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扶貧>三同
第一書記的“揪心”事兒
8月21日早上8點,土峰村第一書記徐亮早已在辦公室里忙開了。“當前一項主要工作就是入戶填表,上面要求我們在9月5日之前完成。對于我們這個有224戶建檔立卡貧困戶的村子來說,時間還是有點緊張的。”徐亮說。
徐亮要填的表是《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明白卡》,主管部門要求駐村工作隊再次到貧困戶家中核實準確的收入信息。
△土峰村第一書記徐亮正在入戶了解貧困戶情況
看到第一書記來了,楊大媽一面招呼著我們進屋坐,一面到后院招呼老伴回家。楊占海今年已經80歲了,但身體硬朗,就沒有和5個兒女住在一起。
“楊大爺,麻煩您把《扶貧手冊》拿出來我看一下。”徐亮說完,怕老人家不明白又補充了一句:“就是那個紅本本。”
不一會兒老人從抽屜里找到了《扶貧手冊》,徐亮翻看后,開始對照表格,一項一項問了起來。
“吃穿都不愁了吧?”
“不愁哩!”
“您有存款沒有?”
“人老了,沒有存款。”
“家里有多少土地,今年都種了啥?”
……
一項項問完后,徐亮給老人家算了一筆賬。“養老金每月191元,倆人一年4584元;高齡津貼1人每月270元,一年3240元;農資補貼2528元,草原生態獎補78元,臨時救助625元,20畝地種的小雜糧,收入約2000元,全部算下來您二老一年的收入約13055元。已經達到脫貧標準。”
填完表,徐亮問大爺“還有什么困難沒有?”楊大爺表示,有一間舊房子墻裂了,現在不敢住了。
徐亮跟著楊大爺去房中仔細看了看,把這個問題記在了自己的工作手冊上。他叮囑大爺說:“您老要住在南邊的房子里或者和兒子住在一起,舊房改造的的事情我會向上反映,爭取早點想辦法幫您解決。”
告別楊大爺老兩口,我們馬不停蹄地趕往另一戶貧困人家。
“馬有福一家也是村里重點的幫扶對象,每次到他家去都會特別揪心。”徐亮說。
敲開緊鎖的院門,我們明白了徐書記說的“揪心”。
馬有福和妻子育有三個孩子,其中大兒子和三兒子都有明顯的精神障礙,分別被定為1、2級殘疾,只有二女兒正常。為了家中生計,馬有福長期在外打工,妻子帶著孩子在家種地、養牛。之所以要緊鎖大門,就是怕孩子跑出去,再找不回來。
從包中掏出表格,徐亮手有些顫抖,聲音也有些凝噎,但還是把表格上的問題又問了一遍。
最后算出馬有福一家5口的年收入是43653元,也已脫貧。雖然在收入上邁過了貧困的門檻,但這一家子未來的路還很長。徐亮臨走前反復向大嫂叮囑:“孩子的病還是要看,錢可以再想辦法。”
“咱們對這樣的家庭有什么特別的照顧嗎?”我們疑惑地問。
“按照政策該享受的他們都享受了。”徐亮說,“為了給孩子看病,我們聯系了鎮民政辦,還為他們一家申請到了大病救助資金8000多元。因病致貧是扶貧攻堅中的一塊硬骨頭啊!”
填表的過程中,每家每戶都有些新的變化或需要解決的問題。這其中有個別情況讓徐亮犯了難。
李玉福家的情況就有些特殊。最近,離了婚的女兒帶著上初中的外孫子把戶口落了回來,家里一下子多了兩口人。這讓本已脫貧的一家人又掙扎在了貧困線上。
怎么辦?
“按現在的情況,他的外孫有先天性心臟病,申請低保應該還是可以的。這個我回去得再想想辦法。”徐亮說。
一天下來,我們陪著第一書記一共走訪了14戶人家,早已是精疲力盡。徐亮或站、或坐、或蹲,以不同的姿勢核實著每一個信息。
“我常常想,我們來扶貧到底能給老百姓解決什么問題。我們沒有資金,也沒有技術……”返程的路上,徐亮對我們說著他的思考,“后來,我想我們在這兒,更重要的是一種精神力量的傳遞。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扶貧先要扶志。第一書記能做的就是要讓老百姓知道中央的政策,知道我們和他們一直在一起。”
編輯:王慧文
關鍵詞:第一書記 扶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