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紀念辛亥革命110周年>習語回響
不負先烈夙愿共圓復興夢想
——臺灣各界熱議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
人民政協網北京10月11日電(記者 高楊)紀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會9日在北京隆重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發表了重要講話,在臺灣各界引起強烈反響。各界認為,縱觀110年來中國歷史,尤其是1949年新中國成立以來的72年間,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中國社會發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辛亥革命先烈和孫中山先生沒能完成的遺愿在大陸已經并正在實現,辛亥革命110年來的歷史啟示我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有領導中國人民前進的堅強力量,這個堅強力量就是中國共產黨。
在談到對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的感受時,親民黨高級黨務顧問、臺灣知名時事評論員黎建南表示,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不只是說給大陸人民聽的,更是說給全體中華兒女聽的,尤其是對我這類當過國民黨黨務干部,對孫中山先生理念及遺志,印象特別深刻的人聽起來更是精神振奮,熱血沸騰。
“2019年,親民黨主席宋楚瑜帶領專家學者參觀粵港澳大灣區,我有幸隨同,親眼目睹孫中山先生建國大業的實踐,過去背得滾瓜爛熟的孫中山先生建國大綱、建國方略、實業計劃……竟然都在眼前呈現。”黎建南說,去年參加中山論壇,重新復習孫中山先生理論,想到連國民黨都淡忘的孫中山先生理念,卻在大陸得到重視、得到實現,頓時百感交集,我當時哽咽。“所以,當聽到習近平總書記說中國共產黨人是孫中山先生革命事業最堅定的支持者、最忠誠的合作者、最忠實的繼承者,我百分之百的認同。”
“身為臺灣人,當然更注意有關臺灣的談話。”黎建南表示,習近平總書記說,孫中山先生說過:“‘統一’是中國全體國民的希望。能夠統一,全國人民便享福;不能統一,便要受害。”臺灣問題因民族弱亂而產生,必將隨著民族復興而解決。這是中華民族歷史演進大勢所決定的,更是全體中華兒女的共同意志,正像孫中山先生所說:“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之則昌,逆之則亡”。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一針見血,對兩岸關系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
“以國家統一告慰辛亥革命先烈。”這是臺灣中華青年發展聯合會理事長王正對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意義的理解。
王正表示,習近平總書記在談到兩岸問題和國家統一的內容時,包括他提到“凡是數典忘祖、背叛祖國、分裂國家的人,從來沒有好下場,必將遭到人民的唾棄和歷史的審判”,“臺灣問題純屬中國內政,不容任何外來干涉”,“任何人都不要低估中國人民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堅強決心、堅定意志、強大能力”,全場多次掌聲雷動,代表了反對“臺獨分裂”、實現國家統一有著全體中國人民強大意志的支撐。
“雖然習近平總書記對‘臺獨分裂勢力’以及外國干涉勢力發出了最為莊嚴和嚴正的警告,但同時也表示‘以和平方式實現祖國統一,最符合包括臺灣同胞在內的整體利益’,并且強調將繼續堅持‘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基本方針,這代表和平統一的大門仍然向臺灣同胞敞開。”王正說,結合習近平總書記在《告臺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紀念會上提出兩岸各界共商“‘一國兩制’臺灣方案”,臺灣同胞應當充分把握歷史機遇。
王正認為,要實現和平統一,就需要扭轉島內民心,而這更需要我們臺灣統派所有仁人志士更加努力,統派青年一代更要向前輩們學習效法,深耕基層、服務群眾,引領民意、扭轉民心,讓臺灣同胞認識到“只有統一才能救臺灣”“只有統一才能發展臺灣”,統一后我們將能借助祖國大陸堅實強大的力量重新建設一個新臺灣,能夠有效推動臺灣社會的分配正義和社會公義。當臺灣同胞都相信統一之后的臺灣將是最美好的臺灣,那便會歡歡喜喜地迎接統一的到來。
王正說,1911年辛亥革命終結了封建君主專制制度,110年后我們呼吁臺灣人民集體覺醒,清理“內戰史觀”“反共史觀”和“臺獨史觀”,以行動終結“臺獨專制”與“獨臺偏安”,早日實現兩岸和平統一。兩岸同胞一起攜手“反獨促統”,為實現國家的完全統一以及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不懈奮斗,如此方可告慰辛亥革命以來無數的先賢先烈,不負中山先生致力于統一中國、讓中華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理想夙愿。
臺灣《旺報》刊發社評指出,大陸舉辦紀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會,習近平總書記談及兩岸統一、警告“臺獨”時,獲得最熱烈、最持久的掌聲。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對臺部分有3個關鍵詞:和平、反“獨”、促統。文章分析認為,種種跡象表明,民進黨當局在臺海情勢上已失去主動權,如果臺灣人民對民進黨的兩岸路線不滿意,唯其下臺后,每況愈下的“現狀”才可能逆轉。
該報還指出,當民進黨把兩岸愈推愈遠,“臺灣人不再是中國人”,那么中華民族歷史悲劇就會再度上演。反之,如果認同“臺灣人就是中國人”,那么兩岸就可以重新在和平狀態下逐步走向融合,這一定是對兩岸人民最有利的結局。
受邀出席本次紀念大會,在現場聆聽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的臺灣陸軍前少將、臺灣統合學會執行長鄭旗生表示,從上個世紀90年代開始,他就往來臺灣與大陸,親眼目睹了大陸經濟社會發生的翻天覆地變化。
作為孫中山學術研究者和孫中山思想追隨者,他看到孫中山制定的,曾經被當時外國記者認為不可能實現的《建國方略》,沒有在臺灣實現,卻在大陸實現。尤其他目睹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一個朝氣蓬勃的偉大民族正在接近偉大復興目標,鄭旗生感觸最大也最讓他感慨的是,中國共產黨改變了中國落后面貌。鄭旗生說,就整個中華民族、中國和中國人民而言,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國家之幸、人民之幸、民族之幸。
編輯:周佳佳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