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深圳市政協七屆一次會議>委員建言
盛司潼:發揮深圳創新優勢 充當“關鍵核心技術 攻堅”的示范尖兵
今年全國“兩會”通過的“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以及政府工作報告中,將科技創新放到了重要的位置,并且給出了明確的方向性方針。深圳作為中國科技創新的前沿,尤其是科技成果轉化方面,已經走在了全國的前列,這依賴于深圳獨特的科技型企業家的努力。
深圳如何持續保持科技創新優勢,如何在科技創新領域保持活力,繼續承擔示范作用,提出如下建議:
一、 充分發揮民營企業作為創新主體的作用,改變科技攻關項目承擔的規則
深圳有大量的高科技民營企業,其中許多企業占據著行業或者子領域的技術高地,具有很強的市場意識、創新能力,而且民營企業的基因就是將技術創新與市場能夠很好地結合。為了很好貫徹“兩會”落實“企業創新主體”的精神,就需要在發布和實施關鍵技術攻關項目方面,打破制約民營科技企業、初創科技企業承擔項目的障礙,不以現有的市場規模作為判斷依據,實現以技術研究、創新能力為主要判斷依據,通過“掛皇榜”“揭榜掛帥”的方式,讓那些具有技術研究、創新能力的企業能夠有公平的機會參與重大關鍵技術項目。政府要有機制敢于讓企業,尤其是民營企業牽頭承擔重大科技攻關項目。
二、 釋放科技人員的創新活力
深圳經過多年的努力,吸引了一大批海內外的科研人員、科研機構,科研能力不斷增強。但是,科研人員的創新能力仍然沒有得到有效釋放,主要原因是一方面企業的科研人員受制于企業的研究經費、發展方向的限制;另一方面科研院所的科研人員,缺乏科研與市場結合的平臺或者途徑,或者缺乏直接進入市場的動力或者保障,使得大量的科研力量閑置,得不到充分發揮。
建議政府通過建立科研人員的雙向流動機制,鼓勵、促進科研人員的流動、整合,來釋放科研人員的活力,為科技創新貢獻更大的力量。
目前很多科研成果、科研與市場脫節的主要原因是科研院所的科研人員不敢進入市場,承擔科研失敗的風險能力弱,可以通過建立類似“旋轉門”的機制,鼓勵科研院所的科研人員到企業去做研究,科研人員帶科研成果到企業去轉化,無論成果與否,都可以保留其繼續回到科研院所的資格,解決他們的后顧之憂。
對于企業的尖端科研人員,也可以通過該機制進入科研院所進行前沿研究和重大技術項目攻關,以達到人力資源的充分利用。
(發言者系市政協委員,市知聯會副會長,深圳市華因康高通量生物技術研究院院長)
編輯:劉乙潼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