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全國政協委員闡述黨的二十大精神座談會>要聞
孫賢勝:努力打造中國特色新型能源體系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立足我國能源資源稟賦,堅持先立后破,有計劃分步驟實施碳達峰行動。完善能源消耗總量和強度的調控,重點控制化石能源消費,逐步轉向碳排放總量和強度“雙控”制度。推動能源清潔低碳高效利用,推進工業、建筑、交通等領域清潔低碳轉型。深入推進能源革命,加強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加大油氣資源勘探開發和增儲上產力度,加快規劃建設新型能源體系,統籌水電開發和生態保護,積極安全有序發展核電,加強能源產供儲銷體系建設,確保能源安全。
在繼續推動中國經濟中高速可持續發展的同時,推動中國能源向綠色、低碳、高效、可持續供應轉型,減少對油氣進口的依賴,把生產與供應的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中。要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減少碳排放,保持物種多樣性和利于人民生存的良好生態環境。許多專家認為能源系統很難做到安全可靠、綠色低碳、經濟可行這三個目標同時達到,這一情況被稱作為“不可能三角”。黨的二十大提出的中國特色新型能源體系必須逐步滿足這三個目標,優化不同時期的主次矛盾,提高能源系統的融合性,使之成為“可能三角”。
打造中國特色新型能源體系,應注重5個方面:
一是能夠支撐中國經濟中高速發展,順利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新的能源體系要起到推動和保障作用。
二是逐步實現產業結構優化融合,按期實現碳達峰和碳中和。綠色低碳轉型的核心是二氧化碳排放問題,而中國能源稟賦是富煤,解決好化石能源,特別是煤炭和石油的二氧化碳排放是碳中和的關鍵之一,優化化石能源與新能源之間的最佳組合融合,是構建新型能源體系必須應對的挑戰。
三是技術創新與技術進步是碳中和的基礎,無論是提高能源效率,減少化石能源二氧化碳排放,還是可再生能源的效率轉化,中國能源系統的數字化、電氣化、自動化和智能化的提升,都離不開技術創新與技術進步。
四是充分發揮市場作用,商業化調動各種資源協調融合發展。能源的基本屬性是大宗商品,只有充分發揮市場作用、商業化競爭,才能提高效率,使能源體系健康且可持續發展。
五是體制機制的變革與創新,為新能源體系鋪平道路起到保駕護航作用。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四個革命、一個合作”能源安全新戰略,為我國能源高質量發展指明了方向。我國加快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能源生產和利用方式發生重大變革,能源高質量發展邁出了新步伐。相信在黨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上下一心,勇于探索,一個能夠適應時代要求的新型能源體系一定能夠早日實現構建。(發言人系國際能源轉型學會會長、國際能源論壇前秘書長,中國石油集團國家高端智庫特聘專家)
編輯:王亦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