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委員讀書>委員學黨史
中國共產黨是中國故事中最具感染力的故事
“歷史是最好的老師”。一個政黨、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最好的學習是向自己的經歷和歷史學習,向世界的優秀文化和有益經驗學習,是跟著實踐和時代學習。中國共產黨的百年苦難輝煌就是一部最為生動的教科書。
一、 學習百年黨史,加深了對我們黨百年大黨、百年輝煌的認識
中國共產黨百年歷史滄桑、百年鮮活生動的黨史故事,讓我們進一步認識到黨從小到大,從弱到強走過的苦難輝煌。在黨成立之初,中國政黨林立,有二三百之多,百年大浪淘沙,堅守如初的政黨寥寥無幾,唯有中國共產黨披荊斬棘、力挽狂瀾走向輝煌;在黨發展之時,世界共產主義運動風起云涌,共產黨有二三百之多,一場東歐劇變,保持本色的共產黨就下降到130多個,唯有中國共產黨不忘初心、堅如磐石、發展壯大走向輝煌,成為名副其實的世界第一大黨。放眼世界,百年政黨有之,而經歷百年不衰,始終站在時代前列的少有。中國共產黨處大國之勢,行強國之道,無疑是個中翹楚、時代先鋒。
歷史從哪里開始,思想進程就從哪里開始。我們自豪地感受到,中國共產黨一路走來,中國革命一路走來,新中國一路走來,改革開放一路走來,新時代一路走來,中國共產黨成為中國故事中最具感染力的故事,中國共產黨成為世界最大的百年政黨。馬克思主義之所以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之所以好,很大程度上是由中國共產黨的能來支撐和驗證的。中華民族精神之所以恢宏,很大程度上是中國共產黨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以中國革命的實際為需求,將零珠碎玉般散布在幾千年歷史長河中的優秀傳統文化元素,經過集約和提純,鑄就成人民軍隊的信仰,中國共產黨的信仰,并升華為偉大的中華民族精神。
二、 學習百年黨史,加深了我們對黨的統一戰線歷史功績的認識
黨的百年歷史證明,統一戰線是我們黨凝聚人心、匯聚力量的政治優勢和戰略方針,是奪取革命、建設、改革事業勝利的重要法寶。習仲勛同志當年曾深有體會地說,“沒有統一戰線,就沒有黨的歷史”。統一戰線是中國共產黨發展的生命線,從國民革命聯合戰線、工農民主統一戰線、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人民民主統一戰線,到愛國統一戰線,黨的統一戰線工作始終支撐著黨的建設發展,伴隨著黨的發展壯大,是黨史的重要組成部分。
毛澤東的一生是踐行統一戰線的光輝典范。“西安事變”前后,毛澤東為爭取社會高層對共產黨倡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理解、同情和支持,從1935年底(瓦窯堡會議)到1937年5月(國共達成二次合作)期間,毛澤東親筆給國民黨將領、各民主黨派領袖、社會賢達、各大學校長和知名教授……寫信不下千封,爭取社會各界對中國共產黨政策主張的最大認可,堪稱近現代“親書政治”的成功范例,其數量達到毛澤東一生的最高峰。對蔣政策作了從“反蔣抗日”—“逼蔣抗日”—“聯蔣抗日”—“擁蔣抗日”的4次調整。1945年8至10月在重慶談判的45天里,毛澤東提出“什么人都見”的“拜客”政策,禮賢下士,登門拜訪廣交朋友,積極宣傳我黨的政策主張。連陳立夫都說,“毛澤東把統戰工作都做到我家里來了”。歷史反復證明,什么時候統戰工作做得好,我們的事業就順利,什么時候忽視統戰工作,我們的事業就容易出現波折。
今天,在完成祖國統一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時代,我們要防止“拿著法寶不會用,抱著金剛鉆不會使”。更需要繼承和發揚黨的統一戰線光榮傳統,對內,團結、協商、溝通、聚力,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動員全國各族人民同心同德、凝聚共識、群策群力,團結在中國共產黨的周圍;對外,團結、溝通、交流、互信,講好中國故事,努力化消極因素為積極因素,壯大我們的陣營,發展我們的朋友,建立更為廣泛的祖國統一和民族復興統一戰線,共同創造偉大的輝煌。
三、 學習百年黨史,堅定了我們對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信賴
進一步認識到,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之所以輝煌,是由于以習近平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傳承了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的靈魂,在偉大斗爭、偉大創造、偉大奮斗、偉大工程、偉大團結、偉大夢想的實踐中聚力奮斗而取得的。
中國共產黨百年創業、百年奮斗、百年輝煌、百年筑夢的歷史,用鐵的事實向世人證明了中國共產黨現有的政體非常成功,中國道路、中國制度的蓬勃生機及其影響力吸引力競爭力,在國際社會中日益強勁。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可以說,只要中國堅持社會主義,標志著人類就有1/5的人在走社會主義道路,這是一個龐大的充滿自信和希望的數字。正如基辛格所預言“中國已成為全球力量平衡的最大贏家”,“中國模式可能會影響發達國家迄今的主流思想”。中國沒有辜負馬克思主義,中國沒有辜負社會主義,馬克思主義沒有辜負中國,社會主義沒有辜負中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不僅在中國保持不變,而且要為全人類作出更大的貢獻!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我們黨的百年奮斗史就是為人民謀幸福的歷史,我們黨打江山、守江山,都是為了人民幸福,守的是人民的心。我們只有始終與人民群眾心心相印、同甘共苦、超越時空,才能守護好真正的“江山”,走向民族偉大復興。
(作者系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原副政委)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