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就地過年 暖在身邊>要聞導讀
就地過年 暖在身邊⑥ | “約會”在除夕,甜蜜蜜~
“都說大爺大媽平時起得比較早,我可比他們起得更早!”說到自己的職業特點,“90后”社區醫院全科醫生吳亦辰一臉驕傲。她說自己從業以來一直處于“活力爆棚”狀態,不僅因為飽含對這份職業的喜愛,還有一份沉甸甸的責任。
每天早晨8:00,吳亦辰所在的社區醫院就會迎來第一位病人,所以從7:30開始,一天中掛號排隊的時刻便會早早開啟。這也意味著,她必須每天在門診開始前完成所有準備工作。“我一般提前半小時就到了,免得大爺大媽來了還得等我們,心里過意不去!”
吳亦辰老家來自山東,她從小就有一個“醫生夢”。吳亦辰醫學院校畢業后,被北京一家社區醫院錄用,成為一名基層醫生。“很慶幸能實現自己的愿望,從事喜歡的職業。”說起社區醫院的工作內容,吳亦辰用了四個字概述:“愛覺不累!”她進一步解釋道,正因發自內心地喜歡醫生這個崗位,即便每天處理的工作再多,都感覺不到累。
社區醫生,到底有多忙?
吳亦辰告訴記者,自推行分級診療制度建設以來,不少二、三級醫院的病人分流到社區醫院,最直接的感受就是,社區接診人數比起以往增加了不少。“我們主要是為社區居民提供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現在大家的健康意識提高不少,每天都閑不住!我們基層衛生人員的職業自信和歸屬感越來越強。”
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冠心病,慢阻肺……慢性病患者是吳亦辰每天面對的主要群體,如果遇到高血壓危癥、心梗、腦梗等急癥患者,她和同事要立即甄別出來,完成基礎檢查,并及時聯系家屬,轉運到二級以上醫院完善檢查,以便及時進行下一步治療。
今年,吳亦辰通過網絡給老家父母訂購了年貨,今年的她又要一個人過年了。
“回不去的,過年期間我們比較忙,得站好鼠年最后一班崗!”
“自疫情開始以來,在正常的常規門診之前,還有一項重要的任務,就是要詳細詢問患者流行病學史、詢問是否有發熱、咽痛等癥狀,測量體溫……之后才能開始正常的門診問診,對疫情必須要嚴防嚴控。”
......
當記者詢問吳亦辰就地過年的準備時,她每一回答都和社區居民的健康有關,兩三句話就又回到了“值好崗位”和“放心不下”上來。
一些老患者因為舊房改造或者是搬家到其他城區,有的甚至到醫院來需要一個多小時車程,吳亦辰常常推薦他們到新房周邊醫院就診,省去路上來回奔波,但他們還是習慣來這里。
問他們為啥不喜歡就近開藥?他們總會說:“還是喜歡來咱這兒,跟大夫都熟了,看完病開完藥還能跟你們聊聊天,心里也能開心點。”吳亦辰說,大爺大媽們的兒女大多平時都不在身邊,門診量不大的時候,就喜歡和他們聊聊天,幫助他們紓解內心的煩憂苦悶,“我想也算是一種心理療法吧,他們把我們當家人,他們的要求咱得盡量滿足不是?”
吳亦辰告訴記者,今年值班,她還有一項特殊“任務”。
事情發生在上周三,一位70多歲的大爺在就診時詢問吳亦辰除夕這天是否值班,因為大爺自己獨居,過年期間兒女在外地工作不能回來,自己本身有高血壓,這幾天氣溫忽冷忽熱,血壓很不穩定,收縮壓經常上升到180-170mmhg,大爺希望吳亦辰可以幫幫他,給他監測血壓,調一下降壓藥,這樣心里好踏踏實實過個年。
“是我值班,您直接過來就行!”聽完大爺請求,吳亦辰想了一下笑著回應道。她告訴記者,其實那天本來是北京本地的同事值班。但為了完成與大爺的約定,她和同事特意換了班。“反正我也不回家,倒不如讓在京的同事回家團圓,我可以的!”
在社區醫院辦公室的值班表上,除夕這天已經替換成了吳亦辰,想起與大爺的這場“約會”,吳亦辰的心里暖暖的。
“響應單位非必要不出京的號召,就地過年就是為了不給熱愛的這座城市添麻煩,也希望能盡自己的一點點兒力量,當好社區居民的健康“守門人”,如此,這個年過得便更有意義。”吳亦辰說。
編輯:周佳佳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