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共舞長江經濟帶——看高質量發展”網絡主題活動>湖北
【共舞長江經濟帶·看高質量發展】湖北石首:原生地恢復野生種群 讓麋鹿“詩意”棲居安心為家
人民政協網石首11月12日電(記者 付振強)碧草茵茵、鹿鳴于野。當夕陽西下,一群群麋鹿自由游蕩在天然的棲息地,這幅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美好圖景已徐徐展開。11月12日,“共舞長江經濟帶 看高質量發展”網絡主題活動采訪團走進湖北石首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探訪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帶來的生態紅利。
石首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隨處可見麋鹿在此覓食、休息。(石首市融媒體中心 供圖)
中國三分之一麋鹿在此棲息
四季分明、氣候溫和、環境優美、土地肥沃、水草豐盛……位于江漢平原與洞庭湖平原結合部的石首,長江穿境而過,境內江河湖泊眾多,優良的濕地環境為麋鹿提供了理想的覓食、休息、繁殖和隱蔽的場所。記者注意到,保護區內的麋鹿完全依靠野生植物為食,自由生活。
石首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入口。人民政協網記者 付振強 攝
特有的濕地水鄉氣質,是恢復麋鹿野生種群得天獨厚的理想場所。石首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于石首市長江北岸天鵝洲。春秋時期《墨子·公輸》就有“荊有云夢,麋鹿犀兕滿之”的記載,為麋鹿回歸自然,1989年中外專家進行聯合考察選址,認為地處江漢平原的石首天鵝洲水草豐茂,濕地廣闊,是麋鹿的理想棲息環境。1991年,湖北省政府批準在石首市天鵝洲長江故道建立石首麋鹿自然保護區,1998年升級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目前,該區域已建有麋鹿和豚類兩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中國麋鹿之鄉、中國江豚之鄉。
“大家現在去往保護區內部,所有進入的車輛都要先進行消毒。”在工作人員引導下,記者所乘坐的車輛經過專業消殺后緩緩駛入。據保護區相關負責人介紹,中英科學家在1991年按照歷史記載的麋鹿故鄉沿途考察,選定石首天鵝洲2.3萬畝濕地為首個麋鹿野化放歸基地。1993年后又從北京南海子麋鹿苑相繼引入三批94頭,目前共有麋鹿1600余頭,建成了江北楊波坦、兔兒洲及江南三合垸、湖南洞庭湖四個野生種群,擁有世界上最大的野生麋鹿種群。
在進入石首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入口,記者所乘坐的車輛需完成消毒后方可入內。人民政協網記者 付振強 攝
石首人曾為麋鹿讓地八千畝
占地1567公頃,保護區內生物多樣性豐富,高等植物321種,脊椎動物320種,鳥類220種,石首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不僅是麋鹿“詩意”棲居之地,還是黑鸛、東方白鸛、大鴇等國家一級保護鳥類的重要棲息地。不過,如今愜意的生態環境背后,還有一段“人讓鹿地”的佳話。
麋鹿數量增多、活動區域不足……就在十年前,隨著麋鹿種群擴大,保護區原有2000畝灘涂不夠用,“人鹿爭地”矛盾突出。2007年省政府決定擴大麋鹿保護區范圍至15000畝;十年后,湖北省政府召開專題會議,決定給石首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增加8000畝緩沖區,包括2300畝農田、5000畝林地、700畝魚池,涉及700戶3300人。
隨著濕地生態系統及其生物多樣性得以恢復,麋鹿得到保護,百姓生活迎來升級。自此,天鵝洲長江生態文明樣本漸出全貌。
石首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記者近距離接觸麋鹿。人民政協網記者 付振強 攝
良好的生態環境為麋鹿的繁衍棲息提供了生存空間,而麋鹿的歡騰,亦讓良好的濕地生態成為石首“堅持生態優先,推進長江大保護”地有力佐證。
編輯:王亦凡
關鍵詞:麋鹿 石首 自然保護區 國家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