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全國政協雙周協商座談會>社會救助法的制定>會議新聞
需要關注新的救助需求
人民政協網北京7月8日電(記者 張佳琪) “當下困難群眾對社會救助的需求,已經不只是簡單的基本生活救助,越來越需要物質保障與生活照料、精神慰藉、心理疏導等相結合的綜合型救助。”6月28日,在全國政協召開的“社會救助法的制定”雙周協商座談會上,全國政協委員曹小紅開門見山,直奔主題。
“2019年,天津市對全市357萬戶家庭進行了社會救助工作入戶調查,其中有一組數據值得關注。”曹小紅介紹,統計數據顯示,在群眾求助的困難事項中,申辦生活救助占比為18%,而醫療救助類占比超40%,在養老服務、特殊群體福利、就業、精神關愛等方面的需求分別占比13.7%、7.5%、7%、3.9%。
“由此可見,困難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對社會救助提出了高質量發展的新要求。進一步完善各部門聯動機制,將生活保障與醫療、教育等社會救助政策及其他救助資源有機結合起來十分必要?!辈苄〖t表示。
“這是一個突出的問題,調研組赴地方了解情況的過程中也遇到了類似問題?!比珖f委員黃樹賢接過話茬說道,“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可能出現的新情況如新的救助主體、新的救助項目、新的救助對象、新的救助需求,可以通過立法技術方式予以解決?!?/p>
黃樹賢建議,對于基本生活救助與專項救助的銜接問題,可以采用一般規定和特別規定相結合、設立與其他法律規定的接口等方式。對于新的救助需求,可以通過列舉和兜底相結合的開放性方式,為未來預留空間。
2020年4月,中辦、國辦印發《關于改革完善社會救助制度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明確提出要強化黨委領導、政府負責、民政牽頭、部門協同、社會參與的工作機制。如何落實《意見》精神?曹小紅建議,進一步突出各級政府的統籌職能,建立由各級政府負責,民政部門牽頭,教育、人社、住建、衛健、應急、醫保、財政等部門協同配合的社會救助工作協調機制,從而形成政策合力,實現救助資源和困難群眾訴求有效對接。
在此基礎上,曹小紅還建議,可立法明確各級政府將社會救助政策落實情況納入各部門績效考核評價,進一步夯實部門責任,明確“一門受理、協同辦理”機制中的各層級各單位的具體職責,強化工作協同,切實形成工作合力。
“切實把社會救助由一家之事變為大家的事?!辈苄〖t表示。
編輯:張佳琪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