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講好“中國式商量”故事>講好中國式商量故事·北京
北京通州區政協“你說我聽,我說你聽”協商議事活動開出成效
【講好“中國式商量”故事】有事好商量 說話有地方 服務送上門“我是東劉莊村村民王殿義,家里日常修個房、修個水管啥的,老是靠人情找人幫忙,但村里會弄這個的大都是老人,總麻煩人家也不好意思,村里要是有個物業就好了。”
“我是來自通州區水務局的錢玉東,針對王阿姨提到的謝樓村污水治理問題,我這里可以給您答復,謝樓村已經在第三批美麗鄉村建設生活污水治理管線工程名單里,相信不久就能投入實施了。”
“我是通州區政協委員王雪艷,剛剛幾位村民提出的問題反映了大家的心聲,希望相關部門在做好政策解讀時,要更多考慮如何給出切合實際的解決方案。”
……
7月14日下午,北京市通州區潞城鎮市民中心一間不大的會議室里座無虛席,在通州區政協常委汪碧剛的主持下,汪碧剛委員工作室第9場“你說我聽,我說你聽”協商議事活動火熱進行。來自通州區政協、通州區民政局、人力社保局、潞城鎮黨委等相關部門負責人,與附近三個村莊的村民代表面對面協商,現場解決民眾關心的村莊社會化服務、水管線改造、家用電動車充電安全等問題。此時,參加人民政協網主辦的“講好‘中國式商量’故事”網絡主題采訪活動的近30位中央和北京市屬媒體記者現場觀摩了這場“民主協商盛宴”。
汪碧剛委員工作室第9場“你說我聽,我說你聽”協商議事活動現場。 人民政協報·人民政協網記者 田福良 攝
“無調研不協商,高質量的協商議題是實現有事好商量,大家的事由大家商量的關鍵。”汪碧剛介紹,前期他和其他委員進村入戶做了大量調研,梳理出群眾遇到的共性問題,有了問題以后更便于引導群眾合理表達訴求。
聚焦民生、貼近群眾、深接地氣,是“你說我聽,我說你聽”協商議事活動的鮮明亮點。此前8場活動,在汪碧剛委員工作室的積極協調下,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飲用水安全、便民設施建設、文化公共服務等20余項民生問題均得到了市、區、鎮有關部門的積極回應,切實為百姓解決了實際困難。
2021年5月31日,通州區政協印發《關于設立通州協商議事廳,開展“你說我聽,我說你聽”協商議事活動的意見》,建立“協商議事廳——你說我聽,我說你聽”協商議事機制。通州區政協黨組副書記、常務副主席尚祖國介紹,截至目前,協商議事廳共開展40余場活動,500余人次委員和界別群眾參與,協商事項100余件,解決92件。“如今,這一協商議事機制已成為通州區政協民主協商的重要實踐,也成為通州區政協的品牌活動,真正實現了‘有事好商量、說話有地方、服務送上門’。”
“協商議事活動之所以開出成效是因為嚴把‘事前’‘事中’‘事后’三關。”汪碧剛介紹說,事前認真選題,深入調研,進村入戶,把從群眾中收集到的問題梳理出來,拿到議事廳平臺上說一說、議一議;事中是協商議事的核心,協商活動堅持屬地黨委領導,把凝聚共識貫穿于協商議事的全過程,換位思考,引導群眾合理表達訴求,把問題說開說透,消除思想顧慮;事后是協商議事成果轉化的過程,要積極推進問題的解決,不斷完善情況反饋機制,問題推進情況及時向群眾反饋,形成閉環。“能解決的盡快解決,解決不了的,通過協商交流,村民了解了政策和實際情況,情緒也會得到疏導。”
已經是第五次參加協商議事活動的東堡村黨支部書記劉穎感慨,“我們村坑塘治理難題就是在這個平臺推動下得到改善的,曾經氣味難忍、蠅蟲橫飛的坑塘如今得到整治,幫老百姓解決了一樁煩心事,這讓我們真正感覺到協商民主就在我們身邊。”
“通過協商議事活動,干部下去了,民心上來了。我們會多給政協委員們提供問題線索,在我們村鎮范圍內解決不了的事,可以借助協商議事平臺幫助解決。我認為這是政協協商向基層延伸的具體體現,確實幫基層黨委、政府解決了不少問題。”潞城鎮黨委書記張旭輝表示。
通州區政協委員陳少葉、宮兆明為了參加此次協商議事活動做了充分準備。“政協搭臺,各方唱戲:百姓反映問題,委員分析問題、提出建議,黨委、政府回應解決問題,及時向群眾反饋,形成閉環,真正實現了‘有事好商量,說話有地方’,這就是‘中國式商量’的特色與魅力。”陳少葉說。
“這是一場非常生動的協商民主課!‘中國式商量’故事得到非常直觀地展現。大學生代表也來現場觀摩了,今天在他們心中播下協商民主的種子,將來一定能開花結果。”北京市政協委員朱良表示。
“協商活動有秩序、有規則,有回應和互動,既團結緊張,又生動活潑!作為一名思政課教師,我會把這場活動當作教學案例帶到學校課堂,也會把這份對協商民主的認同感傳遞給學生。”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王衡說。
編輯:王亦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