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中國夢·黃河情網絡主題活動>要聞
【中國夢·黃河情】總書記講話一年來,山東沿黃河地區有了哪些新風貌?這4個鏡頭里有答案
人民政協網北京10月3日電(記者 楊嵐) 去年9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強調,著力加強生態保護治理、保障黃河長治久安、促進全流域高質量發展、改善人民群眾生活、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時值“習近平總書記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重要講話”發表一周年之際,由中央網信辦網絡信息傳播局聯合沿黃九省區組織開展的“中國夢·黃河情——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網絡主題活動近日啟動。9月22日-24日,采訪團一行赴濟南、淄博、東營等山東沿黃河地區進行采訪,實地感受一年以來山東沿黃河地區的新風貌,用鏡頭捕捉一組組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生動畫面。
鏡頭1:黃河大橋梁上筑起了鳥窩
“看!大橋導梁上有鳥窩!”一位記者的驚呼引起了不少人的注意。9月22日,采訪團去到濟南鳳凰黃河大橋進行采訪,該大橋是濟南第12座跨黃河大橋,是濟南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區域交通“三橋一隧”之一的重大工程,也是濟南攜河“北跨”戰略和濟南新區建設的基礎性工程。
只見十幾米高的筑橋鋼架上,不時有鳥兒飛進巢中。大橋施工一直在穩步推進,單邊頂推距離670米,為何還有鳥兒筑起了巢?
“我們的大橋在頂推過程中,橫橋方向誤差必須控制在兩公分以內,行進基本上不會有高差區別,而且噪音污染比較小,所以小鳥才能在我們的鋼箱梁上安穩地筑一個家。就現在的行進速度,這個全長6683米的跨黃項目預計在2021年底就能建成。”中交二航局濟南鳳凰黃河大橋項目部副經理屈興鋒介紹,濟南鳳凰黃河大橋建成通車后,黃河南北兩岸市民通行大橋全程將僅用不到4分鐘,不僅將打破“隔黃河相望”的局面,也將直接連通城市次中心和地區中心城市。
而這樣的過黃通道,濟南在建和近期擬建的一共有9條。“十四五”期間,市區過黃河橋隧通道數量將實現翻番目標。主城區(齊河黃河大橋—濟陽黃河大橋)范圍內,總通道數達18個,平均間距3公里,將為推進產城融合、吸引老城區產業及人口轉移集聚、分擔城市功能、加快生產要素流動作出積極作用,黃河也將成為濟南真正的“內河”。
在經濟發展相對落后的濟南黃河北,為推動高質量發展,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也正在緊鑼密鼓地建設中。
據了解,先行區制定了“產城河”三位一體的融合發展模式,著力打造“新智造、新科技、新服務、新消費”四大產業生態體系,規劃建設中科新經濟科創園、山東數字經濟產業園、綠地國際會展產業園等一批產業園區。
其中,中科新經濟科創園(以下簡稱“園區”)不僅為中科院三家研究所提供實驗樓,還為科研人員配套人才公寓、商業設施和健身場所,先行區出臺促進產業發展十條政策,讓科技創新成果順利推向市場。一臺動能轉換的“發動機”正在蓄勢啟動,為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輸出源源動力,讓濟南從“大明湖時代”走向“黃河時代”。
鏡頭2:“搬到這么好的房子像做夢一樣”
大紅色的中國結,“福”字剪紙窗花,窗明幾凈的客廳,干凈衛生的廚房……這是剛搬進高青縣常家黃河灘區遷建社區常盛社區的吳玉霞的家。
此前吳玉霞居住的高青縣常家鎮黃河灘區,因為水患常年“光顧”,百姓們戲稱一輩子逃不過“三三宿命”:三年攢錢,三年筑臺,三年蓋房,三年還錢,三年淹了。
“之前村里的小伙子都找不著對象,一進屋,家里破破爛爛,女孩到不了家門口就走了。搬來后,屋子寬敞,環境也好了,村里幾個三四十歲的單身漢都找到媳婦兒了。”常家鎮宣傳委員朱秀珍講起走訪了解到的故事便停不下來。
“我們家搬來也半年多了,附近就有菜市場、學校和醫院,我現在在附近的幼兒園上班,先生也在附近工廠上班,生活很方便。”當記者問到搬遷情況時,吳玉霞說:“我們以前的地,一畝一年700塊錢租出去流轉了。搬來樓房也沒有房貸,裝修還補貼了我們六七萬塊錢,現在日子過得也舒心了。”
“有一戶人家和我說,他們搬來的那天晚上,一家四口坐在干干凈凈的客廳里,說了一晚上的話,”朱秀珍說著眼里泛起了淚光,“他們說:‘那天晚上實在是不敢睡,也不想睡啊,就像是做夢一樣,怎么就搬到這么好的房子里來了。’諸如此類的故事還有很多。”
據介紹,常家鎮黃河灘區遷建安置項目涉及開河、五合2個村,共323戶居民、1053人,全部以外遷方式進行安置。項目總投資1.28億元,占地55 畝,規劃建設住宅樓12棟408套,總建筑面積5.04萬平方米,是高青縣黃河灘區遷建安置項目的重要一環。
近年來,常家鎮按照安置社區、產業園區、農業園區“三區共建”的思路,積極搭建集體經濟發展、社區治理、為民服務“三個平臺”,真正讓群眾搬得出、住得下、能發展、可致富。
鏡頭3:養牛老漢歡喜奔小康
“我這個水平能達到小康水平了。”來自山東高青縣的農民馬云峰說這句話時,黝黑的臉上因為笑容擠出了一道道“溝壑”。今年60歲的他除了種地,還在山東紐瀾地何牛食品有限公司做起了飼養員。
在馬云峰工作的養殖區,牛棚一字排開,每個圍欄中養著兩頭牛,配有一個按摩機器,黑牛們聽著悠揚的鋼琴曲,不時站起來吃點草料,做個按摩。每一頭黑牛都擁有自己專屬的脖環,可以精確測算、實時監測黑牛的走步數、體溫、心跳等,19個牧場的地域分布、存欄量、出欄量等實時信息在平臺上一目了然,牛群結構、牛只體重、各階段牛只料肉比等大數據精準明確。馬云峰告訴記者,這樣的養殖方式,節省了很多勞力,喂黑牛的3年時間,每年能夠增收2萬多塊錢。
位于北緯37度的黃金緯度線上的高青縣,素來有著“中國黑牛城”之稱。近年以來,高青縣加快推動鄉村振興產業發展,將“六個一”平臺招引新機制與高青縣特色科創產業發展深度融合,以產業組織理念破解黑牛產業升級發展的短板。并出臺了《扶持高青黑牛產業發展的十條措施》,從健全繁育改良體系、完善社會化服務、培育壯大龍頭企業等十個方面予以重點扶持。
僅紐瀾地一家企業的發展就帶動了高青縣5千余戶農民直接從事高青黑牛養殖,輻射周邊2萬余戶農民從事飼草種植及配套服務,人均年增收5000元。
鏡頭4:“生態好不好,鳥兒說了算。”
一簇簇堿蓬扎根在黃河三角洲的灘涂上,交織鋪展在河海交匯處,這里水草豐茂,百鳥齊鳴,是黃河入海的最后一道“關卡”。每年近600萬只鳥類組成無數“飛行編隊”在黃河三角洲穿梭忙碌,該地被鳥類專家形象地稱為“鳥類國際機場”。橫跨“東亞—澳大利西亞”和環西太平洋兩條鳥類遷徙路線,該保護區成為全球鳥類重要的中轉站、越冬地和繁殖地。
“生態好不好,鳥兒說了算。”山東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委會副縣級干部耿沛華介紹,由于濕地成陸時間短,黃河三角洲地區生態比較脆弱;受來水來沙條件變化、外來物種入侵影響,黃河口濕地生態系統和生物多樣性曾經一度受到威脅,生態保護面臨嚴峻挑戰。
近幾年,耿沛華和他的同事們以水系連通為主,疏通黃河漫灘遺留溝汊,恢復濕地與黃河水的交流,恢復洼地、促進水系微循環,形成了水系連通大循環、促進魚類等水生生物繁衍生息、保育原生植被、構建多樣化鳥類棲息地為主要內容的黃河三角洲濕地保護與修復模式。
對于鹽沼濕地,不改變原有的河流水系、地形地貌,而是從營造原有物種發芽生長條件入手,成功種植紅地毯,探索修復海草床和牡蠣礁。對于有害物種互花米草的治理,全部采用物理模式,從阻斷植株向根部輸送氧氣入手,采用翻耕加圍壩水淹、多遍連續翻耕形成泥水隔氣層、人工挖除多種方式,初見成效。
耿沛華自豪地向記者介紹,截止到目前,保護區內的鳥類已由建區時的187種增加到368種,其中國家一級保護鳥類由5種增加到12種,二級保護鳥類由27種增加到51種。在保護區內,已經有38種鳥類數量超過相應物種全球總數量的1%。
“人類要和鳥類和平相處,親近自然,與大自然和諧共處。”東營市旅游開發有限公司黨支部書記周立成表示,下一步,東營將以保護為前提,持續開發山東黃河三角洲的旅游資源,重點推出觀賞黃河入海口黃藍交匯、濕地風光等觀賞類旅游,以實現“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
編輯:楊嵐
關鍵詞:黃河 發展 山東 濟南 大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