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講好“中國式商量”故事>講好中國式商量故事·山東
【講好“中國式商量”故事】“122+N”,“商量”不可少!
1次政協全會,2次專題議政性常委會會議,2次專題協商會,N個專題“商量”。在濟南市政協“122+N”協商議政格局中,“商量”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更好履職,所以“商量”
“有事好商量,眾人的事情由眾人商量。”不對既有協商議政活動貼標簽、冠名字,作為一項專門而具體的協商工作,“商量”自2017年創辦以來,作為常態化、特色化、制度化的全媒體協商平臺,截至目前已開展“商量”專題47個。邀請政協委員、專家學者、黨政部門和群眾代表,就共同關心的話題深度調研,反復協商,形成共識。每個專題歷經1個多月、至少3次實地調研、現場商量,最后選擇代表參加圓桌商量。
五年來,市級各民主黨派和工商聯、12個區縣政協、60余個市直部門、900余名全國和省市縣(區)四級政協委員、千余名基層群眾參與其中,“商量”越來越為各界群眾所熟悉。
真誠溝通,所以用心
始終為了人民,始終依靠人民。“商量”圍繞打造符合政協定位、突出濟南特色的開放式協商平臺,對流程、規程等作出制度性安排,并積極推進“商量”向基層延伸、向群眾拓展,指導推動12個區縣政協搭建“商量在區縣”平臺,161個街鎮政協委員聯絡室、部分社區、委員單位和樓宇工作站等建立了“商量工作室”。
今年4月,濟南市政協更是創新開展“碼上商量”云端履職新模式,各界群眾掃碼參與,線上互動,參與面廣、即時性強、互動性好,為廣大市民提供了一個全天候不落幕“指尖上的協商平臺”。
歷時七個月,這個線上賦能“商量”、線上線下融合互補的平臺,掃碼訪問量已達200余萬次,各界協商互動信息11000余條。濟南市政協通過“碼上商量”小程序為協商平臺數字賦能,在公開報道中為副省級市政協、山東16市政協首例,在全國政協系統也走在前列。
接地氣貼民生,所以出彩
近年來,濟南市政協不斷探索創新聽取民意的方式方法,暢通基層民主“最后一公里”。一路走來,濟南政協“商量”平臺得到各級領導的肯定、黨政部門的支持、社會各界的認可、廣大群眾的歡迎。《中國政協》雜志社到濟南調研時指出,“商量”的背后是政協委員,是委員聯系的各界群眾,是老百姓;下接地氣,緊貼民生,是黨的群眾路線在政治領域的生動體現。
搭起協商民主平臺,暢通訴求表達渠道,擴大有序政治參與,讓各界群眾共商共量、共建共享。其中,印象濟南商圈環境改善、剪斷空中飛線、破解老舊小區管理難等區縣政協專題,更是達到1000余萬人次的觀看量。步伐再堅實一點,離群眾再近一點,“商量”充分展示了基層政協推動基層治理、解決群眾難事的過程和成果。當地公共媒體播出政協協商平臺專題節目并實現了周播頻次,在全國尚屬首例。
全國政協主席汪洋指出,“商量”平臺,既助力科學民主決策,又推動工作貫徹落實;既反映民聲,又引導民意,體現了雙向發力的特色和優勢。山東省政協主席葛慧君對“商量”給予充分肯定,要求濟南為全省作出示范,創造更多經驗。省委常委、市委書記劉強參加專題“商量”活動時,評價“商量”是濟南的“金字招牌”。濟南市政協“商量”,從人民關注問題出發、到依靠人民解決問題、再到讓人民群眾共享商量成果的過程,努力為實現全鏈條全方位全覆蓋、最廣泛最真實最管用的人民民主開辟具體而豐富的政協實踐。
記者 姜曉蕾
編輯:王亦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