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政協北京市海淀區第十一屆委員會第一次會議>觀點集錦
張雨委員:建議在對口援疆資金中設立花生產業科技項目
人民政協網北京12月12日電(記者 付振強 朱建華 滿達呼 劉佳政 李玉禎)“通過產業支疆、科技支疆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實現農民增收、推進鄉村振興戰略任重而道遠?!?2月11日,政協北京市海淀區十一屆一次會議期間,北京市海淀區政協委員張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北京市5個區的29個街道鄉鎮已經與新疆45個鄉鎮團場、231個貧困村建立結對幫扶機制。她建議,要充分發揮海淀國際創新中心核心的科技引領、輻射帶動作用,繼續實現對口援疆成效機制以 “輸血”幫扶向“造血”支援方式轉變。
張雨委員表示,以和田地區為例,該地區主導產業為林果經濟和畜牧業,林果以紅棗和核桃為主,畜牧業以養羊為主。為發展林下經濟,當地老百姓在紅棗和核桃樹下試種了玉米、小麥、辣椒等作物,但效果都不是很好,既消耗較多的水肥,又對紅棗和核桃的品質有影響,部分核桃樹已出現枯黃現象。
張雨委員告訴記者,針對上述問題,她依托委員工作站,帶領團隊科研骨干、國外引進人才、企業家、研究生等高層次人才先后3次奔赴皮山農場,選定高品質加工專用花生作為林果套種的經濟作物,在皮山農場開展了高品質花生加工專用品種紅棗套種模式與品質評價試驗,取得了初步成功。通過“林果花生套種”提高了農民綜合收益,同時可以緩解新疆優質飼草嚴重短缺問題,通過加工引領,實現種植業、林果業及畜牧業“三業”緊密融合,助力和田地區的鄉村振興。
持續推進全面脫貧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如何切實增強受援地“造血”功能?
張雨委員建議,要依托首都優勢資源,發揮政協委員參政議政機制,以政協委員工作站為橋梁紐帶,把花生產業做為對口援疆可持續的抓手,通過扎實推進花生科學試驗,梯次開展示范推廣,連續長期發展壯大,讓海淀區花生科技創新成果在和田地區開花、落地、結果。同時,鼓勵支持海淀區科研機構、大學、涉農企業在和田地區設立博士后(專家)工作站、試驗基地、研發中心、科技園區等,持續長期開展科技援疆、智慧援疆,充分發揮海淀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核心的聚集與輻射效應,同時為和田地區培養花生產業發展的創新創業人才。
“建議海淀區在對口援疆資金中設立花生產業科技項目。”張雨委員還表示,希望爭取北京市上級主管部門的資金支持,通過創新花生技術提升花生產業鏈,打造花生供應鏈,提高和田地區花生產業的科技創新水平。(完)
編輯:朱建華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