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妇人妻中文字幕久久,男女猛烈无遮掩视频免费,在线看免费无码av天堂,色97久久久综合影院

首 頁 教育·資訊 教育·聲音 教育·實踐 教育·思想 教育·人物 成長·導航

首頁>教育>教育·思想

以人民為中心,向全域優質教育邁進

——全國政協委員孫惠玲談義務教育發展

2022年11月09日 09:55  |  作者: 張惠娟  |  來源:人民政協報 分享到: 

微信圖片_20221109095311

本報記者 張惠娟

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習近平總書記在二十大報告中明確指出,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教育,加快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發展素質教育,促進教育公平。加快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和城鄉一體化,優化區域教育資源配置。

“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和城鄉一體化是教育公平的必然要求,也是實現教育公平的必然選擇,更是義務教育法賦予政府的法定職責。我始終認為,只有加大省級統籌力度,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和城鄉一體化才能逐漸成為現實。”學習二十大精神,全國政協委員、天津市教委一級巡視員孫惠玲在筆記本上寫下這樣的學習體會。

在15年全國政協委員的履職生涯中,“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一直是孫惠玲矢志不移建言呼吁的關鍵詞。

見證均衡推進

“沒有農村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提升,我們的優質均衡是不完整的。讓農村地區的孩子一樣接受高質量的教育,和生活在城市的孩子一樣身心健康快樂地成長。”

“黨的十八大以來的這十年,全社會重視和支持義務教育的良好氛圍更加濃厚了。義務教育基本辦學條件得到顯著改善,危房、大通鋪等問題基本解決,特別是許多中西部農村地區學校辦學條件實現質的飛躍,現在,無論城市還是鄉村,最漂亮最好最安全的建筑就是學校。”孫惠玲深有感觸地說。這十年來她眼中義務教育最大的變化就是兩個字——均衡。從全面普及到均衡,再發展到未來的優質均衡。

時光倒回十年前。2011年,我國全面實現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基本掃除青壯年文盲(以下簡稱“兩基”)。在此背景下,2012年,國務院出臺《關于深入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意見》,明確要求“到2020年,全國實現基本均衡的縣(市、區)達到95%”。

十年來,國家通過實施“全面改善欠發達地區義務教育薄弱學校基本辦學條件”等重大項目,著力解決“鄉村弱、城鎮擠”問題,縮小城鄉學校辦學條件差距。這一成就的背后離不開一系列強有力的政策頂層設計。

十年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對義務教育改革發展作出重要指示批示。黨中央、國務院對辦好義務教育作出全面系統部署,先后出臺《國務院關于統籌推進縣域內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等一系列重要文件,從布局規劃、學校建設、經費投入、教師隊伍、學校管理、質量評價等方面完善義務教育政策保障體系。

如今,“兩基”成果得到了切實鞏固,義務教育“重中之重”地位進一步凸顯。據教育部公布的官方數據,2012—2021年,全國小學學齡兒童凈入學率從99.85%進一步提高到99.9%,初中階段毛入學率始終保持在100%以上,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從91.8%提高至95.4%;2021年,全國義務教育階段建檔立卡貧困學生輟學實現動態清零。特別是中西部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遠地區、貧困地區,在全面實現“兩基”的基礎上,義務教育普及水平均有了進一步提高。

一次云南調研的經歷讓孫惠玲印象深刻。2008年,孫惠玲跟隨全國政協調研組去位于中越邊境的云南文山州調研。當時,文山州還是一個比較貧困落后的地方,而讓孫惠玲感動的是,政府對教育十分重視,學校的硬件軟件水平都相當不錯,“應該說舉全州之力,打造了一個教育高地。”但是,她在另外一個地方調研時看到的校園景象就相差很遠。而今天再去,她發現情況已經變了,當地學校的辦學條件有了很大的提升,環境相差不大,都很好。

未來如何向優質均衡邁進?是擺在新時代教育人眼前的新命題。

“沒有農村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提升,我們的優質均衡是不完整的。”孫惠玲表示,隨著全國實現縣域義務教育基本均衡,更多目光投向“高質量”:從重硬件建設,轉向更重軟件內涵建設。這就需要在師資隊伍建設、經費保障、辦學行為、教育質量、學校文化建設等方面著力。“從強調效率向追求有質量的公平轉向,從單項性辦學標準向綜合性辦學標準轉向,從低水平均衡向優質均衡轉向,從單一質量觀向全面質量觀轉向,從‘政府管學校’向‘政府辦學校’轉向,從學校的被動發展向主動發展轉向……”從2008年起,天津市政府啟動了兩個教師培養項目:未來教育家奠基工程和農村“265”骨干教師培養工程。“所謂265就是在農村的學校里培養200名市級學科帶頭人、600名區級學科帶頭人和5000名校級學科帶頭人。”孫惠玲強調,“這些項目旨在讓農村的教師隊伍成長起來,帶動農村教育發展。”

2011年,孫惠玲提交的《強化省級統籌,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提案獲政協第十一屆全國委員會優秀提案獎。因為對教育均衡的關注,她曾先后兩次參加時任國務委員劉延東同志主持召開的座談會,并就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和特殊教育作專題發言,相關建議被納入《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

2019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從中長期戰略規劃的高度再次明確,在實現縣域內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的基礎上,進一步推進優質均衡,到2035年,實現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縣(市、區)的比例達到95%。

“當前農村義務教育發展依然相對落后,城鄉之間教育依然存在很大差距,優質教育資源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依然是現實存在。深入學習二十大精神,作為教育工作者,更要綽厲奮發,堅定不移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孫惠玲說,優質均衡的實現,是需要政府層面加強統籌才能解決推動的大事。她期待,未來進一步加大政府層面的統籌力度,進一步聚焦改善農村義務教育學校基本辦學條件,加大教育經費保障力度,加強農村教師隊伍建設,切實提升農村義務教育學校辦學質量,讓二十大報告中所提及的“優化區域教育資源配置”照進現實,讓農村地區的孩子一樣接受高質量的教育,一樣身心健康快樂地成長,一樣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微信圖片_20221109095316

2021年9月26日,孫惠玲隨全國政協教科衛體委員會在海南省海口市龍華區一所中學調研中小學勞動教育,現場向學生學習紡線技術。

親歷“雙減”前后

隨著“雙減”政策的推進,孩子們的成長生態正在逐步改觀——博物館、藝術館、體育館里孩子們的身影多了;學校的體育課、美術課、音樂課、勞動課開得豐富多彩了。家長們焦慮的心也在平靜下來、腳步也慢下來,陪伴孩子健康快樂成長。

談及教育均衡,不得不說培訓機構治理。

“為什么家長都愿意送孩子去培訓班?”這是孫惠玲調任教育局伊始,最為關心的事情。

2005年的一個周末,分管學前教育和小學教育的孫惠玲帶著幾位同事去了當時在天津一家很火的、家長普遍追捧的培訓班聽課。讓孫惠玲至今印象深刻的是,在那節小學二年級的語文課上,一篇300字左右的文章竟然被老師設計了五六個“閱讀理解”選擇題。她留心觀察身邊上課的孩子,大多都提不起興趣,有的根本就坐不住。“二年級的孩子正是培養閱讀興趣和情感的關鍵期,如果將很好的文章割裂成一個個的應試題,就失去了語文教學的價值,完全違背了教育規律。而且對于七八歲的孩子來說,周末是要盡情玩耍的,但卻被送來參加培訓,他們坐不住,沒興趣,也就不難理解了。”幾次深入培訓班“聽課”的經歷,讓孫惠玲心里很不是滋味。教育人的直覺告訴她,這種上課模式不符合教育規律,不僅浪費孩子的時間,還消耗了孩子的興趣和愛好,耽誤了孩子的成長。

也就是從那年起,孫惠玲開始真正地關注調研培訓班的問題。

2008年3月,孫惠玲首次走進人民大會堂參加全國兩會,開始了為教育發展鼓與呼的全國政協委員履職生涯。那時,在教育組的108位委員中,孫惠玲是唯一一位基礎教育領域的委員,激情滿懷的她倍感使命光榮,心想一定要為基礎教育發展做些事兒。

2010年3月12日,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委員劉延東同教育界政協委員座談,征求對《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的意見和建議。孫惠玲作為基礎教育界委員代表參加座談。會上,她談到了要規范針對中小學生的校外培訓問題。“培訓班應該成為學校教育的有益補充,但不能本末倒置,不能搞成獨立于學校教育的另一套教育系統。”

2018年召開的全國教育大會上, 習近平總書記說“一些校外培訓機構違背教育規律和學生成長發展規律,開展以‘應試’為導向的培訓,增加了學生課外負擔,增加了家庭經濟負擔,甚至擾亂了學校正常教育教學秩序,社會反響強烈。良心的行業不能變成逐利的產業。對校外培訓機構要依法管起來,讓校外教育培訓回歸育人正常軌道。”這句話讓孫惠玲再次堅定了在培訓機構治理這個話題上深度調研持續呼吁的信念和力量。

在電視上、地鐵上、公交上到處都是培訓機構的廣告。孫惠玲發現,很多機構的廣告宣傳帶有明顯的營銷性質,有的語言很有“煽動效應”。比如,有廣告直接打出“努力一暑假,開學當學霸”“你來,我教你的孩子;你不來,我教你孩子的對手!”“這些宣傳無形中助長了社會焦慮。”

當年5月,孫惠玲隨全國政協教科衛體委員會“解決中小學生課外負擔重問題”調研組赴安徽調研。她提出在相應的規范辦法和機構設置標準出臺之前,至少要有一個負面清單,即列出哪些事情是不允許培訓機構做的。在隨后召開的“解決中小學生課外負擔重問題”雙周協商座談會上,孫惠玲在發言中指出培訓機構無序發展、監管缺失是造成中小學生課外負擔過重的原因之一。她建議規范培訓機構業務范圍,以緩解中小學生課外負擔重的現象。

讓孫惠玲至今難忘的一個時間節點是2021年3月6日。那一天,習近平總書記專程看望參加全國政協十三屆四次會議的醫藥衛生界、教育界委員時,指出“培訓亂象,可以說是很難治理的頑瘴痼疾。”

這句話擲地有聲。彼時,孫惠玲已經從教育界別調至民進界別。“我雖沒在現場,但學習了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精神后,內心激動萬分。”在孫惠玲看來,習近平總書記的話說到了老百姓的心坎里。

4個月后的7月24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正式發布了《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在全國吹響了“雙減”的號角。

教育部很快明確,“雙減”是2021年部黨組的“一號工程”和教育督導的“一號工程”,全力推動。其實,培訓機構治理工作,是教育部多年來一直推動的工作。但由于培訓機構治理還涉及其他多個部門,治理難度比較大,收效不明顯。而中央發文后,“雙減”工作雷霆萬鈞,讓新學期的義務教育迎來了深刻變革。

自中央發文后,孫惠玲在天津市教委的工作中有一段時間具體負責“雙減”推進工作。在她看來,整整一年過去,“雙減”成效有目共睹,教育正在逐步回歸育人本質。據教育部有關部門提供的數據,根據第三方對全國32個省份75萬名師生及家長的調查,79.42%的學生未參加學科類培訓,93%的家長表示學科類培訓支出減少,其中76%的家庭培訓支出減少一半以上。孫惠玲也欣喜地發現孩子們學得認真、玩得開心了;周末多了親子互動的身影,孩子們的成長生態在逐步改觀……

“義務教育從‘基本均衡’到‘優質均衡’,是黨中央、國務院的要求,也是人民群眾的熱切期盼。可以預見,在黨的二十大精神的指引下,全國各地教育人懷著‘以人民為中心’的初心,無論城鄉,孩子們將更廣泛地享受到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孫惠玲說。

編輯:位林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