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妇人妻中文字幕久久,男女猛烈无遮掩视频免费,在线看免费无码av天堂,色97久久久综合影院

首 頁 聚焦 公益資訊 基金會 公益人物 社會責任

首頁>公益>公益資訊

河北:出臺措施改革完善社會救助制度

2020年11月06日 09:48  |  作者:蔡艷榮  |  來源:燕趙都市報
分享到: 

社會救助事關困難群眾基本生活和衣食冷暖,體現著一個社會的愛心和溫度。11月5日,河北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我省改革完善社會救助制度新聞發布會。近日我省印發了《關于改革完善社會救助制度的若干措施》(以下簡稱《若干措施》),《若干措施》規定加快健全分層分類的社會救助體系,加強專項社會救助針對性。《若干措施》對強化基本生活救助兜底性提出了一系列新舉措,比如將之前“單人保”政策覆蓋人群由農村貧困戶擴大到城鄉低收入群體;將特困救助供養覆蓋的未成年人年齡從16周歲延長至18周歲等。

發布會上,河北省民政廳黨組副書記、副廳長鄭曉銘介紹了該措施出臺后,我省社會救助制度改革完善情況,并和河北省民政廳社會救助處處長閆恒方分別答記者問。截至2020年9月底,全省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社會救助兜底保障84.05萬人。

圖像

我省社會救助現狀

《若干措施》的發布意義深遠

社會救助關系民生、連著民心,是扶危濟困、救急救難的兜底性制度安排。近年來,在省委、省政府堅強領導下,我省社會救助工作堅持聚焦脫貧攻堅、聚焦特殊群體、聚焦群眾關切,在保障基本民生、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截至2020年9月底,全省城鄉低保人數達到179.6萬人、城鄉特困人數達到26.7萬人。全省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社會救助兜底保障84.05萬人,占比達到36.6%。

“十三五”期間,我省城市低保平均標準由2015年底每人每月441元增長至2020年9月底每人每月705元,年均增長10.9%;農村低保平均標準由2015年底每人每年2671元增長至2020年9月底每人每年5452元,年均增長15.3%,有效保障了困難群眾基本生活。

但是,與新時代困難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相比,與滿足困難群眾多樣化救助需求相比,我省社會救助工作還存在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若干措施》以省兩辦名義印發,是省委省政府改革完善我省社會救助制度的重要工作舉措,對于推進我省社會救助事業高質量發展具有深遠意義。

《若干措施》中明確了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省社會救助工作的奮斗目標,梳理了6個方面24項重點任務,前瞻性強 、兜底性強、可操作性強、針對性強。

加快健全分層分類的社會救助體系

推進城鎮困難群眾解困脫困

構建綜合救助格局

加快構建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制度健全、政策銜接、兜底有力的綜合救助格局。

以基本生活救助、專項社會救助、急難社會救助為主體,社會力量參與為補充,建立健全分層分類的救助制度體系。構建全省統一的社會救助信息管理平臺,推進救助事項協同辦理、資源統籌聚合,實現精準救助、高效救助、溫暖救助、智慧救助。

打造多層救助體系

完善低保、特困和低收入家庭認定辦法。對符合低保、特困供養條件的困難群眾給予基本生活救助,同時,根據實際需要給予相應的醫療、住房、教育、就業等專項社會救助。

對不符合低保或特困供養條件的低收入家庭和剛性支出較大導致基本生活出現嚴重困難的家庭,根據實際需要給予相應的醫療、住房、教育、就業等專項社會救助或實施其他必要救助措施。

對基本生活暫時陷入困境的家庭或個人以及臨時遇困、生活無著人員,給予急難救助。對遭遇自然災害的,給予受災人員救助。

創新社會救助方式

積極發展服務類社會救助,形成”物質+服務“的救助方式。探索通過政府購買服務對社會救助家庭中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未成年人、殘疾人等提供必要的訪視、照料服務。加強專業社會工作服務,幫助救助對象構建家庭和社會支持網絡。完善特殊困難群體救助政策,依據困難類型、困難程度實施類別化、差異化救助。

促進城鄉統籌發展

加大農村社會救助投入力度,逐步縮小城鄉差距,及時對符合條件的農業轉移人口提供相應救助幫扶。有條件的地區有序推進持有居住證人員在居住地申辦社會救助。加大社會救助力度,推進城鎮困難群眾解困脫困。

強化基本生活救助兜底性

完善最低生活保障救助

“單人保”政策覆蓋擴大到城鄉低收入群體

我省對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員人均收入低于當地最低生活保障標準且符合財產狀況規定的家庭,給予最低生活保障,分檔或根據家庭成員人均收入與低保標準的實際差額發放低保金。

對不符合低保條件的低收入家庭中的重度殘疾人、重病患者等完全喪失勞動能力和部分喪失勞動能力且無法依靠產業就業帶扶脫貧的人員,采取“單人保”、“剛性支出扣除”等措施保障其基本生活。將之前實施“單人保”政策覆蓋人群由農村貧困戶擴大到城鄉低收入群體。

完善特困救助供養

對無勞動能力、無生活來源、無法定贍養撫養扶養義務人或者其法定義務人無履行義務能力的城鄉老年人、殘疾人、未成年人,給予特困人員救助供養。

將特困救助供養覆蓋的未成年人年齡從16周歲延長至18周歲。

規范救助標準動態調整機制

結合我省財力狀況和物價上漲因素,適時調整低保和特困供養救助指導標準,完善社會救助和保障標準與物價上漲掛鉤的聯動機制。

建立定期核查和主動報告機制

對特困人員、短期內經濟狀況變化不大的低保家庭,每年核查一次;對收入來源不固定、家庭成員有勞動能力的低保家庭,每半年核查一次。復核期內救助對象家庭經濟狀況沒有明顯變化的,不再調整救助水平。低保對象家庭人口、收入和財產狀況發生重大變化,應主動向社會救助經辦機構報告。

加強專項社會救助針對性

完善醫療救助

我省將健全醫療救助對象動態認定核查機制,對低保對象、特困人員等符合條件的重點救助對象直接納入醫療救助范圍。建立跨部門、多層次、信息共享的快速識別機制。

完善疾病應急救助,建立重大疫情醫療救治費用保障機制,在遭遇突發疫情等緊急情況時,醫療機構先救治后收費,,醫保基金先預付后結算。加強醫療救助與其他醫療保障制度、社會救助制度相銜接。

完善教育救助

對接受普惠性學前教育的救助對象給予資助。對義務教育階段的救助對象,免除學雜費并免費提供教科書,符合規定的提供生活補助,民辦學校學生免除學雜費標準按照中央確定的生均公用經費基準定額執行,對到校困難的重度或多重殘疾兒童少年,實施送教上門服務。對高中教育(含中等職業教育)階段的救助對象,減免相關費用,發放國家助學金。對普通高等教育(含高職、大專)階段的救助對象,發放國家助學金,根據實際提供國家助學貸款、減免學費、勤工助學等救助。

完善住房救助

對符合住房保障條件的城鄉低保家庭、分散供養的特困人員,通過配租實物公租房、發放租賃補貼等方式優先實施救助。對符合規定標準的住房難的農村低保家庭、分散供養的特困人員等重點對象優先實施危房改造。探索建立農村低收入群體住房安全保障間題監測預警和排查處置長效機制,及時解決新出現的住房安全問題。

完善就業救助

動態調整就業困難人員認定標準,對就業困難人員優先提供就業指導、職業介紹、職業培訓等公共就業服務,提供不少于3次的工作崗位推薦。對通過市場渠道確實難以實現就業的,可采取公益性崗位托底幫扶,按照不高于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給予公益性崗位補貼。對符合領取失業保險金條件的人員,及時發放失業保險金。

對已就業的低保對象,在核算其家庭收入時按就業收入或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20%~30%扣減就業成本。

完善受災人員救助

健全自然災害應急救助體系,調整河北省應急響應啟動標準和條件,完善重大自然災害應對程序和措施。建立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的自然災害救助標準調整機制。統籌做好應急救助,過渡期生活救助,旱災、冬春臨時生活困難救助和因災倒損民房恢復重建等工作。加強救災物資儲備網絡建設,豐富救災物資儲備品種。

發展其他救助幫扶

開展司法救助,加強與社會救助有效銜接,幫助受到侵害但無法獲得有效賠償的生活困難當事人擺脫困境,為涉刑事案件家庭提供救助幫扶、心理疏導、關系調適等服務。

加強法律援助,對正在接受社會救助的人員申請法律援助免予經濟狀況審查,對行動不便的殘疾人、老年人、未成年人及嚴重疾病患者實行預約式、上門式、一站式服務。對寒冷地區的因難群眾開展取暖救助。

落實困難群眾基本殯葬服務費用減免政策。

做好孤兒和事實無人撫養兒童基本生活保障,加強農村留守兒童、困境兒童關愛保護。推進殘疾兒童康復救助。落實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開展貧困殘疾人照護服務,探索向低收入家庭發放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

增強急難社會救助時效性

完善臨時救助

對遭遇突發性、緊迫性、災難性困難,生活陷入困境,靠自身和家庭無力解決,其他社會救助制度暫時無法覆蓋或救助之后生活仍有困難的家庭或個人,給予臨時救助。落實臨時救助備用金制度。

對急難型臨時救助,逐步取消戶籍地、居住地申請限制,探索由急難發生地實施臨時救助,實行“小金額先行救助”,事后補充說明情況。對支出型臨時救助,按照規定程序辦理。

完善生活無著流浪乞討人員救助

將救助管理工作納入綜治工作(平安建設)考核評價指標體系,建立流浪乞討人員街面巡查和轉介處置機制以及源頭治理和回歸穩固機制。按照有關政策規定,為走失、務工不著、家庭暴力受害人等離家在外的臨時遇困人員提供救助,為符合條件的返鄉人員落實低保、特困人員供養、社會保險和醫療保障等幫扶攻策,為符合條件的長期滯留人員辦理戶口登記。

實施重大疫情等突發公共事件困難群眾急難救助

完善應急救助體系,健全突發公共事件應急救助預案,明確應急救助政策措施和緊急救助程序。加強對重大疫情等突發公共事件受困群眾的基本醫療和基本生活保障。

提高社會力量參與廣泛性

鼓勵慈善組織參與社會救助。 推動“互聯網+慈善”,規范慈善募捐備案管理、慈善信息公開和互聯網募捐信息發布。支持社工和專業志愿者參與。推進政府購買社會救護服務。

深化“放管服”

縣級民政部門開通“12349”救助服務熱線

強化便民惠民服務措施。完善主動發現機制,實行網格化管理,將走訪、發現需要救助的困難群眾作為村(社區)組織重要工作內容。縣級民政部門開通“12349”社會救助服務熱線。全面推行“一門受理、協同辦理”,依托鄉(鎮、街道)行政綜合服務中心等相關機構,建立綜合服務窗口,統一受理、轉辦(介)社會救助申請事項,變“群眾來回跑”為“部門協同辦”。

編輯:王慧文

關鍵詞:救助 完善 困難


人民政協報政協號客戶端下載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