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北京市政協十三屆四次會議>新聞動態
在進一步改革與開放中深化“科技創新”
科技創新是引領發展的核心動力。對于正在打造包括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在內“四個中心”建設的北京而言,科技創新在這片北方土地上的熱度從未減退。
24日,北京市政協十三屆四次會議舉行“加快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 推動首都高質量發展”專題座談會。近年來,“科技創新”在北京市政協及委員們議政建言的熱詞榜上一直高居不下,而植根于新發展階段背景下的科技創新之路,委員們也有很多自己的思考。
眾所周知,北京創建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并非解決北京的問題,而是要輻射和引領全國。從這個角度出發,程雁委員提出創新生態系統的概念,“要科學論證北京創新生態系統的定位,確定在北京與京津冀地區特定時空范圍內的創新主體、創新要素和創新環境之間所組成的相互聯系、相互依賴的生態鏈和生態圈,形成世界級創新企業與創新企業集群,進而強化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地位,形成良性循環。”
盧國懿委員認為未來的產業一定是以新一代信息技術、新材料等與工業技術交叉融合為驅動的產業生態體系,代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發展新方向,是推動創新型經濟發展、謀求競爭新優勢的關鍵所在。
“北京在基礎研究、技術研發、生產制造、推廣應用等方面都具有良好基礎,應積極謀劃布局未來產業發展,加速以5G、人工智能等為核心的新一代信息技術融合領域,結合實際、超前布局。”盧國懿說。
此次全會期間,關注新產業、新技術的委員不在少數,黃軼委員也是其中之一。
“當前北京市人工智能應用與產業處于全國領先地位,已具備創建北京市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的條件和優勢。”黃軼建議,加快創建北京市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將北京建設成為全球領先的人工智能創新策源地、超大型城市智能治理示范區、人工智能體制機制改革先行區。
劉寶平委員來自農業界別,“三農”事業的發展同樣需要科技創新來支撐。
“種子就相當于農業的‘芯片’,是國家戰略性、基礎性核心產業,屬于一產中的‘高精尖’產業。”劉寶平介紹道,2020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解決好種子和耕地問題,要加強種質資源保護和利用,開展種源‘卡脖子’技術攻關,立志打一場種業翻身仗”。
針對這場“翻身仗”怎么打,劉寶平建議,進一步加強頂層設計,將現代種業創新發展列入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戰略行動計劃統籌推進,同時相關部門進一步深入調研梳理,建立完善在京種業創新資源的系統化、高效化協同運行機制,為“打好種業翻身仗”提供支撐和服務。
頂尖的人才是科技創新的重要因素,人才的聚集需要多元的環境。這也是賀志強委員想說的,近年來,中國經濟持續向好,對海外人才的吸引力顯著增強,這為加大海外高端人才的引進提供了有利契機。他建議,北京在科技創新中心建設過程中,著眼于在全球范圍內吸引多元化人才,深化本地科技創新和產業融合互動,推進本地企業的國際化發展,在全球科技競爭中贏得領先地位。
中共北京市委副書記、市長陳吉寧回應:要正確把握和處理好政府、市場和社會的關系,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促進各類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政府要加強引導,完善政策機制,調動各方積極性,更好激發創新主體活力,在全社會營造懂科技、敢創新、愛奮斗的濃厚氛圍。希望大家一如既往關心政府工作,多提寶貴意見建議。我們將認真接受政協民主監督,積極為大家參政議政創造良好條件。
編輯:楊嵐
關鍵詞:創新 科技 北京 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