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 論>望海樓札記
美育,為民族向上奠基
美育能培養和提高人感受美的能力,鑒賞美的能力,表現美、創造美的能力,追求人生趣味和理想境界的能力;美育廣泛而深入地影響人的情感、想象、思想、意志和性格,培養高尚情操,為創造一切美好的事物而奮發向上。
美育,又稱美感教育。即通過培養人們認識美、體驗美、感受美、欣賞美和創造美的能力,使我們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和美的素養。
2018年8月3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給中央美術學院8位老教授回信時專門強調,美育對塑造美好心靈具有重要作用。美是純潔道德、豐富精神的重要源泉。缺少美滋養的人生,必然是單調的、干涸的。孔子認為教育是“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其中就包含著對美育的重視。
孔夫子為什么強調“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
“興于詩”??鬃印栋速分姓f:“起予者商也!始可與言《詩》已矣?!北砻饕粋€人在國家社會生活中,想要表達自己的思想、待人接物、言辭修身各個方面都應當是從學習《詩經》開始,只有這樣的感性語言認識,才會有“美”的感受,才能“繪事后素”,立德修身。今天我們用“中國夢”來激勵人心,一定意義上說就是全民族的“興于詩”。
“立于禮”?!抖Y》即是社會的規則、儀式、制度?!墩撜Z》說:“不學禮,無以立”。學禮守禮,從具體的感性認識提升到理性認識,嚴格地遵守禮的規定,才能克己復禮,以正其身,是為立也。今天我們加強制度建設、強調制度自信,一定意義上說也就是新時代的“立于禮”。
“成于樂”。子曰:“人而不仁,如樂何”,孔子認為,如果一個人為人不仁,那么他所演奏的音樂也將不會是令人愉悅的。更重要的是,《樂》本無經,而在于人的創造,是建立在《詩》的感性和《禮》的理性基礎之上的升華,是二者相互融合于“人”和“仁”的產物?!芭d于詩”“立于禮”當然重要,但“成”卻在于“樂”。在今天看來,“樂”不僅是音樂之“樂”,快樂之“樂”,而是在道德的普遍高尚,活力的競相迸發,精神的昂揚向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中不斷實現的,“安得天下盡歡顏”之“樂”。
人類對美育的認知是共通的。德國哲學家席勒說,“真正美麗的東西必須一方面跟自然一致,另一方面跟理想一致。”他極力主張通過美育來培養理想的人、完美的人、全面和諧發展的人。席勒指出,“感性沖動”和“理性沖動”都是人的天性,完美的人性應當是二者的和諧統一,只不過在近代工業社會中,人性被分裂開了。因此,他認為,需要有第三種沖動即“游戲沖動”作為橋梁,將二者有機統一起來。因為“游戲沖動”是人的一種自由自覺的活動,它既可以克服“感性沖動”從自然的必要性方面強加給人的限制;又可以克服“理性沖動”從道德的必要性方面強加給人的限制,使人具有真正完美的人性。當然,席勒在這里所說的“游戲”并不是指現實生活中的游戲,而是指與強迫相對立的一種自由自覺的活動,是一種審美的游戲或藝術的游戲。
現代化使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可精神世界卻缺少了關照。人們擁擠在高節奏、充滿誘惑的現代生活中,難得有須臾安寧。欲望在吞噬理想,多變在動搖信念,心靈、精神、信仰在被物化。當對物質生活的追求超越了精神生活,人們就會迷失前進的方向。如果說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文化空虛就是更嚴重、更危險、更沉重的空虛。
古今中外,先賢們對于美育的思考從未止步,這些思想結晶在今天仍具有現實意義。我們正在大踏步邁向現代化,尤其需要加強美育。美育能培養和提高人感受美的能力,鑒賞美的能力,表現美、創造美的能力,追求人生趣味和理想境界的能力;美育廣泛而深入地影響人的情感、想象、思想、意志和性格,培養高尚情操,為創造一切美好的事物而奮發向上。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來自民間、來自大變革的時代,來自全民族精神的激情與蕩漾,偉大的民族,必然創造出壯麗的史詩。
(作者系全國政協文化文史和學習委員會副主任)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美育 民族 向上 創造 奠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