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農業>精準扶貧
摘下窮帽子 過上好日子
——廣西農業農村廳幫扶6個貧困村脫貧摘帽紀實
地處滇黔桂石漠化片區的廣西崇左市天等縣,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是廣西脫貧攻堅主戰場之一。近年來,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業農村廳脫貧攻堅(鄉村振興)工作隊進駐天等縣,從群眾最關心、最緊迫、最直接的切身利益入手,將扶貧資金、扶貧項目、幫扶力量、技術服務全面整合到所幫扶的6個貧困村,扎實推進各項扶貧工作。
日前,隨著深度貧困村理進村整村脫貧出列,6個村“十一有一低于”、預脫貧戶“八有一超”各項指標均已達標,貧困發生率明顯下降,均低于3%。
產業幫扶造血促真脫貧
“以前種玉米一年也掙不了幾個錢,種桑養蠶后,每年可增收7000元。”天等縣福新鎮黎亮村貧困戶趙建偉的一本經濟賬,折射出該廳幫扶成效。2019年,廣西農業農村廳共統籌379萬余元資金幫扶黎亮村產業發展。目前,該村桑園種植面積有511畝,覆蓋全村5個屯87戶農戶,其中貧困戶42戶,占48.3%。建成并投入使用大蠶養殖扶貧車間有兩座,實現林一、林二整屯農戶全覆蓋,2019年養殖8批次79張蠶種,年收益近10萬元,帶貧減貧效果明顯。
2019年以來,廣西農業農村廳通過定點幫扶、技術培訓、物資捐贈、消費扶貧等方式,共為黎亮村舉辦技術培訓8期423人次,廳領導及干部職工進村入戶幫扶300多人次,幫扶慰問資金6.4萬元,為貧困戶宣傳產業以獎代補相關政策,申報獎補資金兩批次共計70余萬元,全村產業發展、基礎設施、村容村貌得到明顯改善。2019年,全村貧困人口69戶258人順利通過市、縣級扶貧核驗,目前黎亮村貧困發生率已降至1.7%,順利實現整村脫貧摘帽。
據統計,盛典村、把孔村、黎亮村、松山村、連加村、理進村共管轄96個自然屯,其中黎亮村和理進村為深度貧困村,2018年底剩余貧困人口561戶1910人,廣西農業農村廳工作隊進駐后,2019年幫扶353戶1336人脫貧,目前6個村均已順利整村脫貧出列。“6個村都有特色產業和村級集體經濟收入,各村建檔立卡貧困戶發展‘3+1’特色產業覆蓋率均達100%。”廣西農業農村廳相關負責人介紹,各村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先后建立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社22個,有效帶動了建檔立卡貧困戶脫貧致富。
脫貧不脫崗增強群眾獲得感
在自治區土壤肥料工作站辦公室副主任伍勤忠的床頭邊,8本駐村日記詳實地記錄著183戶貧困戶的基本情況以及群眾生產、生活等各方面狀況和需求。伍勤忠擔任天等縣都康鄉把孔村第一書記3年多來,深入調研撰寫了《把孔村“十三五”脫貧攻堅規劃》和《把孔村農業產業發展規劃》,為全村脫貧攻堅工作把脈開方、精準施策。
伍勤忠推行“黨支部+公司+合作社+農戶”方式,從農業農村廳申請到100萬元在全村實施千畝富硒稻技術推廣示范項目,依托土壤肥料工作站富硒農產品開發技術優勢,幾年下來幫助村民增收600多萬元。他還積極爭取上級部門支持,在村里建立柑橘種植示范基地、肉牛生態養殖小區,推廣種植富硒花生、富硒黑豆等特色農產品,發動群眾種桑養蠶致富。把孔村貧困人口由183戶761人減至31戶91人,貧困發生率由22.78%降至2.72%,村級集體經濟收入達9.7余萬元,徹底摘掉了貧困村帽子。
由于表現出色,伍勤忠榮獲第九屆全國“人民滿意的公務員”稱號,并到北京出席表彰大會。“緊扣‘一過線兩不愁三保障和人飲安全’核心指標,按質按量完成扶貧任務的同時,讓貧困群眾享受到主題教育成效,切實增強獲得感、幸福感。”伍勤忠說。
標桿作用凸顯。駐黎亮村第一書記鄭希獲得第二十二屆“廣西青年五四獎章”提名,并榮獲“百年五四·廣西青年榜樣”稱號,駐連加村第一書記鄢勝飛被評為自治區農業農村廳直屬機關2017-2018年度優秀共產黨員,駐松山村第一書記韋顯凱獲崇左市2018年度“脫貧攻堅工作標兵”,駐盛典村第一書記黃景灘獲崇左市新時代新擔當新作為先進個人。在2019年脫貧攻堅工作中,自治區農業農村廳獲崇左市2018年度“脫貧攻堅工作先進單位”,把孔村獲崇左市2018年度“脫貧攻堅紅旗村”,福新鎮松山村足隴屯被評為2019年崇左市基本整治型村莊。
有效幫扶下,目前天等縣已完成中央第二巡視組脫貧攻堅專項巡視及反饋意見整改工作、廣西脫貧攻堅“回頭看”專項行動、2019年自治區脫貧攻堅大督查、2019年度扶貧對象動態管理,和2019年度貧困戶脫貧摘帽“雙認定”工作。
“四不摘”鞏固脫貧成果拔窮根
從6個貧困村各項脫貧指標完成情況來看,各村建檔立卡貧困戶住房保障比例均達100%、各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基本醫療保障參保率均為100%、各村均有1名以上鄉村醫生執業,建檔立卡貧困戶家庭醫生簽約率達100%,有穩定收入、有義務教育保障、有安全飲水、有路通村屯、有電用、有基本公共服務,且貧困人口養老保險參保率達100%,有好的村“兩委”班子,各村均完成村集體經濟收入4萬元以上,各村均培養有3名以上創業致富帶頭人,且已參加相關培訓,并獲得證書。
“以2019年1-9月份統計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年人均純收入為參照,預脫貧戶生產經營及務工收入測算,各村預脫貧戶全部達到‘一超’標準,家庭穩定年人均純收入3700元。”自治區農業農村廳有關負責人指出,目前還存在3個方面問題:一是缺乏實力龍頭企業參與帶動,二是產業幫扶資金落地的力度還需加大,三是致富帶頭人和骨干勞動力相對欠缺。“雖然引入了一些農業企業進駐貧困村發展,但產業散、小、弱比較明顯,產業鏈不長、水平不高,資源優勢難以轉化為產業優勢和經濟優勢,企業帶動參與產業發展的建檔立卡貧困戶數量還不夠多。”
該人士分析,各貧困村農業發展基礎條件差,要培育發展有市場競爭力的產業相對困難,如產業發展不好、市場效益不理想,也將影響到企業參與扶貧的積極性。在產業規模小、帶動能力弱的普遍現狀下,發展產業主要還得靠項目和資金的驅動。“各貧困村青壯年大多外出務工,致富帶頭人難找,骨干勞動力不足,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貧困村產業發展。”該人士說。
對此,廣西農業農村廳提出:貧困人口脫貧、貧困村出列后,繼續落實“不摘責任、不摘政策、不摘幫扶、不摘監管”的“四不摘”政策,制訂了針對各脫貧村的后續幫扶和鞏固提高的計劃,構建全方位防范返貧工作體系,防止邊脫貧、邊返貧現象的發生。“建立預警發現和及時應對機制,暢通各種渠道,對發現返貧現象,立即啟動相關應對程序。”該負責人說,持續發力抓好后續脫貧攻堅,不斷鞏固提升脫貧成果。一是繼續發展種養產業,通過產業獎補等方式激發群眾積極性,二是落實帶動就業獎補、扶貧小額信貸、扶貧公益性崗位等政策,引導和鼓勵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創業,三是落實綜合保障性政策,繼續開展扶貧“智志”雙扶行動。“發揮大扶貧工作格局齊抓共管作用,著力加強勞務技能培訓和農村實用技術培訓,切實提高群眾創業增收能力,不斷增強致富造血功能。”(阮蓓)
編輯:董雨吉
關鍵詞:脫貧 貧困 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