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講好“中國式商量”故事>講好中國式商量故事·廣東
【講好“中國式商量”故事】平臺多、重實效,深圳市政協這樣講好“中國式商量”故事
11月30日,由中央網信辦網絡傳播局、人民政協報社指導,人民政協網主辦,中國互聯網發展基金會中國正能量網絡傳播專項基金資助支持的“講好‘中國式商量’故事”網絡主題采訪團走進深圳市政協,就深圳市政協在“中國式商量”上的實踐展開深入采訪。
當天,采訪團還就深圳市政協清單式提案工作、立法協商工作“深圳標準”、“一起來商量”協商平臺、專門協商機構工作體系化工作等進行詳細采訪,并走進“深聊會”協商現場和“身邊事好商量”協商成果現場,感受“中國式商量”深圳故事的生動實踐與精彩呈現。
13個協商平臺讓深圳協商故事更出彩
深圳市政協秘書長梁增昌介紹,自2019年中央政協工作會議以來,深圳市政協準確把握人民政協性質定位,充分發揮專門協商機構作用,在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上持續做出了大量深圳探索和創新。深圳市政協注重豐富協商平臺、擴充協商內容、加強協商制度建設、提高協商質量,并圍繞這四方面持續探索。
在協商平臺方面,深圳市政協已推出“書香政協”“一起來商量”“委員議事廳”“身邊事好商量”“深聊會”“清單式提案工作”“立法協商”“政協熱線”“委員工作站”“委員講堂”“深圳口述史”“深政學堂”“政情通報會”等多個履職平臺,其中既有“一起來商量”“身邊事好商量”“深聊會”等新平臺,也有通過“觸網”加強線上傳播、煥發新光彩的“委員議事廳”“委員講堂”“委員熱線”等老平臺。
梁增昌表示,深圳市政協13個不同層級、形式多樣的協商平臺讓深圳的協商民主實踐有了更多的實現方式,為委員與黨委政府協商創造了更多的可能,也讓深圳市政協的協商故事更出彩。
在豐富協商內容方面,深圳市政協每年都制訂年度協商和民主監督計劃,把協商內容項目化,協商計劃性大大增強。同時,每年協商的內容既有市委、市政府的重點工作,也有群眾身邊的民生實事,有的來源于委員提交的社情民意,有的來源于政協領導、各專委會調研中發現的問題,為深圳市政協的“協商大餐”提供了豐富的“食材”。
“深圳市政協每一種協商平臺都有制度規范,清單式提案工作、立法協商還有了地方標準,這讓協商減少了操作的隨意性。”梁增昌說,市政協在協商工作制度化還有一項亮眼成果——深圳市政協專門協商機構工作體系化建設,為協商民主的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進行了積極探索。
“協商不是裝門面,而是要真正推動工作。”梁增昌表示,近年來,深圳市政協通過對委員進行全方位培訓提升委員履職能力、創造條件讓委員知情明政、做實做強調研工作、積極激發委員履職活力等不斷在提升協商質量上下功夫,獲得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的高度肯定,也贏得了老百姓的廣泛贊譽。
“一起來商量” 助推決策優化與落實
“一起來商量”,是七屆深圳市政協建立的市領導與政協委員面對面協商議政工作平臺。
深圳市政協經濟委工作處處長、一級調研員周亮向采訪團介紹,“一起來商量”主要聚焦經濟社會發展主題,圍繞貫徹落實國家大政方針政策、深圳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以及事關深圳經濟社會發展的前瞻性問題和社會普遍關心的熱點、難點、堵點問題,為深圳市領導與委員雙向溝通搭建“商量”平臺,在決策之前、決策實施之中為黨委政府提供意見參考,助推決策優化和決策落實,切實將人民政協制度優勢轉化為推動深圳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治理效能。
周亮總結說,“一起來商量”平臺具有定位高、發言質量高、成果轉化率高、協商形式靈活等特點,是七屆深圳市政協在協商民主上探索的新模式之一。
據介紹,自2021年創辦以來,“一起來商量”共舉辦3場,分別聚焦“加快打造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和國際貿易中心城市”“推動綠色建筑高質量發展”及“股權投資與創新發展”等主題,累計180余人次參加,提出意見建議160余條。
周亮表示,一大批建議在協商中即轉化為有關職能部門的工作舉措或施工“路線圖”,真正達到了商出共識、商出辦法的成效。目前,第四期“一起來商量”正在籌辦中,將聚焦“構建高端體育賽事體系、加快打造國際著名體育城市”這一主題。
“身邊事好商量”,家門口的公園變了樣
11月17日,深圳羅湖區文華社區體育休閑公園正式投入使用,附近的居民有了更大的活動空間,可以每天就近方便地休閑運動,進出地鐵站的行人也不用再走坑洼不平的路面。
最近,家住文華社區8年的金大爺每天都推著小推車帶孫子在這個公園散步,對于這個煥然一新的公園,他感到很滿意。
這個公園的變化,與深圳市政協“身邊事好商量”平臺密切相關。
今年5月,深圳市政協委員了解到文華社區居民反映的“休閑活動空間少、道路坑洼不平”的情況后,當月就進行了三次實地調研,并走訪群眾、組織協商、梳理問題,并持續跟進。半年內,這個曾經被停車位、灌木叢占據的綠地,擁有了嶄新的跑道和體育設施。
據深圳市政協科教衛體委主任吳思康介紹,“身邊事好商量”是七屆深圳市政協深入踐行“人民政協為人民”理念,于2021年打造的協商新平臺,體現了全過程人民民主的特點。
現實生活中,一些老百姓身邊的事情由于涉及多元主體,各方利益訴求、觀點不一致,導致問題難以解決。“身邊事好商量”平臺旨在引領政協委員面向基層、貼近群眾,針對群眾身邊急難愁盼的問題,深調研、查癥結,多角度、聽民聲,組織相關各方開展真誠平等協商,推動民生實事落地落實。
“深圳市市級政協委員500多名,各區還有兩三百名政協委員,兩級委員共有兩三千人。我們發動委員積極沉入到基層社區解決老百姓身邊的問題,實際上是為基層治理注入了活力。”吳思康說,“身邊事好商量”平臺往往把基層的相關當事人與相關部門聚集到一塊協商,有助于形成一種協商文化,讓群眾習慣通過協商的方式解決問題,這也是新治理模式的一種探索。
據介紹,截至2022年8月, “身邊事好商量”協商活動共舉辦20多期,推動解決了中小學周邊交通安全、沿街公園提升改造、長者食堂高質量可持續發展等一批民眾急難愁盼的操心事、揪心事、煩心事。
“深聊會”聊得深,“小切口”里辦實事
“深聊會”是七屆深圳市政協探索建立的協商議政平臺。“深”是指立足深圳、深度交流;“聊”是指營造生動活潑、暢所欲言的協商氛圍;“會”包含“會協商”的目標。
“深聊會”平臺以界別為主要依托,以政協委員為主體,采取生動活潑的方式,圍繞全市中心工作、重點工作,從“小切口”入手,深入展開探討、交換意見、化解分歧。
2021年4月至今,“深聊會”共開展111場活動,參加的市政協委員1489人次。
一年多來,深圳市政協社會法制和民族宗教委副主任、民革深圳市委會常委、深職院深職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王雪參加了約10場“深聊會”。
作為交通研究領域的專業人士,王雪參加的多場深聊會都聚焦交通問題。11月29日,王雪再擔任“深聊會”主持人,圍繞電動自行車管理與深圳市交通局相關負責人和多位市政協委員展開交流。
“我們不怕事情小,我們是抱著聚沙成塔、積跬步成千里的態度,希望有一個通道將群眾的心聲反映給相關部門,真正搭建起從訴求表達到民意整合的橋梁。”王雪表示,“深聊會”往往圍繞群眾的急難愁盼問題展開,各界人士在“深聊會”上可以輕松愉快地表達觀點,相互激發,并“聊”出共識,助力解決現實問題。
深聊會平臺追求“輕松活潑”的活動氛圍,鼓勵不講客套、不拘小節,不設發言順序、各抒己見,讓各種工作理念和業務觀點實現交鋒交融,平臺的靈活性實現了“短平快”的協商特點,保障了履職活動的密度和頻次。
據了解,2021年4月以來,“深聊會”提出的有關意見建議被采納實施152條,網絡閱讀量超過28萬,初步營造了包容開放、生動活潑、理性探討的協商氛圍,有效發揮人民政協建言資政、凝聚共識的作用。
“一張清單”做到底,協商民主更給力
提案工作是人民政協的一項基礎性、經常性、全局性工作,是履職的重要方式。為促進提案工作高質量發展,深圳市政協通過編制提案工作清單這一創新設計,對破解機制難題、提高提案工作質量發揮了積極作用。
據深圳市政協一級巡視員余立功介紹,深圳市政協從2017年開始探索對提案工作實現清單管理,由最初的編制“提案辦理結果清單”,拓展為目前全流程的清單式提案工作機制,核心理念是“一張清單”做到底,即將“清單”理念貫穿于整個提案工作。
2020年12月,《深圳市政協清單式提案工作標準》正式實施,標志著深圳市政協編制提案工作清單又上新臺階,提案工作的“深圳標準”已經形成。這是國內首個政協提案工作地方標準,為人民政協制度機制創新提供了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
“清單”是提案辦理的項目表,也是路線圖。據余立功介紹,“一張清單”貫穿于提案提出、審查、交辦、辦理、督辦、答復、公開、考核等各環節。通過建立提案工作清單機制,實現了評價考核從“定性”向“定量”轉變,提案辦理從“虛功”向“務實”轉變,提、辦雙方從“兩張皮”向“一體發力”轉變,提案工作從“相對封閉”向“更加開放”轉變,提案委從“大包大攬”向“突出重點”轉變。
一位市政協委員表示,與之前相比,現在最直觀的感受是提案薄了、短了,但實際內容并沒有減少。與此同時,辦理單位的回應也快了,提案的推進特別順暢。
“提案工作的兩個關鍵點,一是撰寫、二是辦理。”深圳市政協提案委負責人表示,《清單式提案工作標準》帶來的不僅僅是文風的轉變,還在于減少了提案人和辦理單位的溝通成本,在一張清單的推動下,提、辦雙方由各自為政轉變為一體發力,推動了提案辦理質量、效率雙提升。
創新開展立法協商,助推科學民主立法
深圳是一座因法而生的城市,也是全國地方立法最多的城市,是法治建設的“探路先鋒”。
2016年,在中共深圳市委領導下,深圳市政協在全國率先開展立法協商。按照中共深圳市委要求,對深圳市人大常委會年度立法計劃和市政府年度立法工作計劃以及重要地方性法規和政府規章,在出臺或頒布之前,按程序在深圳市政協開展民主協商提出協商建議,供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參考。
據深圳市政協社會法制和民族宗教委專職副主任江水介紹,6年來,深圳市政協就深圳市人大立法計劃、市政府年度立法工作計劃,以及食品安全、養老等事關深圳改革發展全局、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10余部重要地方性法規及政府規章開展協商,共召開各類座談會120余場,征求意見上萬人次,向市委報送立法協商建議報告22份,提出建議269條,采納率超過80%,為提高深圳立法質量和效率、促進“科學立法、民主立法”做出了積極貢獻。
“立法本質是一個各方面利益平衡博弈、最終達成共識的過程,以實現國家利益和公共利益、群體利益和個人利益有效統一。立法協商體現了以人民為中心,是‘中國式商量’很好的體現。”據江水介紹,深圳市政協的立法協商探索一是豐富了協商民主的理論和實踐,進一步夯實了立法民意基礎,二是發揮了政協人才的專業優勢,有效提高了立法質量,三是發揮了政協組織的特色優勢,有效避免了部門立法傾向。
據悉,深圳市政協致力于立法協商工作的規范化和標準化建設,2021年著手制定《政協深圳市委員會立法協商工作規則》,編制深圳地方標準《深圳市政協立法協商工作規范》。2021年12月15日,《規則》以深圳市政協文件頒布實施。2022年1月1日,“地方標準”正式實施,為全國首創。2022年5月,“深圳政協創建立法協商地方標準”獲評2021年度深圳“十大法治事件”,成為深圳市政協履職的一個靚麗品牌。
2022年8月,深圳市委出臺的《法治深圳建設規劃(2021—2025年)》首次提出把“健全立法協商機制”作為法治深圳建設的主要內容,從頂層設計上對深圳市政協立法協商工作作出安排,為市政協開展立法協商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專門協商機構工作體系化的“深圳實踐”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發揮人民政協作為專門協商機構作用,加強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等功能建設”,對推進人民政協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提出新的更高要求。
深圳市政協辦公廳副主任張慶祝介紹,近年來,深圳市政協近年推動的專門協商機構工作體系化工作契合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的要求,包括“一起來商量”“身邊事好商量”“深聊會”等體系化創新平臺都是圍繞制度化、規范化、程序來展開的。
深圳市政協緊扣專門協商機構性質定位,先后在加強組織建設、制度機制建設、履職平臺建設、工作標準化建設、委員履職服務管理等方面,做了大量探索性、創新性工作,積累了較為深厚的實踐基礎。
為最大限度發揮專門協商機構功能作用,深圳市政協通過系統探索總結,形成了系統科學、環節完整、覆蓋全面、運作順暢的“1+10+N”專門協商機構工作體系。 “1”即印發了《關于加強專門協商機構工作體系化建設的意見》;“10”即形成了全覆蓋的組織體系、善引領的思想教育體系、多層次的平臺體系、科學化的制度體系、高效率的管理運行體系、可復制的標準體系、立體化的協同體系、可量化的評價體系、有特色的協商文化體系、強有力的保障體系等10大工作體系架構;“N”即將10大工作體系,細化為N個具體工作項目,以考核評價指標為檢驗標準,形成近、中、遠期相結合的時間表、路線圖和任務書整體推進。
專門協商機構工作體系化建設是深圳市政協貫徹落實新時代政協使命任務的重要舉措。據悉,自推進專門協商機構工作體系化建設以來,深圳市政協工作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大幅提高,各項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實現了政協工作“提質增效”的加速度。
編輯:魯雅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