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妇人妻中文字幕久久,男女猛烈无遮掩视频免费,在线看免费无码av天堂,色97久久久综合影院

首 頁 要聞 要論 協商 統戰 黨派 委員講堂 理論 人事 社會 法治 視頻 文化

首頁>專題>第二時間

抑郁癥篩查納入學生健康體檢,政協委員為何還要打個問號?

2021年11月16日 12:32 | 作者:付振強 | 來源:人民政協網
分享到: 

近日,教育部在對全國政協十三屆四次會議《關于進一步落實青少年抑郁癥防治措施的提案》答復中明確提到,“將抑郁癥篩查納入學生健康體檢內容,建立學生心理健康檔案,評估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對測評結果異常的學生給予重點關注。”這一關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話題,一路沖上熱搜,引發了社會對青少年抑郁癥的關注。

提及教育部的提案答復,全國政協委員、青海民族大學師范學院副教授李莉娟在接受人民政協網記者采訪時坦言:“關于這方面的提案我連續提了兩年,建言有了進一步的結果,非常高興!”

001

△全國政協委員、青海民族大學師范學院副教授李莉娟

警惕!抑郁癥日趨低齡化

情緒低落、沉默寡言、興趣減退、失眠多夢、不愿出門、心悸心慌、壓抑悲觀……抑郁癥輕則為“精神感冒”,重則堪稱“精神癌癥”,無論何種別稱,這一常見的精神疾患都是“隱形殺手”。更讓人擔憂的是,抑郁癥盯上了青少年。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發布的《中國國民心理健康發展報告(2019-2020)》顯示,我國青少年抑郁檢出率為24.6%,其中重度抑郁的檢出率為7.4%,檢出率隨著年級的升高而升高。

李莉娟說,她提交這件提案的初衷來自于一次調研:一些地方在非正常死亡人數的統計中發現,有的青少年死亡是因抑郁癥所致。“接觸到抑郁癥后,我發現有很多未成年患者就診,最小的才13歲。實際上,對這些孩子的心理疾病是可以做到早發現、早預防的,假如能提早干預,不至于走到自殺這一步。”

“青少年因抑郁癥導致自殺的新聞并不鮮見,這種嚴重心理疾病有向低齡化蔓延的趨勢。”在李莉娟看來,當前全社會對成年人的抑郁癥比較關注,但對青少年患抑郁癥等心理疾病重視不夠。

身體健康不僅僅包括軀體健康,還包括心理健康和良好的社會適應性。“但是教育部門和學校重視對學生身高、體重、視力、牙齒等的篩查,卻對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的篩查重視不夠。通過調研了解到,目前我們對青少年群體心理健康狀況的篩查及幫助手段是不夠的。”在提案中,李莉娟建議加大對家長、教師的專業培訓,以防因誤診、漏診、延誤治療而發生悲劇;建議學校針對不同年齡階段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定期開展情緒管理、心理健康教育,采取有效措施緩解學生壓力。

“沒有心理健康就談不上孩子的健康成長。教育部將抑郁癥篩查納入學生健康體檢,這對孩子們來說是一件可喜可賀的事。” 李莉娟說。

002

孩子受傷的“心”需要家長、學校、社會多包容

相較于日益攀升的青少年抑郁癥檢出率,抑郁癥低就診率現象明顯。明知疾患卻不就診,諱疾忌醫的背后有著什么樣的原因?

“病恥感、不好意思看病是一個重要原因。”李莉娟表示,國家已經建立了學生心理健康檔案,對學生心理健康狀況進行評估。但有學生被查出抑郁癥后,有些院校卻出現了“畏懼心理”:他們害怕學生自殺,因此把孩子轉入精神病專科醫院或醫院的精神科去治療。治療成功之后,如果孩子想重新回歸到社會和學校,過程其實很難。

除此之外,學生和家長也會有“病恥感”。李莉娟舉了一個例子:網絡上有個視頻,媽媽得知自己女兒診斷為抑郁癥后不停地抱怨和謾罵:“我不缺你吃,不缺你喝,為什么會得這個病?女孩跟在后面不停地哭,看完視頻讓人覺得非常心痛。”李莉娟說,孩子已經非常難受了,但母親卻覺得很丟人,而且根本不能理解為什么孩子會得病,更沒有正視這種疾病。

“在這種情況下,孩子更加壓抑內心需求,不敢表達,直到病情嚴重,甚至導致我們都不愿意看到的慘痛后果發生。”李莉娟擔憂地說。

能預見到后果,就得究其原由。正如那位媽媽所言:孩子為什么會得心理疾病呢?李莉娟認為,現代社會的評價體系存在問題,對孩子的評價更多地聚焦在學習成績和考分上,標準過于單一。初中、高中階段的孩子正處于自我認知完善當中,因為得不到客觀全面理性的評價,他們不能正確地認識自己,再加上青春期的一些問題,就會感到很困惑、內心起沖突,這是出現抑郁癥的重要原因之一。

“另一個方面就是社會對青少年抑郁癥患者要更好地包容。這兩年,社會上開始逐步認識青少年抑郁癥,但這還遠遠不夠。”李莉娟建議,學校、家長、社會等方面應聯合起來,有效應對孩子抑郁癥問題,將心理健康知識宣傳到位。

此外,李莉娟還認為,目前,我們對于患抑郁癥的孩子還缺乏一定的幫助渠道。“其實就是孩子有情緒,該找誰去發泄。應該建立政府和社會支持體系,讓有心理問題的孩子及時得到幫助。”

落地、落實、落細,才能真正讓青少年受益

“國家有了政策,下一步,重在落實。”在李莉娟看來,篩查出抑郁癥后該怎么做才是最關鍵的,落地、落實、落細,才能真正讓青少年受益。

讓李莉娟擔憂的原因有來自各方的“病恥感”。她表示,相關政策文件出臺后,難免會有個別院校在落實上流于形式,不愿意承認自己的學生有心理問題。同樣,有些家長也不愿意直面問題。

“我走過不少學校,包括高校,其實很多學校已經設立了心理咨詢室,甚至建設了漂亮的心理咨詢中心。但其中也不乏有形式沒內容的設置,這是非常要命的。”李莉娟表示,心理咨詢室、心理咨詢中心建得很漂亮,可到底能不能幫助孩子解決心理問題,從目前來看,是要打個問號的。

“當然,篩查出來以后不能往醫院一送了之,應給孩子更多人性化的關懷和陪伴,全力為他們打通治療以后回歸社會的途徑。”李莉娟對篩查出抑郁癥的孩子的管理同樣有著冷靜思考。

“國家相關政策有了,其實還可以進一步精細化。當然,這也是一件久久為功的事,我和其他政協委員會持續關注、持續推動。”李莉娟說。



       策劃:李木元

主持:劉佳政

記者:付振強

攝像:汪凱

后期:宋寶剛 汪凱

編輯:黃喆

      審核:周佳佳


編輯:張佳琪

關鍵詞:抑郁 學生 李莉 莉娟


人民政協報政協號客戶端下載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