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政協網北京3月9日電(記者 韓雪)不少媒體人評價,郭衛民是越來越懂政協了。
在今年的全國政協新聞發布會上,新聞發言人郭衛民被問到了怎么看待中美在爭奪民主話語權的問題。他自信清晰地回答了兩國在民主上的不同,對中國式民主進行了有力地推介:“如果我們對人民政協協商民主的情況了解得越多,就會幫助我們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民主制度,對全過程人民民主了解得越具體、越生動、越深入?!?/p>
跟郭衛民一起工作過會發現,他永遠都有一個準備:當“如果”出現了,怎么辦?
在做全國政協大會新聞發言人這4年,收在他公文夾里的上百個問題和資料,以及各種剪報、文章,隨時都在為可能出現的“如果”而準備。隨時準備應對突發性事件、迎接意想不到的問題,是郭衛民從國新辦帶到政協的一個工作習慣。
2020年,“如果”真的來了。此前,誰也預想不到,疫情的到來,使得2020年的全國兩會推遲到了5月召開。
以往按照工作慣例,在全國兩會召開之前的兩個月,正是郭衛民和他的發布團隊為全國政協大會新聞發布忙碌籌備的時候?;旧希┮贿^就進入調研座談的密集期。座談是一項很重要的發布準備工作,可以了解相關輿情,收集熱點問題,同時能夠對政協工作有一個全面的梳理。在郭衛民的提議下,座談的覆蓋范圍逐年擴大。
2020年春節前,同以往一樣,從上千條問題中梳理出的重點問題已大體確定,最后一天臨走前,郭衛民夾著厚厚一摞資料,開玩笑說自己回去“備課”了。若沒有疫情,這場發布會將如常在3月亮相。
可春節一過,情勢陡變,會期待定,所有準備面臨著推翻重來。是停下來靜觀變化等到恢復后再行動,還是按發展節奏逐步推進?郭衛民做了一個使工作量成倍增長的決定:按照發展態勢,團隊保持跟進。熟悉他的人并不意外這個結果。
這兩年,郭衛民的身體冒出一些新問題。一天早晨洗漱時,他發現自己的腰動不了了。此時正是1月份,是座談會最集中的那幾天,起坐、久站開始變得困難,他還是按時參加每一場會議,只是要求中途增加幾分鐘的休息時間。長時間的座談中,郭衛民邊聽邊記,不時發問,椅子下的腿腳卻不時變換著力點。他看過好幾位中醫、西醫,都問人家同一個問題:“如果出現更嚴重的情況,你有什么辦法讓我站起來走到臺上?”
自1996年至今的20多年里,郭衛民深耕外宣領域,他的思考出發點是:這樣說能不能讓公眾尤其是外媒聽懂、能不能讓國際社會更好地了解中國?
但同時,他又很難對自己的工作徹底滿意。每次完成大會新聞發布后,郭衛民和他的團隊都要進行深入嚴謹的總結。
當政協大會新聞發言人于他而言,是一次新的探索。這4年來,郭衛民一直嘗試如何從政協角度更好地面向公眾講故事。
2021年卸任國新辦副主任一職后,郭衛民有更多時間參加到全國政協的履職工作中。去年,他積極參加各項協商議政活動,圍繞促進對外貿易、黃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農村醫療改善等不同主題開展專題調研和自主調研,親身體會政協的工作方式、作用和價值。
今年兩會期間,郭衛民聯名新聞出版界委員提交了關于加強協商民主傳播工作的提案,“如何用生動實踐和鮮活語言把豐富多彩、卓有成效的政協工作講清楚,讓國內外受眾想了解、聽得懂、愿接受,還需不斷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