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全國政協雙周協商座談會>提高涉外執法司法質效>會議新聞
那些突然想寫下來的文字
本報記者 羅韋
每次采訪,總會有不少故事沒有寫出來,或有些瑣碎,或與主題關系不大,但回頭再看,那些沒有形成文字的片段,早已在我的內心深處形成力量,對我產生影響。
10月29日,坐在全國政協雙周協商座談會的會場,回想過去兩個多月發生的與此有關的事,像參加的實地調研、視頻調研會議、專家座談會以及籌備工作協調會,突然有種沖動——寫寫會場外的那些人和事。
我接到調研任務是在8月26日,第一反應是這個調研題目涉及領域廣、法律專業性強,就在準備要做功課的時候,收到了社法委辦公室法制處同志發來的參考材料和調研提綱,近6萬字,工作做得真是細致啊。隨后的幾天時間里,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調研行程一直在更改,微信群里幾乎每天都有新通知。中秋節后上班第一天,召開視頻調研會議,部分調研組成員卻突然因居家隔離而無法參會了。
真是一波三折啊。
辦法總比困難多。實地調研的地方少了,摸情況、聽意見不能少。于是,調研形式更多樣了——協同調研、視頻調研,還有多場專家座談會,與60余人進行深入座談交流,拿到了14余萬字的書面發言材料……
聽人說過,新疆越是干旱缺水的地方,瓜果越甜。我想差不多的道理,這次雙周協商座談會克服了諸多困難,最后一定會碩果盈枝。
接下來講講我記憶里的3個片段——
在山東調研時,場場座談都是全員發言,交流交鋒交融氛圍濃厚。有一場,省公安廳一位年輕同志主動舉手請求發言,不僅談了自己和同事們打擊電信網絡詐騙時遇到的困難,還提出了一些關于海外追逃的具體建議。坐在他旁邊,我能感受到他守護老百姓血汗錢的愿望,還有他的勇敢和擔當。
召開視頻調研會議時,在上海分會場主持會議的周漢民常委本沒有準備發言,被點將后,談到了對提高涉外執法司法質效的3點思考,站位高遠、條分縷析,言簡意賅,卻句句透著堅定。
開第一場專家座談會時,有一位年長的專家提前半個多小時到達會場。一進來,她就把黑色斜挎包放在地上,輕輕從一個布袋里拿出厚厚的一疊材料,低頭開始看起來。她是張月嬌,年逾70,是清華大學法學院教授、國際商事爭端預防與解決組織名譽理事長,也是世界貿易組織(WTO)上訴機構前主席、大法官。開會時,她脫稿發言1個多小時,期間多次與大家交流,聲音不大,富有磁性,帶著大法官的明顯特征。會后,我查閱了關于她的報道,很受鼓舞。她在央視《開講啦》節目中說:“我會健康的,而且是高效的,為國際的公平正義,奉獻中國法律人的智慧和力量”,直到現在,她還經常工作到后半夜,讓人十分敬佩。
……
功夫在詩外。這場雙周協商座談會雖然只有3個小時左右,委員、專家的意見建議卻是大家一段時間甚至幾十年的思考;雖然發言的只有十位委員、專家,他們的所思所想所感卻來源于社會各界人士的工作實踐……
很多片段在我的腦海里浮現,想寫下來的話也還有不少,委員、專家在為國家發展建言獻策的同時,他們做事做人的態度也深深地影響著身邊的人,哪怕是我這樣一個旁觀者。
編輯:付振強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