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資訊
不進醫保難,光指著進醫保勉為其難!國產醫藥創新咋辦?
人民政協網北京11月5日電(記者 何方 楊嵐)美國前總統卡特在91歲高齡時,查出患有惡性黑色素瘤,已經擴散。看過電影《非誠勿擾》的人都知道,這是一種死亡率很高的惡性腫瘤,而當時美國研發的新藥PD-1,幫助卡特治好了疾病。
“沒有創新藥物和先進的醫療技術,卡特不可能成為美國歷史上最長壽的總統。而我們研發了我國第一個上市獲批并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PD-1,2018年上市時,定價全世界最低。因為有了競爭,使得進口K藥到國內后,把藥價給拉下來了。” 近日,在由人民政協報·人民政協網主辦的“提升創新藥物可及性 助力健康中國建設”座談會上,上海君實生物醫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寧講述的這個故事引起了與會委員、專家的高度關注。
國產醫藥創新迫使進口藥品大幅降價,已不是個案。但是國產創新藥如何才能獲得持久動力?創新藥如何能夠“吃得上”“吃得起”,還能“吃得好”呢?
中國藥科大學國家藥物政策與醫藥產業經濟研究中心執行副主任邵蓉表示,國產醫藥創新需要“兩條腿”走路:一方面要加強本土創新,另一方面要吸引創新藥在中國全球首發。在加強本土創新方面,審批、定價、醫保目錄、采購等要給予鼓勵。
談到醫保,邵蓉表示,從老百姓的角度,當然更希望將創新藥納入醫保,這樣可以降低醫療負擔。而且科學地制定醫保政策,在保障患者權益的同時,也能間接支持醫藥產業發展和醫藥創新,這就是醫保的創新激勵作用。“但將鼓勵藥物創新都寄希望于基本醫療保險目錄,勉為其難。”
可是國產創新藥如何定價?進入醫保目錄是不是就一定把價格壓得很低?這是委員專家專注的一個焦點問題。
李寧坦陳創新企業所面臨的困境:在我國商業保險發達程度不夠高的情況下,單靠醫保支持創新藥的自主研發是很困難的。并且,過低的創新藥定價也不利于創新藥進入醫保目錄。為此,他呼吁,在審評上市后,應以價值評價為基礎,加快進入醫保報銷,惠及患者。在醫保目錄評審中,應合理設定產品支付標準,充分考慮對創新可持續性的保護,以及國內自主創新參與國外醫藥市場競爭中的價格影響。
“在醫保目錄談判時,關注價格固然重要,但不能唯低價是取,應當給創新藥物一定回報的緩沖期。在創新藥品沒有產生回報的時候,在醫保目錄談判中就大砍一刀,這會打破其整個全球的價格體系。”邵蓉表示,我國人口基數大,但市場份額或市場貢獻率并不高,久而久之有些品種可能以犧牲中國市場為代價,不在中國率先上市。她還特別談到,在競爭性談判過程中,外企根深葉茂,有很長的發展歷史,實力雄厚,我們一些初創企業的競爭力和它們根本不在一個水平線上,如果非此即彼,不考慮適應癥等各方面因素,一旦沒有競爭成功,企業的未來在哪里?它們還會有動力去創新嗎?
“目前,藥品耗材采購價顯著壓低,給醫保資金騰出了一定空間,將那些臨床價值非常高、需求量非常大的創新藥物納入進去。”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大學醫學部主任助理教授吳明呼吁,在醫保談判時需要考慮給創新藥足夠回報空間,在實施DRGs(按疾病診斷相關分類付費)時,對于那些臨床價值很高但成本較高的創新藥,可以考慮建立除外機制,但應規范程序、嚴格把關,防止“魚目混珠”,避免“一放就亂”的問題。
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白求恩國際和平醫院原院長侯艷寧則建議,建立國產創新藥價值評價機制,進行精細化評價和分類。在創新藥的醫保準入方面,引入精細化管理模式,從最小成本、成本效益、成本效果、程度效用四個方面進行評價,從新藥創制立項、定價評價到納入醫保藥品種類的遴選等方面,進行更科學、更精細的分類。
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李珍建議,加強對我國衛生總費用的頂層設計,盤活醫保資金存量,提高醫保資金利用率。另外,建議加強商業保險監管,提高賠付率;發展相互保險,擴大醫保增量,有效支持醫藥創新。
編輯: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