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經濟>金融
開市近兩個月,北交所有三件事要辦!
作為資本市場支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發展的重要舉措,北京證券交易所(以下簡稱“北交所”)的設立備受矚目。截至目前,北交所開市已近兩個月,合格投資者開戶數超460萬戶,而在北京市政協常委、民建北京市委會委員、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看來,一些問題需要引起大家的注意。
一是公司制交易所的優勢未能充分發揮。在郭田勇看來,北交所是我國第一家公司制證券交易所,從運行機制角度來看應具備更高的創新發展積極性,但目前各項配套制度,尚未有效發揮公司制交易所在激勵創新方面應有的優勢。
二是上市公司估值偏低,交易量偏低。“在企業估值方面,北交所上市企業的平均市盈率與科創板、創業板上市企業存在較大差距。在交易量方面,北交所首批81家上市企業,開市首月累計成交額478億元,而此前科創板首批28家上市企業,開市首月累計成交額已高達5850億元。”郭田勇表示。
為此,郭田勇提出3條建議。
一是充分發揮公司制交易所的優勢。目前全球主要交易所多數采用公司制的組織形式。北交所要優化公司股權結構和治理結構,引入戰略投資者,比如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等一批實力強、經驗豐富的機構,借鑒港交所、納斯達克等交易所先進經驗,提高北交所的創新能力和市場競爭力。北交所管理團隊要進行市場化招聘,引入高水平專業人才,通過薪酬激勵和股權激勵等措施激發管理團隊的創新性、服務性和能動性。完善公司治理體系,保證公司董事會決策的獨立性、科學性和合理性,健全獨立董事制度,保障投資者利益。北交所未來可根據發展情況,適時實現就地上市。
二是拓寬上市企業篩選范圍。北交所與滬深交易所錯位發展,與基礎層、創新層形成層層遞進關系,目前相關制度規定北交所上市公司由新三板創新層產生,新三板中原有的精選層公司已全部轉移到北交所。合理統籌北交所和新三板的戰略發展定位,給予北交所和新三板各自相對獨立的發展空間,可采用分開辦公、分開管理的方式支持北交所和新三板獨立發展。北交所應牢牢把握政策機遇,在全國范圍內篩選優質企業,吸引企業到北交所上市。建議北交所增設國際板,吸引中概股回歸以及境外優質企業來國內上市,既能夠為北京“四個中心”功能建設提供金融助力,也能為北京“兩區”建設提供金融支持。同時也要賦予新三板企業自主選擇權,新三板中的企業可依據自身發展情況自主選擇京滬深交易所轉板上市。
三是提高市場流動性。在全面推行注冊制的背景下,要進一步完善監管體系和信息披露準則。一方面是從上市公司層面提高市場流動性,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完善上市公司退市機制,要在保證公司質量的前提下積極擴容。建立暢通的轉板機制和再融資機制,為企業提供適合不同發展階段和發展目標的轉板服務和融資服務。另一方面是從投資者層面提高市場流動性,要完善交易制度和投資者保護制度,加強投資者教育,引導個人投資者樹立長期投資的觀念,在保證風險可控的前提下進一步降低個人投資者的門檻,吸引個人投資者參與市場投資。同時通過制度創新提高機構投資者的參與積極性,可適時推出北交所指數類型投資產品以及ETF類型投資產品。引導金融機構加強對北交所上市企業和待上市企業的研究,擴大北交所上市企業的影響力。
《 人民政協報 》 ( 2022年01月11日 第 06 版)
編輯:秦云
關鍵詞:兩個月 北交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