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旅游>茶旅人生
茶香飄處是故鄉
———漳州海峽兩岸茶文化交流地掠影
一茶牽起兩岸緣
漳州人好飲茶。
平日里,吃“小盅仔”茶,細斟輕啜,常常就是半天。
“漳州居民大多習慣喝烏龍茶,比如鐵觀音、黃旦、水仙等。”漳州市海峽兩岸茶文化交流中心的運營負責人黃亞平介紹說,經過幾百年的不斷積淀,在漳州,茶文化已經成為大家日常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實際上,漳州與臺灣的名茶,都是以烏龍茶為主的。
早在300多年前,福建人就把烏龍茶的品種、種植和制作技藝帶到臺灣。而作為福建重要產茶區之一,漳州產茶歷史悠久。尤其是改革開放以后,海峽兩岸加強農業合作,漳州就先后從臺灣引進茶葉良種、栽培技術、先進設備、制茶工藝,大大推進了全市茶產業發展。
漳臺兩地的茶產業與茶文化是一脈相傳的。兩地茶鄉非常相似,有著很強的互補性,茶產業合作空間廣闊。
“父親說,當年剛到漳州,看著長泰馬洋溪的荒山,郁郁蔥蔥,周邊語言、風俗、飲食又與臺灣很接近,他就覺得應該選擇這個地方。”今年首次參加海峽兩岸(漳州)青年交流周活動的臺青曾冠穎顯得很興奮。
曾冠穎告訴記者,他從臺灣到大陸已經有16年了。而其家族在漳州的奮斗史則已經經歷了他的爺爺、爸爸兩代。他們三代人接力在馬洋溪打拼,從最初種植臺灣水果,到現在種植臺灣茶。
讓他倍感幸福的是,因自己生產的臺灣“東方美人茶”,他認識了大陸姑娘張文娟,并結為夫妻。一茶牽起兩岸緣,兩個人創立了電商品牌“雅席敬品”,真正從“兩岸一家親”變成了“兩岸一家人”。
如今,曾冠穎的孩子也已經出生了。他說,“我們在這里落葉歸根,茶香飄處,就是我們的故鄉。”
“下一步,我們想融合文化、旅游,把600畝茶園打造成為集觀光旅游、科普、吃住玩于一體的基地。”在曾冠穎看來,茶是溝通的紐帶,他相信這次交流周活動會加深對海峽兩岸茶文化的了解,對茶企、茶品牌以及相關包裝設計、策劃、推廣也會有新的啟發。
“我更期待越來越多的兩岸茶人在漳州登陸,追夢、筑夢、圓夢。”曾冠穎如是說。
交流碰撞新設想
“在天福茶博物院,我們一起品茗、觀茶藝,深切領悟兩岸茶文化的源遠流長。”
“走進臺胞臺商服務中心,我們感受到濃濃的人情味、親情味。”
……
每一屆海峽兩岸(漳州)青年交流周,如同一扇扇窗扉,兩岸青年推開看到的,都是不同的風景。
今年的9月26日,在漳州海峽兩岸茶文化交流中心,臺灣創業青年、在漳二三代臺商和漳州創業青年代表都會匯聚一堂,在茶香中品文化,在文化中話傳承。
左近孔廟,右臨宋河。“在古城核心地段,就是漳州市海峽兩岸茶文化交流中心。”去年底,見證了海峽茶文化交流中心成立的臺青曾維廣說,新穎、有趣、活力,這是他和很多人一樣的對中心的第一印象。“我覺得這對于選址在漳州古城臺灣路的‘古城臺灣特色一條街’發展將有所借鑒和啟發,未來也將是臺灣青年了解漳州茶文化的一個很好的窗口。”
據悉,今年的活動還將采用視頻直播技術,同步直播漳臺青年研習剪紙、木版年畫等非遺項目,并首次發起“聚焦工業新城”漳臺青年攝影比賽,鼓勵漳臺青年用影像記錄和傳播漳州的發展變化。
一脈茶香,不分地域。漳州市青年企業家黃亞平表示,將以此次交流周為契機,陸續在海茶中心開展專業授課和講座、茶藝表演、培訓斗茶等活動。同時,進一步推動小茶人系列活動的開展,弘揚和發揚漳州茶文化,全面推進漳臺茶業交流,共同把中國茶發揚光大。
小茶葉振興大產業
漳州已連續14年承辦兩岸青年聯歡節漳州行活動,連續4年承接海峽論壇·海峽兩岸(漳州)青年交流周活動,先后吸引50余個臺灣社團組織,聯系臺灣70%以上的縣市、近5000名臺灣青少年來漳交流。
“這就是我們在臺灣喝的茶味道!”親民、鄉音、老味道,這是不少臺灣青少年的心聲。
在交流中進步,在合作中發展。一片片小茶葉,凝結了幾十年的跨海鄉愁,在氤氳開來的茶香中,勾勒了兩地情深,振興了一個產業,富裕了一方百姓。
如今,漳州茶產業正以“保護生態、注重質量、做響品牌、著力創新”為引領,全力做好做足“茶”文章,打響“漳州茶”品牌,讓一片小茶葉搖身一變成為大產業。
目前,全市有較大規模化茶葉企業180多家,茶葉營銷產值80多億元,占福建全省四分之一,擁有天福、大閩、哈龍峰、光照人、皇家龍和向榮大芹山茶葉等6家年產值上億元龍頭企業。同時,全市還建成了華安哈龍峰、光照人,平和沁香源、大芹山、南靖土樓嵩山等一批集生態、旅游于一體的標準茶園、現代茶莊園。
下一步,漳州將力爭經過2-3年時間,使茶葉種植面積達47萬畝,產量達7萬噸以上,產值50億元以上,產業產值達100億元。
漳州無處不茶香。暮色沉降,一杯帶著花香的頂級好茶,值得海峽兩岸的青年人年年來這里。
編輯:丁典
關鍵詞:漳州 臺灣 青年 海峽兩岸 文化 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