并得到了國務院臺辦等有關單位的積極回應和落實。
2022年全國兩會期間,潘新洋提交了一份涉臺方面的提案,內容包括“助推兩岸中小企業數字化發展、電商平臺建設”等。潘新洋建議,出臺更完善的政策措施,讓臺資中小企業和大陸數字化企業能夠協同發展,共享數字化成果和商機。“科技代表時代、代表未來,如果臺胞臺企能夠參與其中,一定能更好地促進兩岸多方面融合交流。”
同時,他還對當前兩岸關系特別是反“獨”促統方面建言獻策。他表示,近些年來,民進黨當局倒行逆施,以種種借口設置障礙,阻礙阻撓兩岸交流合作。“民進黨當局不愿意看到兩岸和平發展、越走越好,不愿意看到兩岸交流、同胞相親、往來密切。民進黨當局近幾年的表現更多是借疫謀‘獨’、借外謀‘獨’,這些做法不得人心、不合時宜、不合潮流,阻擋不了兩岸和平發展、融合發展和走向統一的歷史大趨勢。”
此外,五年來,潘新洋還多次以增進鄉親情誼、深化兩岸交流合作為主題,參加訪談,講述祖國大陸故事,促進兩岸同胞心靈契合和交流交往。“雖然我出生在祖國大陸,但臺灣是故鄉,親人在兩岸,為兩岸融合發聲,為兩岸交流牽線,責無旁貸。”潘新洋表示,盡管近兩年,受新冠疫情等因素影響,兩岸人員往來時間、經濟成本大幅提升,線下交流受限,但交流合作并沒有因此停滯。借助互聯網,兩岸同胞“云交流”全面鋪開,線上線下融合成為兩岸交流合作新特點。在他看來,兩岸“云交流”熱絡充分說明兩岸交流合作的大勢不可擋,同胞走近走親的意愿不可違。
“兩岸本來就是一家人,融合發展是必然的。”潘新洋表示,兩岸和平統一是可期的,兩岸關系和平發展、融合發展的道路會越來越寬廣。“大陸近年的社會發展、經濟發展舉世矚目,奠定了兩岸融合發展的基礎,吸引著臺灣各界人士,特別是臺灣青年來陸就學、就業、創業。這種勢頭越來越強,來大陸的臺胞就越來越多。”
建言資政惠民生
心系國之大者,傾心百姓民生。在履職中,潘新洋也很關心國家的大政方針。
為了在全國政協“完善外賣食品安全監管”雙周協商座談會上能夠做到言之有物,會前,潘新洋積極參加有關單位組織的調研活動;空余時間,還查詢和翻閱了不少有關電商平臺運作和食品安全法律法規方面的相關知識……
在調研中,他發現,當前,多數外賣平臺都建有評價系統,形成了較好的消費者意見處理機制。但很多評價機制是外賣平臺自建,一旦外賣食品出現安全問題,消費者可能無法通過平臺及時得到公正的解決,而且存在消費者舉證困難的情況。另外,外賣商戶證照等數據共享也有待完善和改進。
在座談會上,潘新洋建議,政府監管部門要盡早介入現有評價機制,加強與平臺合作,利用大數據排查、線下安全員調查、開展聯合檢查等方式,從源頭上防控外賣食品安全隱患,維護消費者權益。完善相關政策法規,細化明確外賣平臺、商戶與消費者各方責任,妥善制定罰則,以清晰認定責任、準確適用法律,有必要統一食品安全法和電子商務法規定的處罰標準。建立食品安全監管量化評價體系,并納入社會信用管理體系。借鑒快速理賠通道與快速響應機制相關經驗做法,完善和改進外賣食品安全維權體系。
“雖然電商平臺運作和食品安全等方面的內容,并不是自己的專業所長,但是通過專題調研和座談,特別是和委員們面對面的直接交流和對話,深受啟發。”潘新洋表示,通過參加雙周協商座談會,不僅對食品安全這一個老百姓所關心、關注的議題有了深入、細致的了解,也開始關心、關注其他民生大事,以期通過自己的履職更好地為人民服務。
2022年6月,潘新洋列席第十三屆全國政協第二十二次常委會會議。此次常委會會議的主題是圍繞“統籌推進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協商議政,這是新時代國家發展戰略層面所聚焦的重大課題。“我十分珍惜這個難得的學習機會,認真參會、聽會,常委們的講話、發言,我都做了重點記錄。”潘新洋說,“列席這次常委會會議讓我進一步認識到,作為一名政協委員,必須學習好、貫徹落實好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在工作實踐中深刻領會和把握思想內涵,緊緊跟隨時代發展步伐,與國家的發展大局同頻共振。”
同年7月19日,全國政協在京召開“深入實施新時代人才強國戰略”專題協商會,在會上,潘新洋作了《推進“大中銜接”,構建基礎研究人才培養共同體》的發言,重點圍繞健全基礎研究人才貫通培養制度、提高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質量、構建基礎研究人才的培養共同體等方面建言獻策。他建議,深入推進“大中銜接”,完善基礎學科人才貫通培養,健全人才成長鏈條,健全基礎研究人才貫通培養制度。提高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質量,加強高校帶動,建設一支適應“大中銜接”要求的基礎學科教師隊伍。構建基礎研究人才培養共同體,以高校先修課程為抓手,優化“大中銜接”基礎學科教學模式,形成緊密的基礎學科人才培養共同體。
從著力促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到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事業發展,再到助力人才培養,潘新洋注重發揮自身優勢,認真履職,積極建言獻策。與此同時,在新冠疫情防控期間,他也關注防范、抗擊疫情,恢復正常社會秩序等問題。
2020年,新冠疫情在武漢肆虐。3月份,潘新洋通過全國政協委員履職平臺,積極提交社情民意建言,呼吁衛生健康職能部門,從國家層面大力推進中醫中藥介入新冠患者的治療過程,用中醫中藥筑起全民抗疫的第一道防線。
“從古到今,中醫藥在疫情防治方面都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自西漢二千多年來,中國大型瘟疫超300次,在與疾病的角力中,中醫藥的貢獻造福了全人類。”潘新洋表示,“歷史經驗告訴我們,中醫也是在不斷與疾病尤其是與疫病(即傳染病)做斗爭的過程中形成經驗而傳承和發展下來的,說明面對病毒中醫可以應對,也能夠應對。”
后來,隨著疫情防控形勢的不斷變化,多地推動中醫藥及時全面深度介入診療全過程,有效降低了輕癥轉為重癥、重癥轉為危重癥的發生率,提高了治愈率。
“中西醫結合、中西藥并用成為我國抗疫方案的亮點。”潘新洋表示,作為眾多政協委員中的一員,他做的這些微乎其微。但事實證明,中醫藥在疫情防治中不僅效果顯著,科學施策、辨證施治,還能穩操勝券。
面對來勢洶洶的新型冠狀病毒,一夜之間,口罩成為最緊俏的物資。在提出“第一時間上中醫中藥”的同時,潘新洋又通過委員履職平臺提出《關于建立國家級統銷平臺——中華商城的建議》,希望相關部門能夠理順、整合好社會及百姓民生所需稀缺、重要資源的產供銷環節。他的這一建議和思考,與兩年后國家提出的“統一大市場”不謀而合。
“作為政協委員,應該體現使命擔當,為疫情防控出一把力。”潘新洋表示,疫情防控,對黨和國家來說,最需要的是了解真實情況。政協委員生活在人民群眾之中,最了解人民群眾的真實狀態,了解人民群眾在疫情面前遇到的實際困難和他們在防控疫情中的需求,委員通過政協平臺向黨和國家反映,讓相關部門及時了解和掌握真實情況,為疫情防控科學決策提供可靠依據。
“政協委員是榮譽,更是一種責任,那就是為國家發展建言獻策。”談及這么多年履職的感受時,潘新洋對“中國式民主”深有感觸,他說,“這些年,我不僅親歷見證了臺盟如何踐行參政黨本職,為兩岸交流和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建言獻策,作為臺籍政協委員,也成為‘中國式民主’的參與者、實踐者和維護者,體會到大陸政治制度的優勢。今后,我要盡最大努力,利用各種機會向臺灣同胞講好‘中國式民主’故事。”
202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潘新洋表示,“我將按照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要求,進一步強化擔當,全面增強履職本領,不負組織寄予的期望,不負人民給予的重托,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事業作出自己的貢獻。”
(本版圖片由本報攝影部及受訪委員提供)
編輯:賈元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