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兩岸>在大陸
“恰到好,且溫暖”
——北京大學臺籍交換生蔡宜伶“登陸”記
蔡宜伶(左一)在分享交流活動中
人民政協網北京3月26日電 (記者 修菁)“我們每個人都是中華文化的傳承和推廣者,做冬奧志愿者的這段經歷,讓我感受到,身為臺灣青年,我也有能力做中華文化和世界溝通交流的事情?!比梢甏悍秩?,站在戶外看北京,大地開始泛綠,能感受到春風拂面,一切開始欣欣然,過去一個多月在北京冬殘奧會城市服務志愿工作崗的經歷,也如周遭大地的溫度,讓北京大學臺籍交換生蔡宜伶感到“恰到好,且溫暖”。
“這是我們臺灣來的伙伴,我們要支持她”
蔡宜伶來自臺灣南華大學,現在在北京大學信息管理系做交換生,下月將回到臺灣。
“參與冬奧于我,好像冥冥中的一個機緣。剛好冬奧舉辦的此時,我身在北京;剛好冰雪運動是我此前難以接觸到的項目,讓我更有興致投入其中;剛好我有作為志愿者的機會,讓我有機會在北京和兩岸人民一起共襄盛舉,與世界同慶冬奧?!闭劦絽⑴c北京冬奧會志愿服務的收獲,蔡宜伶告訴人民政協報記者。
從報名到經過3輪面試,蔡宜伶有幸與10位在京的臺灣青年組成北京冬奧會城市志愿者服務隊成員,于1月25日開始志愿服務之旅。
“雖然今年春節沒有回臺灣與家人團聚,但我和北京市民、來自世界各國的友人一起過年,在服務各國友人的同時,感受到其實他們也在‘服務’我們。”回憶自己參與的首個國際賽事的志愿服務,蔡宜伶腦海中留下的是一個個溫暖的場景。
一個外籍人士帶著女兒來到了服務點,參與了服務站組織的冬奧兩岸創意主題活動。為了幫助女兒拿到紀念品,這位爸爸帶著女兒,認真地跟著蔡宜伶學習用閩南話說“2022北京冬奧,一起向未來”。“透過這種寓教于樂的方式,將家鄉語言文化推廣至國際,且讓國際友人了解到中華文化以及冬奧知識,令我非常有成就感?!辈桃肆嬲f。
還有一天志愿服務中,幾位北京市民經過服務站,當從這群志愿服務隊青年們的口音和后來的攀談中聞知他們都是在京工作和學習的臺灣青年,他們又和蔡宜伶們親切熱情地聊起了臺灣旅游和民生問題,隨后還自發地推薦路人參與這群年輕人的活動?!爱斔麄儗β啡苏f出,這是我們臺灣來的伙伴,我們要大力支持他們時,我的眼淚都要出來了!”
一個多月的志愿服務中,蔡宜伶收獲了很多這樣暖心的瞬間,“讓我感受到,在過年這樣重要的與家人團聚的時刻,雖然不能和臺灣家人在一起,但我和北京市民在一起,也很溫暖。”蔡宜伶對人民政協報記者表示。
通過一個多月的北京冬奧會志愿服務,零距離與北京普通市民接觸,蔡宜伶不僅感知到了大陸同胞的友善,對自己作為一名臺灣青年,如何在國際活動中做好中華文化的推廣大使,也有了新的思考。
“通過服務隊組織的臺灣周活動,我們讓北京市民更加了解我的家鄉臺灣的風土人情的同時,也讓我更加了解了大陸。”一個多月間,她的社交媒體更新得更密,內容都是她參與冬奧志愿服務中的所見所聞?!拔乙屧谂_灣的小伙伴們通過我的眼睛,更加了解大陸,也讓大陸的朋友們更加了解臺灣。”她說。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與發生”
下個月,蔡宜伶將結束一年間在大陸的交換學習,回到母校臺灣南華大學,“來大陸高校交流學習,是很好地認知大陸的方式,很多事情只有自己親自來,才能感知到?!彼f。
2018年秋季,蔡宜伶開啟了自己的第一次“登陸”學習之旅,目的地是南京大學。“在南京大學學習的那半年,讓我猶如打開了‘新大陸’,對大陸有了諸多新體驗?!边@次“登陸”之旅,她感受到大陸無紙化支付的便捷、互聯網資訊產業的發達便利,“只可惜這次交流學習時間只有一學期,也就是半年的時間,我還沒能好好了解大陸,交換生生活就結束了?!?/p>
也許凡事念念不忘,必有回響。當她回到母校南華大學,一次去國際處辦事,無意中發現她所就讀的學院跟北京大學信息管理系有交換生項目,“北大是世界名校,如果有機會去那里做交換學習,該是多難能可貴的機會??!”
只是去期待,不如起而行?;氐綄W院,蔡宜伶就著手準備申請交換事宜,經過層層篩選,她順利通過。但就在2020年春節前,她準備出發到北京時,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北京大學交換生計劃被迫延期。等待中,蔡宜伶清晰地記得是2020年圣誕節那天早上,“每天慣常地打開電腦郵箱查收信件,突然郵箱跳出一則通知,當看到發件人是‘北京大學’時,我激動得快要跳起來,本來以為北京大學從此與我無緣了?!彼貞浾f。
為了能趕上春季學期開學即進入學校,蔡宜伶選擇2021年過年期間來到大陸,獨自一人在隔離酒店度過了21天隔離期,“那時我是母校唯一一個在疫情狀況下,仍選擇出來交換的學生,所以到北大報到的那一天,我特別激動和感慨。”
回憶在北京大學一年間的交換學習生活,她感受到這里“極佳的學術氛圍以及什么是真正‘中西合璧’?!彼o記者舉例,比如在北大,專業課上老師授課通常授課語言用中文,但PPT用英文演示是很正常的事,“我觀察了下周圍的同學,接受起來也是無障礙,這帶給我的感受是,在北京大學,懂雙語對這里的學生是件很正常的事,甚至很多同學都會第三門、第四門外語……”來自同輩同齡人的奮發壓力,讓蔡宜伶也深受感染。在北京的一年,她能感受到自己學習更用功,更想去向前一步。
同時,在北京交換學習的一年間,蔡宜伶也收獲了來自大陸同胞給予她的善意?!坝行鹊睦蠋熗瑢W們,也有校外的朋友們。他們在生活學習上給予了我非常多的幫助,小到學習軟件的操作使用,大到我的身份證件遺失,一時惶恐無助中,是他們幫助我找回了。”
蔡宜伶生長在一個由臺灣外省人和本省人結合的家庭。作為“臺三代”,從小她從父輩的言談中,感知到兩岸同胞相互理解的重要性。通過兩次大陸交流學習,她用親身經歷更深地體察到這一點。
“希望我能作為兩岸溝通的一座橋,通過我的看見和分享,能增進兩岸同胞彼此相互理解,希望大家能用同理心更多去理解彼此,多多增加互動和交流,兩岸本是一家親?!比诉€未回到臺灣,蔡宜伶已收到母校臺灣南華大學師長的邀請,請她和學弟學妹分享她的大陸故事和冬奧志愿者經歷。
“想想人生就像心電圖,我能在疫情期和兩岸關系冰點期來到北京大學學習,能參與北京冬奧會,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與發生。”采訪最后,蔡宜伶和記者分享了如上“登陸”心聲。
編輯:李京
關鍵詞:蔡宜 宜伶 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