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良法善治”網絡主題宣傳活動
法治繪就杭州幸福底色
西子湖畔,青灰小樓,“五四憲法”歷史資料陳列館訴說著杭州與憲法的不解之緣;指尖輕點,云上聯系,各色司法服務在線觸手可及;資源下沉,聯動合作,日趨完善的“大綜合一體化”執法體系守護平安和諧。法治,已然成為杭州幸福的底色。
近年來,杭州市以數字化改革為牽引,以強化法治平安建設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為導向,進一步健全社會公平正義法治保障制度,率先形成法治規范、引領、推動共同富裕的體制機制,為打造共同富裕示范區城市范例和世界一流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提供堅強法治保障。
法治力量人人可感
方便省時又美味,網絡訂餐已成為一種生活方式。新業態蓬勃發展,新問題也層出不窮,外賣食品安不安全?如何規范外賣配送?如何保障配送從業人員權益?
杭州將《杭州市網絡餐飲外賣配送監督管理辦法》列入市政府年度立法計劃,通過實地走訪餐飲和外賣服務企業、檔口以及街邊小店,現場和電話訪問部分外賣騎手,廣泛了解立法需求和意見建議。今年7月,政協委員,市場監管局、司法局工作人員,律師,大學教授,外賣服務企業代表,外賣配送員更是走進《我們圓桌會》演播室,就網絡餐飲如何配送更規范各抒己見。
法規規章為生產生活撐起“保護傘”,“共享法庭”、公共法律服務自助設備等渠道則打通法治“最后一公里”。
“一根網線、一塊屏”將司法服務延伸到基層,發端于臨安“微法庭”的“共享法庭”目前已在杭州各鎮街、村社、行業設置了3262個。
法庭就在家門口,矛盾糾紛也能在身邊解決。
建設項目承包商某建工集團公司無法按時支付淳安縣某混凝土供應商貨款近500萬元,雙方糾紛不斷最終提起訴訟。淳安縣人民法院將糾紛委派給法院共享法庭進行調解。調解員接收案件后,積極聯系某建工集團公司的項目負責人,落實各方代理人,多次與雙方洽談,并在“共享法庭”聯系法官的調解指導下,從法理、情理尋求雙方共同點,最終達成了付款協議,并通過“共享法庭”申請法院出具了司法確認裁定書。
法治生活成新風尚
“洋浦江生態修復工程正在建設中,是否可以保留3個水踏埠頭,為村民提供便利?”夏日炎炎的夜晚,杭州市富陽區春江街道春江村“小隊會”在村民陸洪生家中召開,村民如是提議。
“此前多次與相關部門溝通,已達成一致意見,保留水踏埠頭,并優化改建成親水平臺。”對于這個提議,富陽區人大代表、村黨委書記俞玉華說,村民能想到的問題村干部也考慮過,并已付諸實際行動。
在富陽區,“小隊會”用小板凳替代了主席臺,既是移動的民情直通車,又是流動的代表聯絡站,讓人大代表、議事會成員與選民群眾零距離、面對面,使民聲、民意和各種利益訴求得到有效抒發和合理表達,并實現良性互動。
截至目前,“小隊會”已累計召開223場,收集意見建議1454條,整改1262條,整改率達85%以上,成為富陽人大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的亮麗風景線。
紅茶氤氳香氣中,拱墅區小河街道的“民生議事堂·紅茶議事會”如期舉行。在這個議事會上,不論長幼、職業、學歷,每個人都有充分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一杯紅茶,品出了民主的溫度。
“民生議事堂·紅茶議事會”設置民意匯集環節,有關公共服務、公益事業、居民關切的信息,會在“城市眼·云共治”小河網驛平臺中匯集,聚合形成民意數據庫,再通過大數據分析比對,生成近期民意熱度,動態感知轄區民意,及時回應民眾訴求。對出現頻次比較高的民意熱詞,自動匹配成為“民生議事堂·紅茶議事會”議題。
杭州市政協推進“民生議事堂”進村社、進樓宇、進商圈,開展“小快靈”微協商,打造了一批特色“協商驛站”。目前,“民生議事堂”在杭州191個鎮街已實現全覆蓋。
法治優化營商環境
2021年9月,杭州被國務院確定為國家首批營商環境創新試點城市,這是杭州加快建設國際一流營商環境的重大契機。
杭州市司法局制定出臺《加快打造一流法治化營商環境實施方案》,牽頭成立全市打造一流法治化營商環境專項工作小組,統籌推進營商環境法治保障工作,市縣聯動、部門協同,實施6個方面20條靶向服務。
與此同時,為穩妥處置涉企行政爭議,杭州市司法局還開通了行政復議案件快辦、優辦綠色通道,創新行政復議“調解十法”。
因一則網頁廣告,杭州某公司被所在區市場監督管理部門罰款20萬元。后該公司不服,申請行政復議。申請人與被申請人針對頁面廣告是否是違法廣告各持己見。行政復議機構審查后認為,被申請人未調取關鍵證據,案涉處罰決定證據不足,且法律適用存在不當。在行政復議機構組織下,雙方進行線上調解。最終,考慮到疫情期間企業生產經營困難,且申請人違法情節輕微,危害后果較小,被申請人最終自行糾正了案涉處罰決定。
行政執法是與市場主體聯系最直接、最密切的政府職能之一。近日,蕭山區綜合執法指導辦牽頭組織的一次網絡餐飲商家“綜合查一次”執法檢查中,萬象匯的某餐飲商戶豎起大拇指:“原來每個部門都有執法內容,對我們小商家來說十分麻煩,現在只要查一次,不僅簡單快捷,還有司法行政部門現場監督,我們覺得很安心。”
因法律糾紛而陷入困境的企業如今有了新選擇——律師調解。杭州作為律師調解市場化全國試點城市,積極探索“公益+市場化”的律師調解新路子,已經形成了以“杭州律諧調解中心+60家律所調解工作室”為架構的律師調解組織體系,共有1100余名在冊的調解律師。
律師熟悉法律規則、調解經驗豐富,其居中調解具有專業性強、成本低、效率高三大優勢。法律糾紛如能以調解方式結案,既可免除訴訟之苦,也可減少執行之累。2022年上半年,全市律師調解共收案7712件,調解成功2610件,調解成功率33.84%。
數字法治就在身邊
拿出手機,點開支付寶城市頻道,杭州公共法律服務支付寶小程序里,法律咨詢、法律援助、公證服務都能“掌上辦”。小程序上線以來,群眾訪問量累計56658次。
法律服務觸手可得,二手房交易也在公證機構介入下變得更加安全便捷又節約。
去年年底,全國首例通過提存公證服務進行的二手房自主交易在杭州市國立公證處完成。公證處以“杭州市二手房交易監管服務平臺”上線為契機,創新推出二手房自主交易提存公證服務,依托平臺的個人自主掛牌房源功能,將提存公證全過程嵌入二手房自主交易中,有效確保交易安全、節省交易成本。同時,公證機構還為交易雙方提供網簽、不動產登記、抵押登記、繳稅、按揭貸款等“一站式”代辦服務,實現了“讓群眾少跑腿,讓數據多跑路”。
編輯:馬嘉悅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