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妇人妻中文字幕久久,男女猛烈无遮掩视频免费,在线看免费无码av天堂,色97久久久综合影院

首 頁 要聞 要論 協商 統戰 黨派 委員講堂 理論 人事 社會 法治 視頻 文化

首頁>專題>奮斗百年路 啟航新征程>百年同心路·與委員同訪

沂蒙紅嫂的故事為何催人淚下?

2021年06月28日 15:49 | 作者:廉維亮 張文敬 奚冬琪 馬健 杜曉航 劉佳政 | 來源:人民政協網
分享到: 

△人民政協網原創視頻

“蒙山高,沂水長,軍民心向共產黨……”這首《沂蒙頌》可謂家喻戶曉。革命戰爭年代,在沂蒙這片紅色的土地上,誕生了無數可歌可泣的英雄兒女。沂蒙兒女與黨和人民軍隊“水乳交融、生死與共”的精神被概括為沂蒙精神,與“延安精神、井岡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起,成為黨和國家的寶貴精神財富,為后人樹立了一座不朽的歷史豐碑。

在沂蒙革命紀念館里,一幅幅照片、一件件實物,都記錄著沂蒙人民為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勝利做出的巨大貢獻和犧牲。

1

“1941年春到1942年底,日軍集結了大量的優勢部隊,對沂蒙山區進行了清剿掃蕩、蠶食,這其中發生了一個非常慘烈的故事。”在淵子崖保衛戰的展板前,臨沂市政協委員程蓓指著照片中慘烈的戰斗場面介紹,淵子崖村大概有200多戶人,當時一千多名日軍帶著精良的武器圍剿這個村子,村里的男女老少拿著土槍、土炮、長矛、大刀和敵人進行了一天多的殊死搏斗,犧牲村民147位,殲滅敵人121人,被稱為“抗日楷模村”。

“最后一塊布做軍裝,最后一口飯做軍糧,最后一個兒子送戰場”……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先后在沂蒙革命老區建立了濱海、魯中、魯南革命根據地,有20多萬人參軍入伍,120多萬人擁軍支前,10萬英烈血灑疆場。這里不僅有浴血殺敵的戰士,更有送子參軍、送夫支前,縫軍衣、做軍鞋、抬擔架、推小車,舍生忘死救傷員和不遺余力撫養革命后代的“沂蒙紅嫂”,譜寫了一曲曲血乳交融的沂蒙壯歌。

被稱為“沂蒙母親”的王換于,就是“沂蒙紅嫂”中的杰出代表。王換于是山東省沂南縣馬牧池鄉東辛莊村人,1938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不久被選為村婦救會長和艾山鄉副鄉長。她的丈夫、兩個兒子和大兒媳在她的影響下,也先后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抗日戰爭時期,她創辦戰時托兒所,照料撫養了近百名八路軍第一縱隊機關工作人員和革命烈士的革命后代。

2

“托兒所的很多孩子身體都十分瘦弱,我奶奶就和我母親和幾個嬸子講:把奶水給那些年齡小、體質差的孩子吃,自家的孩子就吃粗糧。因為自己的孩子死了,你還可以再生。可如果革命后代的孩子沒了,他們就斷了根。”王換于的孫女、臨沂市政協常委于愛梅如今擔任“紅嫂紀念館”的義務講解員,為大家講解沂蒙紅嫂故事,傳承著祖輩的紅色精神。

從抗日戰爭到解放戰爭,“沂蒙紅嫂”精神代代相傳。在孟良崮紀念館沂蒙六姐妹雕塑前,蒙陰縣政協委員吳楠一講起了“沂蒙六姐妹”的故事。

3

在1947年的孟良崮等戰役期間,沂蒙六姐妹不分晝夜,在村干部和民兵都上了前線支前的情況下,她們主動擔起重任發動全村男女老幼,為部隊納軍鞋、縫軍衣,悉心護理照料傷病員等。戰役期間,六姐妹和她們的鄉親們一天只吃一頓飯,整天忙碌,操勞,每天往返20多里山路。據不完全統計,在孟良崮戰役期間,她們帶領全村為部隊納軍鞋500多雙,她們還經常在前線搞宣傳工作,鼓舞士氣。

沂蒙山是英雄的山,沂蒙人民是英雄的人民,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浸染著熱血。陳毅元帥曾經說過,“我就是進了棺材也忘不了沂蒙人民,是他們用小米供養了革命,用小車將革命推過了長江。”

6

孟良崮戰役紀念館講解員、蒙陰縣政協委員婁甜甜講解起這段歷史充滿感情:“在革命戰爭年代,沂蒙山區總共涌現出了支前民工是69萬多人,二線常備民工15.4萬多人,隨軍常備民工4.66萬多人,總數就達到了92萬人之多。僅在孟良崮戰役期間,蒙陰縣就出動民工10多萬人,而在當時全縣的總人口也是只有約20萬,也就是說支前民工是占到了全縣總人口的一半以上。”

在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之際,走在沂蒙這片紅色熱土上,回望崢嶸歲月的光輝歷史,回顧一個個鮮活的英雄人物,看到的是如今綠水青山里蘊含的勃勃生機,不朽偉業,是中國共產黨歷經百年而風華正茂的根基,更是中華民族不斷披荊斬棘、走向復興的力量源泉。

編輯:周佳佳

關鍵詞:


人民政協報政協號客戶端下載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