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理論>統戰新語
中國共產黨統一戰線思想的正式提出、早期實踐及其啟示
習近平總書記在今年召開的中央統戰工作會議上講話時,強調了統一戰線史上一個重要時間節點,即1922年。1922年黨的二大通過了《關于“民主的聯合戰線”的議決案》,標志著黨的統一戰線思想的正式提出,在黨的統一戰線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義。認真回顧百年前黨的統一戰線思想的提出過程和早期實踐,總結其中的寶貴經驗,對于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做好新時代黨的統一戰線工作的重要思想,進一步鞏固發展新時代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強大力量支持,是十分必要和有益的。
??? 黨的一大決定“不同其他黨派建立任何關系”
1921年7月黨的一大的召開,標志著中國共產黨正式成立。黨的一大強調中國共產黨是無產階級政黨,奮斗目標是實現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提出黨成立后的“基本任務是成立產業工會”,集中領導工人運動。據此,黨的一大后,黨推動成立了中國工人階級的組織——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成為加強工人階級自身團結統一,領導開展工人運動的重要機構。1922年5月23日,黨的中央局書記陳獨秀在出席由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發起的第一次全國勞動大會后,在《廣東群報》上發表《共產黨在目前勞動運動中應取的態度》一文,指出中國共產黨“在勞動運動的工作上,應該互相提攜,結成一個聯合戰線(UNITED FRONT),才免得互相沖突,才能夠指導勞動界作有力的戰斗”。這里的“勞動運動”指工人運動。這段話表述的中心意思是,工人階級內部應結成聯合戰線。
馬克思主義統一戰線理論認為,無產階級政黨領導的統一戰線所面臨的基本問題,是加強自身團結統一和爭取同盟軍問題。由于黨成立時期,沒有弄清當前民主革命中要實現反帝反封建目標與將來進行社會主義革命要實現目標之間的關系,還不懂得工人階級雖然是先進的,但人數太少,要戰勝強大的反動勢力,必須爭取一切革命的階級和黨派。所以,黨的一大通過的綱領明確規定:“中國共產黨徹底斷絕與資產階級的黃色知識分子及與其類似的其他黨派的任何聯系。”這次會上通過的決議也明確宣布,“對現有其他政黨,應采取獨立的攻擊的政策”,在政治斗爭中“不同其他黨派建立任何關系”。這表明,黨成立時期,除主張加強工人階級內部團結,結成聯合戰線外,拒絕同其他階級和政黨結成廣泛的統一戰線。
??? 共產國際提議國共兩黨實現合作
共產國際是1919年3月在列寧指導推動下成立的各國共產黨的國際聯合組織,各國共產黨都作為它的支部,直接受它的領導。早在1920年召開的共產國際第二次代表大會上,列寧就提出了《民族和殖民地問題提綱初稿》,指出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和俄國十月革命后,民族和殖民地問題已經成為世界無產階級革命的一部分,各國共產黨必須幫助落后國家的資產階級民族解放運動,必須特別援助落后國家中反對地主、反對大土地占有制、反對各種封建主義現象或封建主義殘余的農民運動。
為了廣泛傳播列寧關于民族和殖民地問題理論,號召遠東各被壓迫民族開展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共產國際于1922年1月21日至2月2日召開了遠東各國共產黨及民族革命團體第一次代表大會,與會的中國代表團共有44人,其中有14名共產黨員。這次會議闡明了被壓迫民族面臨的反帝反封建的歷史任務,討論了共產黨人在民族和殖民地問題上的立場,特別是共產黨同民族革命政黨進行合作的問題,強調了吸收農民群眾參加民族民主革命運動的重大意義。會議期間,列寧抱病接見了中國共產黨代表張國燾、中國國民黨代表張秋白、工人代表鄧培,希望國共兩黨實現合作,勉勵中國工人階級和革命群眾加強團結。
??? 黨的二大明確同國民黨實行合作,建立民主聯合戰線
中國共產黨接受了列寧關于民族和殖民地理論,并用以分析中國現階段革命的性質、對象、任務,同時贊同國共兩黨實行合作的提議,改變了黨的一大不同其他黨派建立任何關系的主張。1922年6月15日,中共中央發表《中國共產黨對于時局的主張》,明確表示,為了完成無產階級在目前最迫切的任務,中國共產黨主張同國民黨等革命黨派,以及其他革命團體,“共同建立一個民主主義的聯合戰線”,反對共同的敵人,使中國人民從帝國主義和封建軍閥的雙重壓迫下解放出來。但對于能否實現與國民黨的團結合作,中國共產黨內不少人抱有疑慮。1922年6月30日,中央局書記陳獨秀在給共產國際遠東局局長維金斯基(吳庭康)的信中就流露出了這種情緒:“我們很希望孫文派之國民黨能覺悟改造,能和我們攜手,但希望很少。”
盡管如此,中國共產黨在加強工人階級內部團結合作的同時,與國民黨等革命黨派在民主革命中結成聯合戰線的態度是鮮明的,并在1922年7月召開的黨的二大上以決議案的形式確立下來。黨的二大通過的宣言,進一步指出現階段革命的性質是民主主義革命,革命的對象是帝國主義和封建軍閥,革命的動力是工人、農民、城市小資產階級及民族資產階級,革命的任務是打倒軍閥,推翻國際帝國主義的壓迫,實現中華民族的獨立和中國的統一,革命的前途是向社會主義革命轉變。為了貫徹黨的民主革命綱領,凝聚廣泛的革命力量,大會通過了《關于“民主的聯合戰線”的議決案》,號召全國的工人、農民團結在黨的旗幟下進行斗爭,同時提出聯合全國一切革命黨派,聯合資產階級民主派,組織民主的聯合戰線。這標志著黨的統一戰線戰略思想的正式提出和確立。
??? 與國民黨實行具體合作方式的探討
黨的二大雖然贊同國共合作,但堅持兩黨要平起平坐,并且由共產黨擔負政治指導之責。黨的二大通過的《關于“民主的聯合戰線”議決案》指出,以目前中國無產階級的現狀,扶助民主派共同打倒封建軍閥和國際帝國主義確實必要,“然亦只是聯合與援助,決不是投降附屬與合并”。也就是說,黨主張與國民黨實行黨外合作。
孫中山先生在革命屢遭失敗后,深感他創立的國民黨正在“墮落中死亡”,下決心尋找新的力量和出路。所以,當共產國際和中國共產黨提出與國民黨實行合作,結成民主聯合戰線時,他表示贊同。但對于中國共產黨提出實行黨外合作的主張,他則持有異議,主要原因是兩黨力量懸殊,國民黨是成立于1894年的老黨,中共是成立于1921年的新黨;國民黨是有10萬黨員的大黨,共產黨是二大時才有195名黨員的小黨。
鑒于這種情況,共產國際駐中國代表馬林提出了國共兩黨實行黨內合作的建議,具體說就是共產黨員加入國民黨。這個建議得到了孫中山先生的贊同,但卻遭到中共中央的反對。1922年4月6日,陳獨秀在給共產國際遠東局局長維金斯基的信中寫到了反對的六條理由:“(一)共產黨與國民黨革命之宗旨及所據之基礎不同。(二)國民黨聯美國,聯張作霖、段祺瑞等政策和共產主義太不相容。(三)國民黨未曾發表黨綱,在廣東以外之各省人民視之,仍是一爭權奪利之政黨,共產黨倘加入該黨,則在社會上信仰全失(尤其是青年社會),永無發展之機會。(四)廣東實力派之陳炯明,名為國民黨,實則反對孫逸仙派甚烈,我們倘加入國民黨,立即受陳派之敵視,即在廣東亦不能活動。(五)國民黨孫逸仙派向來對于新加入之分子,絕不能容納其意見及假以權柄。(六)廣東、北京、上海、長沙、武昌各區同志對于加入國民黨一事,均已開會議決絕對不贊成,在事實上亦無加入之可能。”
國共兩黨在具體合作形式問題上爭執不下時,馬林給共產國際寫了一份報告,堅持認為力量弱小的中國共產黨最好的出路就是加入國民黨。共產國際了解到國共兩黨力量相差懸殊的狀況之后,接受了馬林的觀點,并于1923年1月作出了《關于中國共產黨與國民黨的關系問題的決議》,強調中國國民黨是“中國唯一重大的革命集團”,中國共產黨在民主革命中同國民黨合作是必要的,它的黨員應該“留在國民黨內”,但中國共產黨要保持自己在政治上的獨立性。
1923年6月,中國共產黨召開三大,集中討論了共產黨員加入國民黨問題。大會經過熱烈的討論,甚至是激烈的爭論,最后統一了認識,接受共產國際關于同國民黨合作的指示,明確黨在現階段“應該以國民革命運動為中心工作”,在國民黨實行改組的條件下,采取黨內合作的形式同國民黨建立聯合戰線,“共產黨員應加入國民黨”。
??? 國民革命聯合戰線的建立和作用
國共合作是在國民革命的旗號下進行的。孫中山曾把他領導的資產階級民主主義革命稱為“國民革命”,但含義不清,目標也不太明確。中國共產黨人在探索與國民黨實行合作過程中,重新提出“國民革命”的口號,并賦予了新的含義,即一面打倒國內的封建勢力,一面反抗外國帝國主義,且在這種立場上,無產階級與革命的資產階級結成聯合戰線。國民革命的口號很快在全國范圍內傳播開來,成為喚起和團結民眾的旗幟,也成為稍后建立的聯合戰線的名稱。
1924年1月,孫中山在改組國民黨的基礎上,主持召開了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出席會議代表165人,其中有以個人名義加入國民黨的共產黨員23人。大會通過的宣言,對孫中山倡導的三民主義作出了新的解釋,在事實上確立了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成為國共合作的政治基礎。大會通過的《中國國民黨章程草案》,確認了共產黨員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的原則,表明其開始成為工人階級、農民階級、城市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的民主革命聯盟。國民黨一大的召開,標志著國共合作正式形成,國民革命統一戰線正式建立。
國民革命聯合戰線的建立,極大地鞏固發展了國共兩黨的力量,推進形成了轟轟烈烈的國民革命高潮,初步顯示了統一戰線的法寶威力和作用。首先,國共兩黨在合作過程中都得到快速發展。國共合作前,國民黨活動范圍僅限于少數地方的上層社會,缺乏對下層的群眾工作。共產黨員加入國民黨后,積極在各地幫助建立和發展組織。到1926年5月國民黨二大時全國各地,幾乎都建立了國民黨的組織,國民黨員達到了20多萬人。共產黨在合作過程中也擴大了影響,黨員數量不斷增加,1923年6月黨的三大時有黨員420人,1925年1月黨的四大時增加到994人,1927年4月黨的五大時猛增加到57967人。其次,反帝愛國運動掀起高潮。1925年5月30日,中共中央利用日本資本家槍殺上海工人、共產黨員顧正紅事件,發起了大規模反帝示威活動,全國各地先后有近1700多萬人參加,沉重打擊了外國列強在中國的統治。再次,反對封建勢力斗爭取得重大勝利。1926年夏,國共兩黨決定北伐,發動對北洋軍閥的戰爭,在不到10個月的時間里,就打垮了吳佩孚、孫傳芳主力,將革命從珠江流域推進到長江、黃河流域,北洋軍閥迅速崩潰。
??? 幾點啟示
1927年,由于共產國際的錯誤指導和我們黨的主要領導人陳獨秀犯了右傾機會主義錯誤,由于以蔣介石、汪精衛為代表的國民黨新右派發動“四一二”“七一五”反革命政變,瘋狂屠殺共產黨人和革命群眾,使國民革命統一戰線破裂。但從黨的統一戰線思想正式提出和早期實踐中,我們可以得出一些彌足珍貴的啟示,而這些啟示并不會因為國民革命聯合戰線最終破裂而降低其價值。
第一,要正確處理黨的純潔性與統一戰線廣泛性的關系。加強黨的純潔性建設和統一戰線廣泛性建設,是黨成立后面臨的重大課題。黨的早期實踐表明,黨的純潔性與統一戰線的廣泛性是密切相關的。黨只有保持純潔性,才能保持黨的團結統一,黨自身才有力量,也進而才能把統一戰線各界人士團結在黨的周圍,為實現共同目標而奮斗。可以說,沒有黨的純潔性,就沒有統一戰線的廣泛性。黨成立時只有50多名黨員,到1923年6月三大時不過420名黨員,但由于他們多數是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保持了黨的高度的純潔性,因而能夠在國民革命聯合戰線中發揮中堅作用,將廣大工人階級、農民階級、城市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團結起來,推動了大革命高潮的到來。在處理黨的純潔性與統一戰線廣泛性關系時,要特別注意不要把黨的純潔性要求,不恰當地照搬到統一戰線中來,否則會影響統一戰線的廣泛性,影響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黨的一大時,十分強調中國共產黨是無產階級政黨,并為了保持無產階級政黨純潔性,主張“在政治斗爭中,在反對軍閥主義和官僚制度的斗爭中,在爭取言論、出版、集會自由的斗爭中,我們應始終站在完全獨立的立場上,只維護無產階級的利益,不同其他黨派建立任何關系”。顯然,這是黨的一大未能提出建立廣泛聯合戰線的重要原因。目前,中共黨員數量達9671.2萬人,成為全球第一大黨,但相對于全國14億多人來說仍屬少數。因此,為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在加強黨的先進性、純潔性建設的同時,進一步加強統一戰線的廣泛性建設,將全體社會主義勞動者、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擁護社會主義愛國者、擁護祖國統一和致力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愛國者都團結起來。
第二,要正確處理加強工人階級內部統一戰線與發展工人階級同其他階級、階層等社會力量統一戰線的關系。工人階級內部存在不同的階層、群體,也還有不同民族、不同信仰、甚至不同黨派的區別,這是工人階級內部存在統一戰線的客觀基礎。工人階級內部統一戰線,既包括一國工人階級內部統一戰線,也包括國際工人階級統一戰線。建立發展工人階級內部統一戰線,是馬列主義統一戰線理論與實踐的重要組成部分。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號召“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并親自領導組建了國際工人協會,實際上就是一個工人階級內部的統一戰線組織。列寧也十分重視工人階級統一戰線問題,指導共產國際正式通過了《工人統一戰線提綱》。我們黨成立時期同樣十分重視工人階級內部統一戰線問題,黨的一大通過的《中國共產黨第一個決議》,就加強工人階級團結統一和開展工人階級運動進行了全面部署,黨的一大后成立了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并在此基礎上成立了中華全國總工會,為加強工人階級內部統一戰線提供了組織和領導保障。特別是1924年國民革命聯合戰線建立后,中共中央還在一份通告中鄭重提醒:“聯合戰線不但要行之各階級間,并且要行之工人階級本身”,“切實講求整個工人階級聯合戰線,即不分黨派、不分職業、不分宗教工人群眾聯合戰線之必要”。盡管工人階級是最先進的階級,是最富有政治遠見和犧牲精神的階級,是具有嚴格的組織性紀律性和革命的堅定性徹底性的階級,但在建黨時期畢竟人數太少,不過幾百萬人,不論是完成當時反帝反封建任務,還是未來實現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目標,都必須在鞏固工人階級內部統一戰線基礎上,建立發展同其他階級、階層和社會力量的統一戰線。由于黨的一大對這個問題認識不足,拒絕同其他任何政黨發生聯系,事實上拒絕了同其他階級、階層和社會力量建立統一戰線。好在一年后召開的黨的二大及時放棄了一大的錯誤主張,通過了建立民主聯合戰線的決議,并于1924年正式與國民黨實現合作,建立起了工人階級與農民階級、城市小資產階級、民族資產階級的國民革命聯合戰線,為掀起轟轟烈烈的大革命提供了廣泛力量支持。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我們既要重視鞏固發展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將海內外中華兒女都團結起來;同時要重視鞏固新時代的工農聯盟,筑牢愛國統一戰線的階級基礎;特別要重視加強工人階級內部統一戰線建設,切實做好黨外知識分子這一戰略性、基礎性工作。
第三,要正確處理統一戰線戰略性與策略性的關系。鄧小平同志指出:“統戰工作有其策略性,但更主要的是它的戰略性。”統一戰線工作的戰略性,主要體現為它不是權宜之計,也不是暫時之需,而是黨的總路線、總任務的重要組成部分,擔負著為完成黨在各個時期歷史任務凝心聚力的重要責任。統戰工作的策略性,是指實現統一戰線的具體措施和方法,它是靈活的,會因形勢變化而調整。統一戰線的戰略性決定策略性,策略性服務戰略性,同時也會影響戰略性。這兩個方面都不可能忽視,否則都會影響統一戰線事業發展。黨的二大正式確定了建立民主聯合戰線的戰略思想,但以何種方式實現與國民黨的合作,這就是一個策略問題。先是共產國際駐中國代表馬林提出黨內合作形式,我們黨不同意;繼而我們黨提出黨外合作形式,國民黨不同意;最后在共產國際指導下,國共雙方商定在國民黨改組的條件下,采取黨內合作的形式,建立起了國民革命聯合戰線。當前,要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的要求,充分認識統一戰線是我們黨凝聚人心、匯聚力量的政治優勢和戰略方針,并適應形勢任務發展,完善統一戰線政策,健全統一戰線工作機制,創新統一戰線工作方法,進一步彰顯統一戰線的法寶地位和作用。(作者陳喜慶系中央統戰部原副部長)
《 人民政協報 》 ( 2022年12月28日 第 08 版)
編輯:李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