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今日要聞
劉斯杰:勤勤懇懇走好高質量發展之路
新華社濟南7月6日電題:劉斯杰:勤勤懇懇走好高質量發展之路
新華社記者吳書光、楊文
九曲黃河,從山東墾利浩蕩入海。墾利,因油而興,石化產業曾是當地支柱產業;作為退海之地,生態保護任務異常艱巨……2016年底,劉斯杰上任山東省東營市墾利區委書記時,當地正面臨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嚴峻考驗。
“墾利墾利,只要勤勤懇懇,就一定能奪取勝利!”剛到任的劉斯杰這樣為當地干部加油鼓勁。
為明天“爬山過坎”
“是要數量還是要質量?是要現在還是要未來?”這是劉斯杰上任之初每天要面臨的艱難抉擇。
他認定:“早轉早主動,不轉就被動;不轉型就是死路一條。”
2017年以來,墾利取締落后產能企業69家,關停并轉化工企業56家,先后實施76個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基本形成了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汽車零部件等“5+4”產業體系。2020年化工產業納稅是2016年的1.6倍,“四新”經濟年均投資增長35%以上。
在新發藥業,生產車間一片忙碌,生物醫藥園區建設如火如荼。在劉斯杰牽頭實施的“項目推動、創新驅動、人才拉動、產業帶動”舉措助力下,這家原本生產獸藥原料的小企業躍升為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成為同行業中B族維生素品種最齊全的生產企業之一。
產業轉型升級過程必然伴隨陣痛。2018年,墾利四家骨干民營企業突發債務風險,處理不好將嚴重沖擊墾利乃至東營市的經濟運行。
在3年多的時間里,劉斯杰組織帶領招商百余次,先后與多家券商、投行、知名企業進行洽談……最終,墾利引進三家上市公司,吸引外來重整投資25.5億元,盤活了企業重點板塊,保住了市場主體,金融生態加速修復。
“一山放過一山攔,哪一道坎都得過。”劉斯杰說。
讓鹽堿地“獻寶”
烈日下,墾利鹽堿地泛著白色鹽漬。這里一半以上的土地是鹽堿地,由于淡水緊缺,土地產出低,過去農業畝均收入只有幾百元。
“剛來的時候,我心里就琢磨,怎么讓鹽堿地‘變廢為寶’?”劉斯杰說。他去院校請專家、到先進地區學經驗、走田間地頭找病根,最終規劃了水稻、海參、蓮藕等8個特色片區,研究出臺了支持農業、旅游業融合發展意見。
幾年間,墾利建設起了省級農業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培育了一邦農業、海躍水產等10余家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達739家,有了596個家庭農場。
墾利是黃河口大閘蟹原產地和主產區,但規格小、品牌弱。“一定讓鹽堿地的小螃蟹變成大產業”——劉斯杰牽頭制定政策,聘請專家組建黃河口大閘蟹產業研究院,修訂養殖技術規程和質量標準,推廣標準化養殖模式。在他的大力推動下,目前墾利有黃河口大閘蟹龍頭企業5家、專業合作社8家,社員200多戶,輻射帶動3000多人致富。
日前,記者跟著劉斯杰穿過一片鹽堿地,看到一番新景象:池塘水草茂密,幼蟹穿梭其間。
“是劉書記支持我們引進新技術,大閘蟹以前論斤賣,現在可以論個賣了。”惠澤大閘蟹養殖公司負責人王新軍說,標準化養殖池塘畝產值可達1萬元以上。
這幾年,墾利牛奶、黃河口蓮藕成為青島上合峰會指定食材,黃河口大閘蟹品牌價值連年攀升,達26.12億元。2020年,當地特色農業占農林牧副漁業比重70%以上,獲評中國鄉村振興百佳示范區。
讓綠色成“最亮底色”
夏日的傍晚,暑熱漸退,微風陣陣,水鳥在濕地淺水區“漫步”、覓食……近年來,越來越多的鳥類“遷居”墾利,其中包括珍稀的東方白鸛。
“良好生態是美好生活的基礎。”劉斯杰說。
墾利堅定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堅持系統治理、綜合治理、源頭治理,“十三五”期間實施了243項水氣土廢綜合治理工程。劉斯杰牽頭謀劃實施了濕地生態修復、潮間帶治理、墾東咸水溝退養還濕、沿黃生態長廊等工程,累計恢復濕地478公頃,修復潮間帶植被918公頃,造林6600公頃。
2020年,墾利空氣優良天數比2016年增加了75天。
建設“實力、活力、生態、美麗、幸福”墾利,是劉斯杰當年到任墾利調研后提出的發展目標。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后,建成“生態墾利”,成為首要目標。
“綠色生態應該是墾利最亮眼的底色。我們要繼續勤勤懇懇走好高質量發展之路,讓墾利成為最宜居宜業的城區,為高素質人才扎根墾利、推動高質量發展打造良好環境。”劉斯杰說。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墾利 劉斯 斯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