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兩岸>在大陸
向西向遠方:大陸西部有一群臺灣“逐夢者”
新華社北京12月9日電 12月的西安,凜冽寒風刮個不停,太陽還未將大地照暖,廖政貿便早早邁進教室,開啟他一天的教學生活。一口自帶“萌點”的臺灣腔,讓臺下學生聽得有滋有味。
作為西安交通大學新聞與新媒體學院第一位臺灣籍教師,廖政貿在北京大學攻讀完博士學位后,選擇來到古城西安工作、生活。
在尋找工作時,大陸多元的研究方向、開放的學術氛圍都給予了廖政貿多樣選擇,累計收到十余所高校拋出的橄欖枝。他說:“我充分感受到了學校給予的尊重與認可,也相信遼闊的西部地區和足夠的政策條例能夠支撐我向西發展,達成學術追求。”
圖為廖政茂在講課中。受訪者供圖
“兩岸人民同根同源,不覺得有何隔閡。如果有機會,我非常愿意扎根西安。”廖政貿說。
相比于2011年的西安旅游之行,再次來到西安的廖政貿發現,便捷快速的公共交通網絡和現代化城市設施都讓這座古城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不止西安,10年間,“在中西部地區增設自貿試驗區、綜合保稅區”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為進一步促進西部地區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
隨著大陸西部迅速發展,“西進”大潮也吸引了眾多臺胞向西追逐夢想,將深沉的感情傾注在這“第二故鄉”。
對于臺灣青年林厚慶來說,奔騰的黃河和廣袤的黃土高原是他向往的景色。
2018年,林厚慶開啟了在蘭州大學土木工程與力學學院的學習生活,也終于看到了這些心心念念的美景。“蘭大是一所很有歷史底蘊的學校,為國家輸送了大量人才。”
2021年4月2日,林厚慶在陽關遺址留念。受訪者供圖
在蘭州3年多的學習和生活徹底改變了林厚慶此前對西部地區的認知。用鏡頭記錄下河西走廊的雄偉夢幻,用紙筆記錄下蘭州的人間煙火氣,他不僅深切體會到作為臺灣學生融入大陸學習生活的成長與蛻變,也使自己逐漸明確了夢想目標。
“超級工程一直令我心馳神往。我的專業是土木工程,興趣愛好是攝影,我希望把所看到的、了解的傳播給大眾。”林厚慶說,他想記錄各地超級工程的建設過程和幕后故事,讓大眾知道建筑背后蘊含的寶貴人文精神。
2020年10月18日,林厚慶拍攝的張掖七彩丹霞。受訪者供圖
和林厚慶一樣,臧鳴遠17年前也懷著夢想從臺灣高雄遠赴重慶,并在這里工作、成家。如今,來大陸時心中夢想的萌芽,正在這個西部山城長成參天大樹。
“回家看看吧!”這是1948年從大陸移居到臺灣的爺爺時常叮囑臧鳴遠的話,加上改革開放后大陸經濟的騰飛,臧鳴遠決定來大陸闖一闖。“當時的目標就是能在大陸留下來。”
和當時大多數登陸的臺胞不同,臧鳴遠在走訪調研了幾個省市之后,最終把重慶定為實現夢想的舞臺。“重慶人耿直的個性,似火熱情,與高雄人特別相似。或許是與沿海不同的吸引力,讓我在這個美麗的山城流連忘返。”他說。
事業的發展總不是一帆風順的,但臧鳴遠說:“在遇到困難時,市政府會耐心幫我尋找解決辦法,大陸朋友也會給我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讓我感覺很溫暖。”
臧鳴遠在大陸參加活動。受訪者供圖
臧鳴遠主要從事殯葬服務。他認為,近年來,大陸的服務業管理機制與法律法規逐漸完善,讓從事殯葬業的人員持證上崗,“既保證了消費者權益,也給從業者吃下了一顆‘定心丸’”。
據重慶市臺灣事務辦公室統計,目前重慶市常住臺胞約3000人。2020年5月重慶市臺辦與四川省臺辦簽訂了《深化川渝對臺交流合作、促進臺胞臺企參與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為臺灣同胞向西發展創造更好條件。
“隨著大陸開放的大門越來越大,可供臺胞施展才能的天地并不局限于東部沿海地區。西部地區處在‘一帶一路’和西部陸海新通道沿線,我很看好這些地方未來的發展前景。”臧鳴遠說。
如今,臧鳴遠還經營著特色小吃和奶茶店,并與同在大陸工作的一位臺灣姑娘結婚成家,初到大陸時“留下來”的目標早已超額完成。
臧鳴遠說:“我經常推薦臺灣的親人朋友來大陸學習、生活。在這里,有詩有遠方。”(記者馬欣然、劉昊東、徐欣濤、張文靜、劉恩黎)
編輯:李京
關鍵詞:大陸 臺灣 臧鳴 向西 西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