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妇人妻中文字幕久久,男女猛烈无遮掩视频免费,在线看免费无码av天堂,色97久久久综合影院

首 頁 要聞 要論 協商 統戰 黨派 委員講堂 理論 人事 社會 法治 視頻 文化

首頁>今日要聞

"溫水煮青蛙"透支未來 醒悟的年輕人正掙脫網貸泥沼

2021年03月19日 09:45  |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分享到: 

“醒悟過來”的年輕人正在掙脫網貸泥沼

本報記者黃海波、鄭明鴻、劉夢妮

“如果還得起,也就不會退學了。”由于無法償還10多萬元的網貸債務,李科無奈從四川一所高校退學。

由于女朋友在外地,為了維系感情,李科經常給對方買禮物。不過,無論是靠校園內推銷一些日用品還是到校外兼職,他始終覺得手頭拮據。當看到宿舍同學在使用網貸,他也抱著“借點小錢過渡一下”的心態,開始從網貸平臺借錢。

從360金融貸,到分期樂,再到粒粒貸,借錢的平臺越來越多,買的東西也越來越貴。高檔口紅、新款手機、筆記本電腦……大半年之后,李科的網貸債務一度達到了12萬元。由于家庭條件一般,最后只能選擇退學。

在網絡平臺豆瓣上,有一些名為“負債者聯盟”“努力還債聯盟”“90后負債交流”的討論組,聚集著少則幾百個,多則上萬個曾經或正在遭遇網貸問題的人。新華每日電訊記者梳理這些討論內容發現,“超前消費”“積少成多”“以貸養貸”和“焦頭爛額”是其中的高頻詞。

“足不出戶就能給你好幾萬,很容易就陷進去”

2017年夏天,當時還在貴州某高校上學的林雨辰,用花唄分期購買了一款售價1399元的手機。現在回想起來,小林覺得自己打開了一個“潘多拉魔盒”。

“剛開始沒想太多,覺得下個月生活費到了,就能把錢還上。”她說。

林雨辰確實感受到了網貸帶來的便利:不再需要省吃儉用許久才買得起心儀的外套,也不用等到下個月生活費到了才能和朋友聚會……

漸漸地,小林對網貸產生了依賴,又先后開通了京東白條和唯品花等。花銷越來越大,月均還款額逐漸增多。最多的時候,她在各個平臺的欠款總額接近兩萬元。為了還貸,每個月生活費剛到手就去還賬,還得找朋友借錢或者去兼職掙錢,“為了做兼職,我有時候只能逃課,學習也受了影響。”

王越然第一次接觸網貸也是在大學里。由于生活費不夠,又不好意思向家里要,就在網上借了幾百元,但很快就還了。畢業后,王越然一邊工作一邊炒股,錢虧掉后想回本,于是又接觸了網貸。

如今大學畢業才一年多,王越然在各個平臺的欠款已達8萬元。“走到今天這個地步,我自己的問題很大。”王越然告訴記者。

和很多深陷網貸的年輕人一樣,王越然一開始借得很少,也很謹慎,但最后的結果卻是以貸養貸。“借這個平臺去還那個平臺,其實是個死循環,導致越借越多。”王越然說,“一張身份證、一張收款的銀行卡,足不出戶就能給你好幾萬,這種情況下,年輕人真的容易陷進去。”

今年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李君建議,加大對網貸監管力度。他認為,雖然網貸一定程度上可以緩解人們在不同年齡階段,因收入不均而導致的消費力不平衡問題,但存在申請門檻低、準入條件簡單、計息方式不規范以及非法催款等非常明顯的問題。

“溫水煮青蛙”透支年輕人未來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網貸平臺提供的分期付款會弱化年輕人的危機意識,并透支未來。一件商品分期后每個月可能只需要還100元,壓力不大。有了這樣的心理,年輕人可能會分期購買很多東西,這些分期累積起來就是一筆不小的款項,并且會持續很久。

中國地方金融研究院研究員莫開偉曾撰文指出,消費觀念的改變、網貸平臺放貸門檻低,以及資本營造的慫恿年輕人敢于超前消費、過度負債的社會氛圍,是我國“負債一族”人群越來越多的主要原因。

多位受訪對象反映,網貸平臺在宣傳時只展示日利率或者月利率,給用戶造成一種很劃算的假象。事實上,這種低日利率對應的是高年利率。

以部分網貸平臺宣傳的“借1000元,日息0.5元”為例,其對應的年利率為18%。記者查詢發現,2月20日發布的1年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則為3.85%,即千元日息0.1元。

西南財經大學經濟學院副教授張安全介紹,在行為經濟學上,這種做法被稱為框架效應,即用不同的話語表述同一個問題,以此引導人們做出不同的決策判斷。

“同樣的事情,用不同表述,讀者的感受和反應是不一樣的。”張安全說,以日為單位計算利息,會讓用戶覺得沒什么壓力。

此外,由于網貸平臺往往月底和月初才出賬單,年輕人在收到賬單前,往往對自身負債情況沒有概念。

多位受訪年輕人表示,每個月都要還債讓他們感覺很疲憊。

“我自己算了一下,如果一直用下去,我連個廁所都買不起。而且隨著年紀增長,父母逐漸老去,我們得具備一定的抗風險能力。”林雨辰說。

王越然至今不清楚每筆貸款的利息到底有多少。因為都是分期還款,懶得算利息的具體金額,“我覺得很多人和我一樣,借錢借到一定程度就會麻木,不敢面對現實。”

告別網貸平臺后“感覺很輕松”

尼爾森市場研究公司此前發布的《中國年輕人負債狀況報告》顯示,在3000余名被調查的18歲至29歲的人群中,信貸產品滲透率為86.6%,使用互聯網分期消費產品的比例達61%。

有輿論擔憂,當年輕、沖動、自制力差、對誘惑缺乏抵抗等因素集中爆發時,年輕人可能會陷入債務困局。但記者觀察發現,近年來,也有不少年輕人選擇告別網貸。數位當事人告訴記者,“危機感”“及時止損”是他們做出此類決定的主要原因。

在知乎上,“關閉螞蟻花唄是種怎樣的體驗?”這個問題被瀏覽了239萬余次,500多位網友分享了自己的經歷和感受。記者梳理這些跟帖發現,“松了一口氣”和“無債一身輕”成為普遍感受。

就讀于陜西某高校的鹿鳴,先后用花唄分期購買了一只售價850元的電子表和一件飾品。兩次分期加起來,鹿鳴每個月需要償還近500元,這影響到了她的日常生活,也讓她產生了警覺。

去年年底,當收到獎學金后,她一次性還完了剩余的花唄分期。“很多人可能被花唄等網貸平臺慣壞了,沒有危機意識,久而久之就可能背負難以償還的欠款。”鹿鳴說,還完后覺得很輕松,她現在也會勸身邊的朋友少用網貸。

在張安全看來,不必要的超前消費會損害未來對于合理需求的消費能力,不理性的超前消費還可能導致資源浪費,助長盲目攀比的不良風氣。

全國人大代表陳海儀在廣州互聯網法院調研發現,11萬多件涉互聯網糾紛案件中,超六成被告人是35歲以下青年,且呈現持續攀升趨勢。

對此,她在今年兩會中建議,引導和規范網絡平臺有序正當經營,完善征信體系,防范多頭借貸風險;對年齡在35周歲以下、欠債金額在1萬元以下的涉網絡糾紛案件,實行執行和解前置,慎用懲戒措施。

3月17日,銀保監會聯合五部委發文要求,小額貸款公司不得向大學生發放互聯網消費貸款,進一步加強消費金融公司、商業銀行等持牌金融機構大學生互聯網消費貸款業務風險管理,未經監管部門批準設立的機構一律不得為大學生提供信貸服務。

分析人士認為,由于目前諸多網貸平臺主要還是以小貸公司的牌照來進行放貸,所以這次發文幾乎叫停了針對大學生群體的消費貸業務,但對于更大基數的年輕人來說,需要借助更多力量走出可能陷入的網貸泥沼。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部分采訪對象為化名)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網貸 年輕人 平臺


人民政協報政協號客戶端下載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