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博物志
刻石書法研究與創作系列展——漢隸十二品新探
展覽名稱
刻石書法研究與創作系列展——漢隸十二品新探
開展時間:2020年6月15日—2020年7月6日
展覽地點:中國國家畫院美術館
(海淀區西三環北路54號)
主辦單位
中國國家畫院
協辦單位
中國書畫收藏家協會
承辦單位
中國國家畫院書法篆刻所
中國書畫收藏家協會金石碑刻研究委員會
《中國美術報》社
支持單位
東煜文化
前言
“品”,是中國古典美學和傳統文藝理論的重要范疇,作為一種普遍的評論方法和現象在傳統文藝理論中被廣泛使用,是具有傳統文化底蘊和民族特色的審美評論范式。在審美和藝術評論中,“品”既指對包括感受、體味、析辨、反思在內的品評,又指對所評之作品給出應有的范圍性的品類和價值性的品級、定位,總之對作品進行屬性、風格及其高下優劣的劃分和研究。文學藝術品評中的詩品、畫品、書品源自古代對人的品評,即肇始于東漢鄉里評議制度,該制度逐漸發展為魏晉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以品評的方式選賢任能,舉薦人才。同時,這一品評方式也延展到文學藝術領域,品格的高下成為古人研判藝術的基本方式。
基于此,中國國家畫院書法篆刻所本著立足傳統,倡導使用在中國歷史上源遠流長、具有中國特色的以“品”來界定藝術品質的方式去梳理古代浩瀚的“碑學”遺產。我們計劃分為三個階段,從“漢隸”入手,其次是三國魏晉南北朝隸書,再者是隋唐隸書。
以傳統“品”的話語方式,重新發現和挖掘隸書的美,“漢隸十二品”這一概念正是在這一學術背景下誕生的。結合古人的評述,我們提出了漢代隸書中具有典型美學價值的十二通碑刻,分別是《史晨碑》《乙瑛碑》《禮器碑》《張遷碑》《曹全碑》《華山廟碑》《衡方碑》《封龍山頌》《鮮于璜碑》《西狹頌摩崖》《石門頌摩崖》《大開通褒斜道摩崖》。從文獻資料梳理入手,我們對這些經典進行了一次新討論、新闡釋。關于這次研討的學術理想,一如會議論文中當代著名美學家張法先生所言:“在二王帖學占據中國書法主流的一千多年后,篆隸的經典化是一個非常艱難的過程。不妨以龍門魏碑的經典化過程作一參照。乾隆時代提出‘龍門四品’,經歷嘉慶、道光、成豐三朝,到同治年代,方達到龍門十品,后定為二十品,到光緒年間康有為的《廣藝舟雙楫》,‘龍門二十品’方得到書法界和知識界的普遍接受。而漢代隸書一直以來未有經典化的梳理,‘漢隸十二品’這一新名稱的醞釀和提出,意味著開啟了漢隸經典化的新路。”這既是我們對經典的一次重新學習和研究,也是將漢隸以及三國魏晉南北朝和隋唐隸書經典化的新啟動。
中國國家畫院書法篆刻所
2020年5月
部分展覽作品欣賞
(排名以年齡為序)
韓天衡 《禮器碑》集聯 138×35cm×2 2020年
張海 《查慎行詩》 180×82cm 2020年
王冬齡 《廣祈博覽聯》 152×42cm×2 2020年
李剛田 選臨《鮮于璜碑》 205×70cm 2020年
何應輝 謝無量為唐光晉和題《石門頌》 180×70cm 2020年
王鏞 《所識不喜聯》 233×28cm×2 2020年
陳國斌 《遙山驟雨聯》 180×32cm×2 2020年
趙熊 選臨《封龍山》125×97cm 2020年
蘇士澍 《漢隸贊》180×97cm 2020年
石開 《勢取摩崖句》168×64cm 2020年
胡抗美 擬《石門頌》 260×90cm 2020年
劉洪彪 《自作詩》180×50cm 2020年
孫曉云 《自作詩》 178×31cm 2020年
陳振濂 《自作詩》 180×97cm 2020年
編輯:楊嵐
關鍵詞:中國 經典 書法 隸書 國家