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共舞長江經濟帶——看高質量發展”網絡主題活動>焦點
【共舞長江經濟帶·看高質量發展】來聽“千手觀音”搶救性保護背后的故事
人民政協網重慶11月12日電(記者 付振強)大足石刻造像始建于初唐,興盛于兩宋,歷時千余載,是我國唯一一處匯融儒、釋、道三教而自成一體的大型石窟群,具有不可替代的歷史、藝術、科學和鑒賞價值。1999年,大足石刻作為文化遺產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大足石刻千手觀音造像是我國最大的集雕刻、彩繪、貼金于一體的摩崖石刻造像。
大足石刻研究院文物保護工程中心主任陳卉麗介紹,此前曾有283只手臂或手指存在不同程度殘缺或金箔層病害,如今的千手觀音石刻造像前后歷經8年研究和修復。隨著時代發展,大足石刻還通過智能技術結合聲、光、電,為游客營造出唯美仙境。
大足石刻博物館。人民政協網記者 付振強 攝
大足石刻博物館館口。人民政協網記者 付振強 攝
大足石刻博物館內部展品。人民政協網記者 付振強 攝
大足石刻博物館內光影技術投射出的《波若波羅密多心經》。人民政協網記者 付振強 攝
大足石刻博物館內部展品。人民政協網記者 付振強 攝
大足石刻博物館內部展品。人民政協網記者 付振強 攝
大足石刻千手觀音造像。人民政協網記者 付振強 攝
大足石刻千手觀音造像前的實時監測設備。人民政協網記者 付振強 攝
編輯:周佳佳
關鍵詞:石刻 發展 保護 共舞 長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