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北京市政協十三屆五次會議>新聞動態
2021年北京市政協工作綜述:學習者、踐行者、推動者
做“首都工作關乎國之大者”理念的學習者、踐行者、推動者
“忙”出新時代政協委員的新樣子
提交提案、出席政協會議、參加學習培訓、視察考察和調查研究……歲末盤點,市政協科技界委員、中石化北京化工研究院正高級工程師朱良的履職檔案寫得“滿滿當當”,“2021年,特充實。”朱良說。
這也反映出過去一年忙碌的“政協節奏”。為續寫新發展階段的“北京故事”,市政協引導委員們爭做“首都工作關乎國之大者”理念的學習者、踐行者、推動者,“忙”出新時代政協委員的新樣子。
學習者
學習活動吸引6500余人次委員參加
為記錄“政協時光”,朱良每次參加活動都相機不離手,僅去年就拍了幾萬張照片,留下各界委員奔走在大街小巷、田間地頭履職的忙碌身影。
這些照片中,有不少學習場景。“政協忙”,學習占大頭。
“學習是必要的履職活動,北京的政協委員,學習需要更加迫切。”朱良說。
始終把學習作為一以貫之的重要任務,引導委員先學一步、學深一層,市政協去年舉辦各類學習活動100余次,吸引委員6500余人次。
——堅持思想政治引領。把黨史學習教育作為一堂思想“大課”貫穿全年,以學習中共黨史、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中共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為重點,按季度分專題召開學習座談會,使各界委員的思想和行動始終與中共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緊貼北京發展實際。一年一度的暑期學習班上,市委書記蔡奇以“首都工作關乎國之大者”為題“授課”,不僅為委員們提供了認識首都工作的新站位新視角,更為履職建言劃出重點。日常學習不間斷。定期舉辦的“政協報告廳”和科技、文化等各類講堂上,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首都發展、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籌辦、中軸線申遺保護等主題學習,為委員們進一步提高認識、知情明政提供了幫助和指導。
——不斷創新學習形式。創建“團結在光輝的旗幟下”委員學習黨史讀書群,市政協領導任群主領讀,全體委員在自學基礎上參加線上讀書交流,搭建24小時不落幕的學習交流和履職平臺;打造“政協報告廳·對話”系列學習活動,舉辦“對話《覺醒年代》”“對話《歲月在這兒》”“對話·我們那一天——百年慶典中那些人和事”報告會,邀請影視劇和慶典活動主創團隊與政協委員面對面交流。
及時學、全覆蓋,已成政協學習新常態。“通過學習,委員們共同思想政治基礎不斷夯實、履職能力不斷提高,凝聚起了推動首都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合力。”市政協副秘書長錢衛說。
踐行者
千余件提案建議近9成被吸收采納
“我建議立足后冬奧時代持續推進冰雪運動普及與發展。”在北京冬奧會進入倒計時100天之際,市政協“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如期成功舉辦2022年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議政會上,市政協委員、北京廣播電視臺主持人李楊薇當面向市委書記蔡奇建言。這也是她今年將要帶上會的提案。
自冬奧籌辦以來,市政協就積極參與其中,連續多年組織委員廣泛凝聚共識,積極建言獻策。李楊薇全程參與,在深入調研中從“冰雪盲”變成了“冰雪通”,連續提出“推進冰雪運動進校園”“讓更多民間滑雪人才吃上‘冰雪運動飯’”“讓冰雪文化深入社區”等提案。
“冰雪運動進校園的成效有目共睹,北京已經有了200所冰雪運動特色校、200所奧林匹克教育示范校,有200多萬中小學生上冰上雪了。”李楊薇興奮地說,她的提案建言正在變成現實。
做了政協委員后,她更忙了,但“為國建言為民辦事”的使命感、榮譽感沖淡了忙碌帶來的疲憊。“‘國之大者’不僅要放在心上,更要落實在行動上。政協委員更要把‘國之大者’理念落實到履職全過程,傾力服務首都高質量發展。”李楊薇說。
盤點一年履職,許多委員都有同樣的感受。首都發展也凝結著他們的智慧——加強突發性傳染病科研體系建設等提案推動了北京市感染性疾病研究建設;改善營商環境等提案有關建議被納入北京市優化營商環境5.0版改革政策;優化基層治理有關提案推進街道辦事處、物業管理、垃圾分類“三個條例”落實落地……
市政協提案委主任吳大倉介紹,市政協十三屆四次會議以來,共提交提案1457件,經審查立案1415件。在各承辦單位和各界委員的共同努力下,交辦提案已全部辦理答復,所提意見解決采納的提案數占辦理總數的87.43%。
做“首都工作關乎國之大者”理念的踐行者,北京中心工作在哪里,履職工作就指向哪里。聚焦首都高質量發展,圍繞“十四五”規劃實施,緊扣常態化疫情防控、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籌辦、保障和改善民生、統籌發展和安全等重點任務協商議政,委員們用一條條良策、一次次建言、一件件提案為首都經濟社會發展貢獻智慧力量。
推動者
建立200余個市區委員工作室(站)
市政協十三屆五次會議前,北京職工服務中心12351熱線大廳內,市政協工會界委員、通州區總工會黨組成員、副主席徐淑蘭第10次“上崗”接聽熱線,她邊聽邊記錄,時而作出解答,時而輕聲詢問,時而耐心安慰。
開通“帶著職工心聲上兩會”熱線,組織工會界別委員現場值守,已經成為市政協每年兩會前的固定動作。
“來電的是一位50多歲的下崗職工,主要反映生活困難,講的雖是個人困難,但折射的是大齡人員失業和再就業難的普遍現象。解決他們的困境,要靠政府、企業、個人等各方面共同努力。”掛斷熱線,徐淑蘭的工作遠未結束,她將把問題帶回去調研,在市政協十三屆五次會議上與有關部門進一步溝通協商,推動問題解決。
活動連續舉辦16年,用一條熱線把委員與界別群眾緊緊連在一起。
許多職工群眾反映的問題,經過委員們扎實的調研后被寫入提案。市政協社法委主任王金山說,2020年的活動結束后,形成了“關于將職工醫療互助保障納入北京市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和醫療保障制度改革規劃的提案”“關于后疫情時期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構建和諧勞動關系的提案”等30余件界別、團體和委員個人提案,有力推動了相關問題解決。
堅持廣泛凝聚共識,密切聯系群眾、回應群眾訴求,不僅在特殊時間節點,更貫穿委員履職工作始終。
市政協不建機構、建機制,創新設立委員工作室(站),架起委員服務群眾的“連心橋”,在超大型社區“回天”地區、在平均海拔1045米的門頭溝區清水鎮黃安坨村,甚至在互聯網都有陣地。截至目前,本市已建立200余個市區委員工作室(站)。
形成提案和調研報告促成各級黨委政府關注相關問題;把果蔬花卉種植技術和民宿經營管理培訓送到田間地頭;通過網上委員工作室舉辦系列講座……過去一年,通過委員工作室(站)活動,委員們來到群眾身邊講政策、問需求,回應關切,也送出服務,通過專報、提案、社情民意信息等形式,把群眾呼聲反映給有關部門,推動問題解決。
做“首都工作關乎國之大者”理念的推動者,委員們和群眾交朋友,努力把政協民主協商的制度優勢轉化為首都治理效能。
市政協相關負責人表示,廣泛凝聚共識就要密切聯系群眾,在聯系界別群眾、基層群眾中把黨的主張變成群眾意愿和自覺行動。未來將把協商活動更多辦在基層、辦在群眾身邊,把人民政協專門協商機構作用發揮好,更好服務首都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編輯:王亦凡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