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22冬奧之約>新聞速遞
仿生手、滑雪假肢、無障礙導航……那些溫暖冬殘奧的助殘科技
新華社北京3月8日電題:仿生手、滑雪假肢、無障礙導航……那些溫暖冬殘奧的助殘科技
新華社記者邰思聰、劉博、楊愷
從使用仿生手進行火炬傳遞、借助康復外骨骼機器人完成行走,到為冬殘奧村搭載無障礙便捷智能管理平臺及智能終端設備,北京2022年冬殘奧會自火炬傳遞開始便展現出科技的力量,這些技術進步既能幫助殘障人士完成原來無法完成的工作,也使他們的生活更加便利。
大拇指向內回收,仿生手五指并攏,穩穩地握住火炬,順利交接給下一位火炬手……3月2日下午,在位于北京天壇公園內的北京冬殘奧會火炬傳遞點位,東京殘奧會冠軍賈紅光佩戴著一款國產智能仿生手,順利完成了火炬傳遞。
完成交接后,賈紅光向現場觀眾展示了智能仿生手的神奇。一位觀眾向他發出握手邀請,他伸出手,仿生手的手掌緩緩張開,和對方的手接觸后,竟自然握起,完成了一次友好的握手。“沒想到現在還能用上仿生手傳遞火炬,真是太不可思議了,科技帶動進步,也為我們殘疾人提供了很多便利。”賈紅光說。
隨著北京冬殘奧會大幕展開,更多助殘科技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
3月5日,中國運動員劉子旭在北京冬殘奧會冬季兩項男子短距離(坐姿)比賽中奪冠,這是中國在殘奧雪上項目中獲得的首枚金牌,也是我國殘疾人冬季體育科研領域獲得的“金牌”。
從2018年10月開始,清華大學智能與生物機械研究室主任季林紅帶領科研團隊,承擔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科技冬奧”重點專項“冬殘奧運動員運動表現提升關鍵技術”的攻關任務。團隊幫助殘疾人運動員制定“一人一策”訓練計劃,并研發了國內首款可用于單板滑雪運動的滑雪假肢,為寒冷感知不敏感的截癱運動員開發保暖護具。
此外,團隊還將越野滑雪項目的訓練“搬”進室內,通過試驗系統監測殘疾人運動員運桿、滑行過程的發力和動作姿態。季林紅坦言,不少殘疾人運動員是“半路出家”,對人體結構、運動基本規律等問題缺乏科學認知,存在不良的訓練習慣,訓練后常常出現腰疼、背疼等不適癥狀,團隊搭建的這套數字化監控系統平臺,每日記錄運動員的生理參數、訓練強度、技術動作等信息,建立科學的數據模型,并據此調整訓練方案,讓運動員在發揮自身潛力的同時,減少疲勞甚至損傷的發生。
除比賽和訓練外,運動員還會接觸很多生活場景,科技力量在提供更加便利的生活環境方面也發揮了作用。
在北京冬殘奧村、冬殘奧場館等場景中,北京市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參與的國家重點科研項目“無障礙、便捷智慧生活服務體系構建技術與示范”的成果得到了應用,運動員只需掃描運動員手冊上的二維碼,就會顯示出整個冬殘奧村無障礙衛生間、坡道、盲道、電梯等無障礙設施信息,獲取起點和目的地后,平臺會對滿足無障礙要求的路線進行最優計算,為有無障礙需求的人士進行導航;在北京、張家口賽區,一批訊飛翻譯機、訊飛聽見轉寫系統等產品,為參賽人員提供了語音識別、機器翻譯等服務;由中國民用航空總局第二研究所牽頭研制的機場航站樓高精度定位導航設備也對聽障、視障人群提供了出行幫助。
“我希望能把這些運動員的運動規律總結出來,把適合殘疾人運動員在訓練、比賽中使用的國產器械制造出來,這些以前在國內都是空白,”季林紅表示,未來也將有越來越多的“助殘科技”服務于殘障人士冰雪運動的可持續發展以及他們的日常生活。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