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22冬奧之約>“玉”見冬奧
“玉”見冬奧| 冬奧會的這抹“志愿藍”
人民政協網北京2月16日電(記者 徐金玉)早上5點起床,6點乘車出發到崗,晚上11點左右回酒店,這樣的狀態,首都醫科大學大三學生湯斯嫻已經堅持了整整3周。
作為延慶冬奧村綜合診所的一名醫務助理,這位“00后”小姑娘操心的事可不少:要管理和記錄診所倉庫里每天醫療物資的出入庫,比如各型號的防護服、隔離衣、乳膠手套等;要將醫用物資按時擺放到定點穿脫處;要填報相關醫療表格;要張貼科室工作注意事項;要自己摸索組裝紫光燈……
“小管家”湯斯嫻上崗
“現在我已經成長為一個物資管理的‘熟練工’了,每天學會一個技巧的感覺特別好。”湯斯嫻笑著說,自從開賽以來,診所業務相當繁忙,預約看病和開藥的電話幾乎沒有停過,她和小伙伴常常是吃上一口泡面便立刻開工,偶爾還會累到在車上睡著。
“但這些困難和挑戰,與我參加冬奧會的自豪感、對奧林匹克精神的熱愛以及助人為樂的滿足相比,顯得微不足道。相反,我最大的感受是快樂和充實!”湯斯嫻笑著說。
在北京2022年冬奧會現場,如湯斯嫻一樣,年輕的志愿者們朝氣蓬勃,已然成為眾人心中最亮的一抹“志愿藍”。
北京農學院大二學生沐晨雨同樣奮戰在志愿者的崗位上。從一個樣貌清秀的小姑娘變身為一名胖嘟嘟的“大白”,是她每天必備的“變裝”日常。作為首都機場注冊中心的一名志愿者,在國門前沿的崗位上,她需要天天穿防護服上崗工作。
沐晨雨(左)和小伙伴準備上崗
“我記得上崗后迎來第一批奧林匹克大家庭客人,是在1月22日的凌晨4點半,由于事先做好了功課,我知道抵達的是日本客人。”所以當沐晨雨用練習了許久的日語微笑著發出問候時,對方一下睜大了眼睛。
“這位客人最后還用不太標準的中文說了句‘謝謝你’。當時我就想,雖然我穿著厚厚的防護服,但他一定感受到了來自志愿者、來自中國的熱情。”沐晨雨說,“3周來,一句句重復的‘Welcome to China’和‘Have a nice day’是我努力工作的信念,也希望它們會是‘微笑北京’最好的名片。”
北京青年政治學院大三學生王俊格,別看只有20歲,已是一名志愿服務累計時長超過3900小時的北京市五星志愿者。從1月24日起,她也開啟了自己的“冬奧時間”,到北京冬奧村東交通場站上崗,負責車隊冬奧服務的宣傳工作。
王俊格工作照
“十余天來,我最難忘的是為司機、調度員們拍攝春節祝福視頻。”王俊格說,當時她拍攝一位司機師傅給母親“云拜年”:“媽,今年服務冬奧不能陪您過年了,您保重身體,兒子一切都好。”此話一出,司機師傅的眼淚就在眼眶中打轉,而鏡頭另一邊,王俊格的眼圈跟著紅了。今年也是她第一次不能和家人過年,她努力地在現場把眼淚憋了回去。
“有這么多為北京冬奧會服務的人在一起過年,對我來說會終生難忘。正是所有人的默默奉獻,才匯成了服務冬奧的強大力量,我對成為其中一員感到無比自豪!”王俊格說。
編輯:李京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