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非凡十年
非凡十年·兩岸關系篇 | 統一的時、勢、義始終在祖國大陸這一邊
六大成就闡釋這十年兩岸關系輝煌成果
記者 高楊
中共中央宣傳部9月21日舉行“中國這十年”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由中央臺辦副主任陳元豐、宣傳局局長馬曉光、研究局局長仇開明、宣傳局副局長朱鳳蓮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對臺工作和兩岸關系發展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
■ 新時代黨解決臺灣問題的總體方略形成,兩岸政治交往取得歷史性突破
陳元豐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統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準確把握國內外形勢發展變化,全面推進對臺工作理論和實踐創新,牢牢把握兩岸關系主導權和主動權,有力維護臺海和平穩定,扎實推進祖國統一進程。習近平總書記就對臺工作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和重大政策主張,發表一系列重要論述,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形成新時代黨解決臺灣問題的總體方略,提供了新時代做好對臺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動綱領。
“十年中,兩岸政治交往取得歷史性突破。”陳元豐說,我們推動實現1949年以來兩岸領導人首次會晤、直接對話溝通,將兩岸交流互動提升到新高度,成為兩岸關系發展道路上一座新的里程碑。雙方兩岸事務主管部門在共同政治基礎上建立常態化聯系溝通機制,兩部門負責人實現互訪、開通熱線。
“一是2015年11月7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習近平同時任臺灣地區領導人馬英九實現1949年以來兩岸領導人首次會晤。雙方圍繞推進兩岸關系和平發展,致力民族復興的主題達成共識,鞏固深化‘九二共識’作為兩岸關系和平發展共同政治基礎的關鍵地位和作用,得到了兩岸同胞和國際社會的廣泛肯定和高度評價。”仇開明表示。
“二是2014年2月,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與臺灣方面大陸委員會在確認‘九二共識’的政治基礎上,建立了常態化聯系溝通機制,兩個部門的負責人實現多次互訪、開通熱線,提升了兩岸交往的制度化水平。”仇開明說,2016年民進黨上臺以來,拒不承認“九二共識”,不認同兩岸同屬一中,破壞了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政治基礎,導致這一聯系溝通機制停擺。
■ 保持與島內有關方面交往,推進兩岸民主協商
“十年中,兩岸對話協商形成新局面。”陳元豐表示,我們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和“九二共識”,推進兩岸政黨黨際交流,與臺灣有關政黨、團體和人士就兩岸關系與民族未來開展對話協商,達成多項共識并發表共同倡議,與臺灣社會各界共同努力探索“兩制”臺灣方案。
“首先,習近平總書記等中央領導同志通過會見、函電往來等形式,與島內有關黨派、團體和代表性人士保持交往,鞏固兩岸共同政治基礎,確保兩岸關系沿著正確方向發展。”仇開明說,其次,我們與島內有關方面共同舉辦兩岸經貿文化論壇、兩岸和平發展論壇、國共兩黨對話交流活動,就兩岸關系發展中的重要問題交換意見、凝聚共識。“再有,我們與島內政黨、團體和各界人士代表,圍繞‘兩岸關系與民族復興’開展對話協商、發布共同倡議。我們連續舉辦‘攜手圓夢——兩岸同胞交流研討活動’,去年在上海,今年在北京,團結引領島內愛國統一力量,創建兩岸民主協商制度化平臺,為推進反‘獨’促統發揮了重要作用。”
■ 不斷拓展兩岸各領域交流合作,增進兩岸同胞親情福祉
黨的十八大以來,大陸方面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和黨中央決策部署,不斷拓展兩岸各領域交流合作,增進兩岸同胞親情福祉,為兩岸關系發展增添了強勁內在動力。
“十年來,在大陸臺胞逐步享受同等待遇和發展機遇。”陳元豐表示,我們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踐行“兩岸一家親”的理念,以兩岸同胞福祉為依歸,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發展、融合發展,完善促進兩岸交流合作、保障臺灣同胞福祉的制度安排和政策措施,實行卡式臺胞證,實現福建向金門供水,制發臺灣居民居住證,逐步為臺灣同胞在大陸學習、創業、就業、生活提供同等待遇,持續率先同臺灣同胞分享大陸發展機遇。
此外,據朱鳳蓮介紹,為助力更多臺灣同胞來大陸追夢、筑夢、圓夢,大陸不斷深化細化同等待遇政策。包括制發臺灣居民居住證、取消臺灣居民就業許可證、擴大臺胞在事業單位就業試點、擴大對臺招生、保障臺胞在大陸參與職業資格考試和社會保險、臺胞在大陸免費接種新冠肺炎疫苗等。
朱鳳蓮說,十年來,大陸累計設立了78家海峽兩岸青年就業創業基地和示范點,服務和入駐臺灣青年創業項目企業220多個,有2000多名臺灣青年學者在大陸高等院校任教,每年有近3000名臺灣大學生在大陸高等院校獲得獎學金,有近千名臺胞已經考取了大陸各類熱門行業的職業資格證書,有近300名在大陸工作生活的臺胞獲得了地市級以上的五一勞動獎章、五四青年獎章、三八紅旗手、五好家庭等榮譽稱號。
“基層民眾和青年群體已經成為兩岸交流的主力軍,厚植兩岸關系發展的社會基礎和前進動力。”朱鳳蓮說,現在兩岸的交流已經更多面向基層民眾、面向年輕一代。
■ 兩岸經濟互補性越來越高,臺灣對大陸貿易依存度居高不下
“十年來,兩岸貿易和臺商對大陸投資顯著增長。”陳元豐介紹,2011年兩岸貿易額為1600.3億美元,2021年兩岸貿易額增至3283.4億美元,十年間翻了一番。截至2011年,臺商投資大陸項目累計85772個,到2021年底,臺商投資大陸項目累計達到124142個,十年間增長44.7%。大陸穩居臺灣地區最大出口市場、最大貿易順差來源地、臺商島外投資第一大目的地。
馬曉光說,十年來,大陸持續擴大兩岸經濟交流合作,推動兩岸經貿合作取得豐碩成果,概括說有四個特點:
一是兩岸的貿易金額十年翻了一番,臺灣對大陸貿易依存度居高不下。二是臺商投資大陸保持增長的勢頭,呈現大項目多、科技含量提升的積極變化。三是兩岸經濟融合發展走深走實。四是兩岸經貿合作平臺增多,成效顯著。
馬曉光說,2018年以來,大陸先后出臺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31條措施”“26條措施”,助力臺胞臺企發展的“11條措施”、“農林22條措施”,以及擴大開放臺灣居民在大陸申設個體工商戶的政策,助力臺胞臺企分享更多大陸發展機遇、享受更多同等待遇。支持臺胞臺企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國家區域重大戰略和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支持福建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支持其他臺商集聚地方對臺先行先試。引導兩岸企業在資金、技術、管理、標準、品牌、渠道等領域加強合作。截至2022年6月,有41家臺資金融機構獲批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資格,有53家臺企在大陸上市。截至2021年,廣西、湖北、四川、江西和湖南設立的5個海峽兩岸產業合作區共有臺資項目350多個,總投資額超1000億元。
■ 以通促融、以惠促融、以情促融,兩岸交流合作和人員往來走深走實
“十年來,兩岸人員往來和各界交流持續擴大。”陳元豐介紹,我們團結廣大臺灣同胞,排除“臺獨”分裂勢力干擾阻撓,推動兩岸各領域交流合作和人員往來走深走實。舉辦海峽論壇、上海臺北城市論壇、海峽青年論壇等一系列兩岸交流活動,保持了兩岸同胞交流合作的發展態勢。2011年兩岸人員往來710萬人次,其中臺灣同胞來大陸526萬人次;2019年兩岸人員往來約900萬人次,其中臺灣同胞來大陸超過600萬人次。近3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線上交流成為兩岸同胞交流互動的主要形式,臺灣各界實際參與人數和線上可及人數屢創新高。
“兩岸人員往來和各領域交流不斷擴大,已經形成了全方位、多層次的交流格局。”朱鳳蓮說,2015年實施臺胞來往大陸免簽注政策,全面實施卡式臺胞證,進一步方便了臺胞往來兩岸,當年達到985萬人次峰值。2020年以來,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因素和民進黨當局設置政治障礙的影響,線上交流已經成為兩岸同胞交流互動的主要形式,兩岸各界每年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開展了近千場交流活動。
此外,朱鳳蓮說,每年有大量臺胞來到大陸尋根問祖。“展望未來,我們將出臺更多的惠臺利民政策措施,突出以通促融、以惠促融、以情促融,持續為兩岸各界交流合作創造有利條件,促進兩岸同胞加深相互了解,增進互信認同,共同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發展,推進祖國統一進程。”
■ 任何勢力的阻撓破壞,都無法改變祖國統一的歷史大勢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從中華民族整體利益的高度把握兩岸關系大局,妥善應對臺海局勢變化,采取有力行動,堅決打擊遏制各種謀“獨”挑釁,堅決遏制外部勢力干涉,有效地震懾并挫敗了“臺獨”分裂行徑,牢牢把握兩岸關系主導權和主動權。
“十年來,反‘獨’促統大勢不斷增強。”陳元豐說,我們堅定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堅決反對“臺獨”分裂和外部勢力干涉,有力維護臺海和平穩定和中華民族根本利益。依法打擊“臺獨”頑固分子,有力震懾“臺獨”分裂勢力。妥善處理臺灣對外交往問題,鞏固發展國際社會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格局。
朱鳳蓮說,臺灣問題事關國家核心利益和中國人民民族感情,外部勢力企圖利用臺灣問題阻撓中國發展和統一,只會以失敗告終。我們愿意為和平統一創造廣闊空間,但絕不為任何形式的“臺獨”分裂活動留下任何空間。任何人都不要低估中國人民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堅強決心、堅定意志、強大能力。
就今年8月發布的《臺灣問題與新時代中國統一事業》白皮書中提到“一國兩制”在臺灣的實踐問題,中共中央臺辦宣傳局局長、新聞發言人馬曉光指出,“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是我們解決臺灣問題的基本方針,也是實現國家統一的最佳方式,體現了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中華智慧。和平統一后,“一國兩制”在臺灣的具體實現形式會充分考慮臺灣現實情況,會充分吸收兩岸各界意見和建議,會充分照顧到臺灣同胞利益和感情。按照“一國兩制”實現兩岸和平統一,將給臺灣經濟社會發展和廣大臺灣同胞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
“當前,在國內國際兩個大局都發生深刻復雜變化的時代背景下,推進祖國完全統一面臨著新的形勢。”陳元豐強調,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不可逆轉的歷史進程。統一的時、勢、義始終在祖國大陸這一邊。新時代我們反對“臺獨”分裂和外來干涉的力量更強,實現祖國統一的意志和決心更加堅定。任何勢力的阻撓破壞,都無法改變祖國統一的歷史大勢。
編輯:張佳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