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奮斗者正青春>青年委員說
青年委員說|這位寶藏女孩,如何突破國產醫療器械“卡脖子”難題?
開欄語:
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當代青年有理想、有擔當、有本領,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人民政協報·人民政協網開設“青年委員說”欄目,講述青年委員成長、成才的經歷,創業、干事的精彩故事,以饗讀者。
王了,重慶市渝北區政協委員、重慶金山科技集團副總裁、重慶金山醫療機器人有限公司創始人兼CEO。國家機器人標準化總體組專家,國家醫療微系統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秘書長,重慶市青聯委員,先后榮獲重慶市科技創新巾幗建功標兵、重慶科技創新社會責任人物等榮譽稱號。
話語輕柔,笑容甜美。很難想象面前這個年輕秀氣的女孩,是帶領我國醫療器械創新民營企業一路披荊斬棘、突破“卡脖子”難題的企業家。王了講述自己的研究團隊、經歷故事時,眼睛直視著——坦然的眼神與純凈的笑容讓這位“寶藏女孩”有一種撥動人心的力量。
優秀,是一種習慣。王了從小是一個有主見、有目標,并愿意去為之努力奮斗的人。中學之后她赴英國謝菲爾德大學求學,在競爭激烈的世界名校中,依然長期保持著名列前茅的成績。
“我總想突破新的問題,又總是發現自己的知識還不夠用!”30多年的人生,幾乎就是馬不停蹄地學習、求索,她笑著說道。
她如此,她的團隊亦如此。十年前這群被稱為精英的青年人,正身處困境。他們面臨著一個共同的困擾——國外技術封鎖,手中的科技攻關項目遭遇“卡脖子”難題。
“全自主知識產權的醫療器械研發可循先例太少。”走在國內醫療器械研發領域的前沿,王了坦言,剛開始多孔腔鏡手術機器人立項時,受到了來自多方的反對和質疑,公司內部更希望借鑒國外技術,推出新產品,這樣風險更低、實現效益更快。自主研發,投入是一方面,能否成功更是未知數。
“我們離科技創新最近,也離市場最近。”王了認為,這樣的技術絕不能被國外壟斷。中國人的醫療數據和醫療安全必須掌握在自己手里,這對于金山科技這樣的民營企業既是挑戰也是機遇。彼時二十出頭的年紀,她力排眾議上馬了多孔腔鏡手術機器人項目。
研究過程艱難,十年磨一劍。王了帶領團隊研發的多孔腔鏡手術機器人可實現更高的成功率、更小的傷口、更低的出血量及更短的術后恢復周期,將為國內患者提供更加精準有效的治療服務。該產品實現了國家“卡脖子技術”突破,打破長期以來國外在該領域技術壟斷,成為近年來國產醫療器械領域的標志性成果。
王了帶領團隊以大數據、智能化為引領,成功開發采用人工智能輔助技術的全自動磁控導航膠囊機器人等15項新型高端醫療器械,申請專利1200余件。產品和解決方案已廣泛應用于80多個國家和地區。
近幾年,她主持、參研工信部國家產業基礎再造和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專項“腔鏡手術機器人及核心零部件攻關項目”等10余項國家級、省部級科研項目。研究成果獲重慶市科技進步二等獎等多項省部級及以上獎項。其中,全自動磁控導航膠囊機器人的研究成果,被世界頂級醫學期刊《柳葉刀-胃腸病學與肝病學》全文收錄。在她的帶領下,重慶金山醫療機器人有限公司,正向著具有全球重要影響力的一流醫療技術企業目標,不斷邁進。
“人生不要有太多目標,不要什么都想要,否則會浪費很多時間來做選擇。”王了時常這樣告訴團隊成員。因為內心純凈,所以更專注,更能將自己的事做得深入、做到出色。這,恐怕就是她的成功密碼。
今天,王了帶領的年輕科技工作者們臉上充滿了自信的笑容。但他們也懷念那些困難的時刻。奮起直追時的勇氣、靈光閃現時的驚喜、解決“卡脖子”技術難題時的沖天豪情,成為他們青春歲月里最濃烈的色彩。
“青年是我們國家和民族發展的重要力量。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的那樣,‘心中有陽光,腳下有力量,為了理想能堅持、不懈怠,才能創造無愧于時代的人生。’”王了堅定地認為:中國可以,中國青年也可以!
記者:黃典
視頻拍攝:黃典
視頻剪輯:宋寶剛 杜曉航
編輯:王亦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